新型中学音乐欣赏课的探究与设计

时间:2023-06-20 16:42:01 教案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叙述了在新课改颁布后中学音乐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转变角色,并在教学实践中建立新的设计理念的一些方法。通过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与思考,对与之相关的新型中学音乐欣赏课及其设计理念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为音乐教学工作做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型;设计;音乐欣赏

21世纪,我国迎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大、难度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场改革浪潮对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实现基础教育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转变无不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何面对新课改前提下需要的音乐教师、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新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呢?本文就从时代呼唤新型的音乐老师、中学生心目中理想的音乐课、新型中学音乐欣赏课的设计等方面来进行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一、时代呼唤新型的音乐老师

长期以来,在音乐教学中都是强调教师的知识传递性,忽视了教与学过程中知识的创造性;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教师照搬书本或者凭自己的经验教学,造成学生的知识狭窄,缺乏创造性思维。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并创造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师生间的交流。然而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意识,培养其音乐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新一代的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角色,把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并在教学实践中建立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只有出现创新课堂的音乐教师,才能适应新时代中学生的发展需

求,才能出现中学生心中理想的音乐课。那么,学生心中理想的音乐课又是怎样的呢?

二、中学生心目中理想的音乐课

有学者提出:学生需要拥有学习“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如此才能在无任何心理负担、思想完全开放的条件下,积极主动参与,才能怀着愉悦的心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让课堂教学中营造出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学生希望音乐课能“动起来”、师生平等、强调审美、难度适宜、与其他学科有所链接、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希望被老师驳回等等。如果要想使一堂课具有生长性,课堂知识必须丰厚。那么教师就必须不断填充,厚积薄发。由此可见,学生要想达到心目中理想的音乐课,很大部分还是由教师自身来决定的。当了解了学生的需要之后,如何设计并实施新型的音乐欣赏课便成了音乐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三、新型中学音乐欣赏课的设计

我国音乐家朱践耳说过:“我认为理论家、音乐家、作曲家都应有三副耳朵:一副是听古典音乐的;一副是听民间音乐、民族音乐的;一副是听现代音乐的。”据观察,当前我国部分中小学生存在热衷流行音乐的倾向。对青少年偏好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主动引导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目的改为教学目标,体现了从教师中心到学生本位的转变。教学目标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根据新课标和教材来设计目标要求及目标水平。

教学过程又不同于以往的教学过程,最大的不同在于新的教学设计视教学过程为教学目标之一。万事开头难,但是好的开始又是成功的一半。上音乐课也是一样,良好的导入就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想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那么导入新课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导入的过程中,又可以分为故事导入法、成语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图像导入法、听辨导入法等几种不同的导入形式。例如在欣赏人音版高一年级《爵士音乐》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导入:对比欣赏管弦乐《北风吹》、爵士乐《北风吹》两段音乐有何不同,自然引出课题——什么是爵士乐。对比欣赏的好处就是可以反馈出学生经过学习后对爵士音乐的理解,并自然地导入课题。另外,关于作者生平轶事、作品时代背景等有关介绍,要注意科学性、准确性,要少而精,不能影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直接感受。

要明确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关于聆听的重要性问题,美国著名作曲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这样阐述:“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显然,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倾听是主要方式,讲解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听赏音乐有很多种方式,如:消遣式听赏、运动式听赏、联想式听赏。此外还有记忆式、结构式、主观式(进入作曲家要表达的内容之中,理解作家的创作文化、历史背景等,了解其艺术特色和风格并对其评价)。在运用欣赏法的同时,教师要善于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自己演唱、演奏的积极性,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拓展欣赏的范围,把对音乐的聆听从课堂中延伸到更广的生活空

间中。

教师还应想办法创造机会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如对作者、对背景的介绍等可放手让学生利用手头上的资料或到图书馆或校园网上去收集、整理,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也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文字、美术、形体动作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此外,音乐课并不是单独的学科,它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在音乐欣赏中,把音乐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音乐与时代这一章中就介绍了古典、浪漫、现代等时期。这时就可以把当时的历史知识贯穿进来,让学生既复习了历史知识又了解了音乐知识。

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必然。通过教学实习、案例研究与案例设计,笔者深切地认识到时代呼唤新型的音乐老师,而教师则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努力营造中学生心目中理想的音乐课,为新型中学音乐欣赏课的实施与实现努力进取,为培养21世纪的“四有”新人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2]申继亮.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朱咏北,王北海.新编音乐教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4]贺显辉.谈中学音乐欣赏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02(11).

[5]金亚文.新课程、新教材与新教学设计[J].中国音乐教育,2002(1).

[6]廖家骅.音乐欣赏与创造性思维[J].中国音乐教育,2002(1).

编辑 温雪莲

推荐访问:音乐欣赏 探究 中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