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地区主要旱杂粮作物生产情况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3-06-19 18:06:01 调查报告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通过对长沙、浏阳、醴陵等6县12乡镇120户种植农户的走访调查,总结2016年度长株潭地区主要旱粮作物的生产情况表现为:玉米生产面积较上年度有所下降,甘薯和馬铃薯种植面积较上年度有小幅增加,大豆和蚕豌豆较上年度基本执平,绿豆在长株潭范围内有零星种植。发现其栽种模式呈多样化,新品种应用比较及时,但是新技术缺乏,机械化应用程度低,就此提出了旱粮作物生产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需求及发展主要旱粮作物生产的建议。

关键词:旱杂粮;生产情况;长株潭地区

中图分类号:Q945.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7)04-0107-03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on the Production Situation of Main Dry Cereals Crops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Area

HE Lu-qiu,YANG Xue-le,LIU Shou-ming,WANG Fang

(Hunan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sha 410125, PRC)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120 farmers from 6 counties 12 towns in Changsha, Liuyang, Liling,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production situation of main dry cereals crops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area in 2016: Corn production area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year, plant area of sweet potato and potato increased slightly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year, soybean and silkworm peas remain the same level as previous year, mung bean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area were scattered planting. The planting mode of divers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varieties more timely were discovered, however, the lack of new technology and the low degree of mechanization application were also the real situation, in this paper,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dry cereals crop prod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dry cereals crop production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dry cereals crops; production situatio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area

旱粮是深受城乡居民喜爱的农产品,也是我国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丰富城乡居民食物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目前湖南省旱粮生产总量逐年增加,旱粮规模化生产正在逐步兴起,已形成以饲料玉米为主的多种旱杂粮作物并进的生产格局[2],发展旱粮生产成为调整和优化湖南省粮食生产结构的重要途径。为了准确、及时地了解和掌握长株潭地区主要旱粮作物生产情况,为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根据湖南省现代农业旱粮产业技术体系的要求,笔者于2016年8月20日至9月14日,对长株潭地区长沙、浏阳等6县主要旱杂粮作物的生产情况开展了一次综合调查。

1 调查对象的选取与情况分析

1.1 调查样对象的选取

调查对象选取采用先确定县—再选择乡村—后随机调查农户的三步法。首先根据地理位置在长株潭三地确定长沙、浏阳、醴陵、攸县、湘潭和湘乡6县作为调研县;然后在每个县选择有代表性的2个乡镇(共12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2个村,共调查24个村;第三步每个村随机调查5户旱粮种植农户,共调查120户。调查程序采用从当地县(市)农业主管部门全面了解和直接走访农户的面点结合的形式,调查样本数量较大、范围较广,调查结果具有客观性和代表性 ,基本能反映长株潭地区旱杂粮生产现状。

1.2 调查县市概况

长沙为湖南省省会,株洲位于湖南东部湘江之滨、长沙市以南,湘潭位于湖南省中偏东地区,湘江中下游,长株潭互成“品”字状,构成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金三角”地区。长沙县位于省会长沙东郊,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有“三湘第一县”之称[3]。浏阳位于湖南东部偏北,西倚省会长沙。长沙县和浏阳市得益于其区位优势,有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近年来鲜食甜糯玉米、菜用甘薯和烤甘薯、马铃薯和菜用大豆等发展比较好[4]。醴陵位于湖南东部,罗霄山脉北段西沿,地貌以丘岗山地为主,其饲料玉米种植面积比较大。攸县地处湘东南部,罗霄山脉中麓,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湖南省十强,旱粮种植较少 。湘潭县地处湖南中部,长江中游平原与江南丘陵的交错地带,有“湘中明珠”之美称。湘潭县虽是重要的农业大县,盛产湘莲,由于旱粮的效益较低,农民缺乏种植积极性。湘乡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是著名的粮猪强市,对饲料玉米需求旺盛,但缺少相关加工企业,旱粮种植较少。

1.3 农户家庭情况

农户平均家庭人口为5.2人,人口最多的有8人,最少的有2人。劳动力户均为3.7人,外出务工人员户均为1.8人,占劳动力数量的一半。调查发现,青壯年劳动力大都外出长期或季节性务工,长年在家从事农业的主要是老年留守人员,种植业收入不是农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

农户受教育程度主要分布在小学和中学层次,初中学历占比达48%,接近总调查农户的一半,小学和高中学历的占比分别为22%、16%,而中专及大专学历以上的调查农户数共占12%,文盲的占比只有2%。调查结果表明,在家从事农业的中老年人学历偏低,观念保守,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不强。

农户户均拥有耕地面积为0.57 hm2,户均旱粮种植面积0.14 hm2,面积比较小,没有规模效应;农户耕地面积最小的为 0.03 hm2,部分农户已转向非农产业,对土地依赖程度降低。

2 长株潭旱粮生产现状

2.1 玉 米

受国家调控政策和玉米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 2016年玉米种植面积较上年度有所减少。2016年长沙县种植面积2 600 hm2,较上年度减少150 hm2;浏阳市播种面积为2 180 hm2,减少240 hm2;醴陵市种植面积2 840 hm2,与上年度基本持平;攸县播种面积360 hm2;湘潭县播种面积仅有500 hm2;湘乡市播种面积也只有450 hm2。6县市玉米生产总面积为8 930 hm2。长沙、浏阳多为鲜食甜糯玉米。旱地玉米以净种为主,也有以矮杆作物(大豆、甘薯、花生)分厢立体间套作。农民偏爱大穗型的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在2 600~3 000/667m2。春玉米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7月中旬左右收获。品种主要有省内育成的科玉6号、科玉8号、百农5号和吉湘2188,省外品种有联农1号、正大999、登海11和中科6号等。鲜食玉米品种主要有湘玉超甜1号、中糯304、万糯1号、晋鲜糯6号等。生产中肥料、农药使用比较随意,苗弱施肥,见虫打药。田间长势长相较好,投入成本偏高。

2.2 薯类作物

薯类作物主要有甘薯和马铃薯。甘薯和马铃薯是粮、菜、饲和加工(小吃和淀粉)等多用途作物,在湖南省有比较稳定的市场[5]。在国家出台马铃薯主粮化的措施后,2016年长株潭地区二薯种植面积比上年度有小幅上升。2016年长沙县甘薯种植面积1 900 hm2,浏阳市1 930 hm2,醴陵市420 hm2,攸县520 hm2,湘潭县740 hm2,湘乡市520 hm2。6县市2016年度甘薯种植面积为6 030 hm2,较上年度增加120 hm2。2016年长沙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 950 hm2,其中浏阳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 560 hm2,醴陵为410 hm2,攸县为330 hm2,湘潭为420 hm2,湘乡市为340 hm2。6县市2016年度马铃薯种植面积5 010 hm2,较上年度增加面积290 hm2。其中主要甘薯品种有徐薯22、商薯19、南薯007、湘薯09-8、湘薯20号、湘红薯541、湘红薯17、湘薯19号、心香、湘薯18号、湘薯7-2等。在山区多采用甘薯-玉米、甘薯-大豆等间套作。甘薯由传统的单一饲料型向饲料型、加工型和鲜食型等多用途发展,长沙和浏阳部分甘薯9、10月提前收获后作为鲜薯就近上市销售。马铃薯在长株潭主要作蔬菜食用,主要种植品种有大西洋、费乌瑞它、中薯2号、中薯3号、鄂马铃薯3号、克新4号等品种。头年冬季(11月至12月)播种,地膜覆盖、稻田免耕直播稻草覆盖,次年5月正是湖南蔬菜青黄不接时 上市,价格较好,种植效益不错。

2.3 大豆和蚕豌豆

湖南省是南方大豆的主产区和高蛋白大豆优势生态区[6],近10 a来,大豆生产严重下滑,平均播种面积87 200 hm2,平均年产量为21.0万t。大豆种类有春、夏、秋3种类型,其中以春大豆为主。春大豆种植形式除单种、田埂豆以外,还有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等模式(如大豆间种玉米、间种幼龄果(茶)园、套种甘薯等)。而蚕豌豆在湖南作为冬季作物,也有种植传统。2016年长沙县大豆播种面积1 410 hm2,蚕豌豆播种面积为420 hm2;浏阳市大豆播种面积1 620 hm2,蚕豌豆播种面积为140 hm2;醴陵市大豆播种面积420 hm2,蚕豌豆播种面积为510 hm2;攸县大豆播种面积820 hm2,蚕豌豆播种面积为320 hm2;湘潭县大豆播种面积210 hm2,蚕豌豆播种面积为240 hm2;湘乡市大豆播种面积370 hm2,蚕豌豆播种面积为160 hm2。6县市2016年度大豆种植面积4 850 hm2,蚕豌豆种植面积1 790 hm2,均与上年度种植面积基本持平。大豆按产品用途有鲜食大豆和粒用大豆,鲜食与粒用面积比约7∶3;蚕豌豆冬播春收,作鲜豆菜用,由于上市早,填补了早春新鲜蔬菜生产上的空白,是很多菜农的冬播搭配品种。大豆、蚕豌豆是自花授粉作物。而大豆用种量大,种子成本高,农民多自留种子,以致品种更新缓慢、退化、混杂情况严重。大豆品种主要是早期湘春豆系列和自留地方品种,影响产量潜力的发挥;蚕豆品种为启豆2号和一些地方无名种;豌豆品种主要为软荚豌豆——荷兰豆。

2.4 绿豆及其他杂豆

绿豆和其他杂豆归类为小杂粮,湖南这类作物种类多、面积小,生产中用工多、产量低,效益不高,但市场好,消费逐年增加。此次调查中,绿豆在醴陵、攸县、湘乡偶有农户少量种植,供自家食用,其他杂豆没有发现。

3 旱粮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

3.1 长株潭旱粮生产存在的问题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达,但旱粮生产的效益不高,因为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很少种植旱杂粮,区域内县市旱粮种植面积不大,因此旱杂粮主要分布在远离市区的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地和丘陵乡村。旱杂粮在粮食生产中的比重偏低,对确保粮食安全的贡献率则不大。从整体产业来看,长株潭旱杂粮生产与加工水平不高,技术力量薄弱,财政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差、重视程度不够。旱杂粮基本种植在坡度大的山旱地或田头地角,多处于原始待开垦状态,土地贫瘠,高低不平,没有灌溉条件,只能利用春夏雨水季节种植一季作物。二是科研投入少、科研对生产贡献小。湖南省农业科研部门从事旱杂粮育种、栽培等研究的单位和人员较少,以致育种水平低和栽培技术落后,特别是在小宗粮豆作物方面,如蚕豆、豌豆、红豆等湖南省没有自己育成品种,生产上基本是传统的老品种或是引进品种,农民栽培技术也比较落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单产水平低。而且种植分散,管理粗放,缺乏配套生产标准,商品率较低。三是机械化程度不高,费工费时。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农田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灌溉条件差,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农业生产整体机械化程度不高,导致旱杂粮种植费工费时难以推广。四是旱杂粮(特别是小宗粮豆类)产量低,效益差,农民缺乏种植积极性。

3.2 长株潭区域旱粮生产发展潜力

湖南旱杂粮作物主要有玉米、红薯、马铃薯、大豆、绿豆、蚕豌豆和荞麦等。近年来,旱杂粮生产经历了较大的变化与发展,低产费工的小宗粮豆作物面积减少,而以杂交玉米为代表的高产、相对效益较好的大宗旱粮作物面积增加,生产水平逐步提高,产品加工发展较快。近年来加工上市的红薯方便粉、荞麦包点、绿豆糕点、豆牛奶、鲜糯玉米棒和以旱杂粮为原料的早餐食品具有绿营养、保健特色,成为了市场抢手货。首先市场潜力大,湖南除消化自己生产的旱杂粮外,调进玉米和大豆分别超过30和40亿kg/a,60%的小宗粮豆是依靠调进。其次人们追求安全保健的愿望日益增强,旱杂粮营养价值高,符合人们低碳、有机、绿色、健康追求意愿,是很好的保健食品,随着人们生活不平的不斷提高,消费需求日益上升。三是对生产环境要求低,从生产要求来讲,荞麦、绿豆等小宗杂粮作物虽然产量较低,但对栽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且农民历来就有在房前屋后、山坡路边种植旱杂粮、发展庭院经济的传统习惯。发展旱杂粮生产有利于增加粮食总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及农民增收。四是旱杂粮种植效益已逐步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旱杂粮品种不断更新,栽培技术不断优化,市场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实行标准化规模生产,单产和效益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五是长株潭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和比较固定的消费群体,可适当发展鲜食甜糯玉米、鲜食红薯、菜用蚕豌豆等,既能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4 发展旱粮生产的对策与建议

4.1 充分利用旱土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旱杂粮

长株潭区域旱地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旱杂粮生产。第一重点发展以玉米、薯类为主的旱杂粮生产。玉米、薯类是旱杂粮的主要种类,特别是饲用玉米需求量大。第二稳定大豆生产。湖南大豆是非转基因大豆,蛋白质含量高,是很好的绿色食品加工的原料。第三增加小杂粮生产,发挥小宗杂粮耐旱、抗逆性强的特点,因地制宜,实行间套作种植。

4.2 加大旱杂粮产业开发支持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旱杂粮产业的各个环节支持力度,从旱杂粮的种植、食品研发和加工,到树立品牌,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形成研发有团队、生产有能力、产品有市场的局面,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政府增税。

4.3开展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农业科研部门要加强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在品种上,收集整理旱杂粮品种资源,引进选育适合湖南种植的新品种,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在栽培技术上,研究复种和间套种的高产栽培技术和防灾救灾与轻简栽培技术,制定栽培技术规程,建立旱杂粮高产技术示范基地,并加大对生产者的技术培训,提高旱杂粮的种植技术水平,提高旱杂粮生产效益。

4.4 培育旱杂粮食品加工企业

积极引导加工企业开发旱杂粮食品生产,打造一批具有湖南特色的、在市场上具有影响的旱杂粮食品品牌,做大做强旱杂粮食品加工业,以加工拉动生产。

参考文献:

[1] 蒋丙松.新阶段永州市发展旱粮生产的思考[J]. 作物研究,2002,

(2) :77-78.

[2]夏再祥,刘艳平.邵阳县旱粮生产的现状及对策[J]. 中国农技推广,2008,(7):6-7.

[3]马俊英. 湖南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北方经济,2016,(2):55-58.

[4]黄艳岚,刘明月,周 虹,等. 湖南省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09,(7):108-110.

[5]彭承界,张 琳,付 军. 湘西州脱毒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马铃薯,2009,(6):381-383.

[6] 马继凤. 湖南大豆生产发展前景及其对策探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5):31-33.

(责任编辑:朱 蓓)

推荐访问:杂粮 作物 思考 情况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