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用技术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时间:2023-06-13 10:00:06 教案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问题是一节课的主要组成要素,若要素设计不合理就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生成,一节精品的课离不开好的问题设计。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主动建构过程,它是以“问题”为核心的过程。然而,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有些肤浅、平庸的问题,再加上单调的问法,只能置学生于被动地位,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

一、问题设计须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设计情景式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讲授“模型的功能”时,可这样设计问题情景,录好的视频:航模社的飞机模型试飞的视频,让学生视频中通过模型飞机的试飞发现和找出设计中的不足甚至找出解决方案。学生对试验的场景比较熟悉,飞机模型出现打转坠落更加能激发他们找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欲望。设计这样的情景式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深厚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去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

2.适当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开放性问题一般需要运用发散型思维,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地设计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接收系统处于亢奋状态,形成全方位的交叉感知,有效地接收、加工和贮存信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学习“结构的稳定性”的内容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抛出如下开放性的问题:①假如所有的结构失去了稳定那么会出现什么现象?②猜一猜稳定性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两个都是很好的开放性问题,也是教材本身所蕴含的问题。

3.设计探究性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一般说来,教师课堂上的提问可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事实的问题,另一种是思考的问题。经常提问一些不需要思考,直接从书本上找答案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习惯于对细枝末节的东西感兴趣,而较少把注意的重点放到知识的概括和结构化上,进而养成一种不肯主动动脑、不爱深入思考、不会从整体的联系中考虑问题的不良思维习惯。因此,在问题设计上,可对未知部分进行自主创新的思索,设计探究式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举例如下:

《流程与设计单元复习》以U形凹槽形状的产品配件加工为例:

(1)在长方形金属板上的边缘中间加工一个半圆形状,流程如何设计?

(2)在长方形金属板上加工U型凹槽的形状,流程如何设计?

原来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加大问题难度,加深学生的思维。在以上两问的基础上追加问题

(3)若在木板上加工如上的产品配件,流程又如何设计?

(4)若在塑料板上加工以上的产品配件,流程又是如何?

形状变换

材料变换:金属材料→木料→塑料

由于形状不同,材料不同,加工的工艺和流程都会有所不同,这是设计流程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这样层层递进,逐步加深问题的难度,就迫使学生主动深入思考,主动动脑,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问题设计需掌握的几个原则

1.问题设计应目标明确,体现针对性原则

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研究问题设计的目标。好的问题都有明确的目标,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备课时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本课的目标。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有明确目标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使学生很轻松地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

例如,在“技术图样的尺寸标注”教学时,可针对性地设计了如下问题(教师制作的房子模型作为教具):

(1)房子模型草图画出来的图样,我们可以加工了吗?(巧妙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图样的规范方向问题上,有学生会说三视图)

(2)那么只有三视图可以加工吗?(学生议论纷纷,激起兴趣,还不知道尺寸)

(3)如何把尺寸标注在上面?尺寸的大小又是多少?动手在三视图上试着标尺寸(学生动手,人人参与,气氛活跃有的学生直接在三视图上量取尺寸标注在上面有的学生去讲台上量取实物的尺寸)

当学生把标注结果投影出来后,发现有许多答案:有的没有单位;有的以厘米为单位;还有的以毫米为单位;有的数值是两位小数;有的数值是一位小数;可他们都争着说自己的结果是正确的。

2.问题设计应有梯度,体现全面性原则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兼顾各类学生,做到难易结合,形式多样,有梯度、分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即创设使各个层次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境界,既能给学生清晰的知识层次感,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又能形成一个全体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课堂氛围。

3.问题设计应新颖别致,体现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如:在学习系统的结构时可以设计此句文言文作为引入“有鸟将来,张罗待之,得鸟者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无时得鸟矣。”--《申鉴·时事》

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请谈谈你的认识。

问题设计时,适当引入一些诗歌、谜语等内容,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问题设计应有深度,体现创新性原则

创新能力主要依赖于创新思维。而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新教材的宗旨之一。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智慧。”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结合教材适时、适度设计出有深度的问题,轻灵放飞,必能撞击出学生心灵中思维的火花,在鲜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问题设计举例如下:(1)没有技术,我们的生活会怎样?(2)没有设计创新,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总之,问题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师生交流的最主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课堂是线,问题便是珠子,如何将珠子串好,串得恰当,串得漂亮,需要教师的一番匠心,如何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课堂问题设计的艺术,每一位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只有充分重视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率才能真正地提高。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浅谈 有效性 通用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