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留学生来华学习动因调查分析

时间:2022-10-26 19:48:02 调查报告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对非洲留学生的来华目的和原因进行调查,可以更清楚地知道非洲学生选择中国的“推力”和“拉力”。研究表明有利拉力因素的代表是专业优势、奖学金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与生活环境,然而曾一度被当作主要因素的“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却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同时发现其他因素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关键词]非洲;留学生;来华动因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4-0039-04

[作者简介]张立军(1962—),男,山东费县人,硕士,中国地质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学,跨文化传播学;

张谅(1988—),女,湖北荆门人,中国地质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在读硕士。

非洲留学生之所以选择来中国留学,有很多外在和内在的因素。美国比较高等教育专家阿尔特巴赫提出推拉理论,即影响人才流动的因素包括“推力”(push factors)和“拉力”(pull factors);推力是指存在于人才输出国家中促使人才外流的一些驱动因素;拉力是指存在于人才接收国家吸引人才流动的一些拉动因素。[1]对非洲留学生的来华目的和原因开展调查,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非洲留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的“推力”和“拉力”。留学生来华所抱的目的和期望不同,不但会导致他们在华学习的努力程度有所差异,而且在他们适应异文化的过程中会引起不同的表现,比如是否主动接触东道国文化,是否愿意与当地人交往,等等,这些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

一、调查情况

为了解非洲留学生来华的目的和期望,研究组选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非洲留学生作为调查总体,并对他们进行了抽样调查。据统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2年的来华留学生有668人,其中401人来自非洲,占60.00%。本次调查随机选取非洲留学生180人作为调查样本,对他们实施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04份,其中有效问卷93份,有效回收率占总数的51.67%。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表5所示:

与来自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的留学生不同,非洲留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得者。数据显示,目前在华的24万留学生中,超过8%的学生享有中国政府奖学金,而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非洲留学生中,这一比例超过80%。通过调查和访谈,研究者得知,中国政府奖学金是吸引非洲留学生来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按照中国政府奖学金的规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每月可分别获得1400元、1700元和2000元的资助,他们所在的院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条件给予奖学金获得者更多资助和优惠条件。研究者采访的11位非洲留学生中,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得者有10位,他们在说明自己来华目的时几乎不约而同地提到奖学金这个原因。在问及中国对本国的影响时,高亚第一反应就是中国为他的祖国的教育部门提供了很多帮助,为他们国家提供了很多奖学金,他自己就是这些奖学金的受益者。阿丽说她当时正在寻找出国留学的奖学金,正好碰到中国政府奖学金,然后她通过申请、考试等程序,经过层层选拔之后来到中国留学。对于选项4“中国学费比国内便宜”,倒没有多少人认同。来自安哥拉的奥迪说,虽然自己国内的大学学费比较贵,但是一般家庭也都支付得起,只不过因为正好有这份奖学金可以免去学费,所以她才选择来中国留学,以节约可以避免的支出。这正好对应的是选项10“因为某些原因我必须来华学习”。

对于在问卷调查中排来华目的第一位的选项3“我想学习汉语”,在访谈中却没有得到一致认同。尤弗说他想学习汉语,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都到非洲设立了分公司,他们那里有很多中国同事。他知道如果他“学汉语,会比较好”。祁生说在他的国家,有很多中国人做生意,因为中国的产品物美价廉,所以他想来中国学汉语,学会与中国人交流,回国后也能与在他们国家的中国人交流、做生意,“这样我可以挣钱,中国人也可以挣钱,同时我的同胞们也会得到好处,因为他们可以买到价格比较便宜的中国产品”。也有学生表示,来华学习并不是这个原因,甚至还可能因为需要学汉语而不愿意来华留学。安固说他以前从来没想过会来中国,因为中文很难,所有的人都告诉他在中国学语言很难,所以一开始他并不愿意来,只是父亲建议他参加了申请考试,通过之后没有办法才来中国。

三、非洲留学生对中国的印象

研究者问过每一个被访谈者来华前对中国的印象如何,几乎所有人都不能完整地总结出一个较为全面的印象。几个男生第一反应是Jacky Chan,功夫电影。杨意还笑着说他喜欢中国文化,来中国就是想学中国功夫。至于中国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包含了哪些内容,没有人谈到。问到中国、中国文化对自己国家的影响时,大部分人都说中国与自己的祖国关系很好,中国的商品很便宜。高强说:“在我们国家,我们用的很多东西都是从中国进口来的,还有很多中国的建筑公司,他们修了很多路,很多建筑。还有很多中国公司,在我们国家很流行,比如华为。还有很多中国饭店,像芳芳饭店(音译)、南京饭店(音译),很大,很好,在我们国家很出名。”研究者再细问关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学生基本都表示不知道。

根据以往的研究,很多欧美留学生选择中国是因为喜欢中国的文化,这点在非洲留学生中表现得并不明显。在这份问卷设计之初,研究者曾与一个苏丹的学生讨论他是否喜欢中国文化。他反问我:“你喜欢地质学么?”我说我不知道地质学是什么。他又问:“那你喜欢么?”我说我都不知道地质学要学什么我怎么会喜欢呢。他说这就是了,如果你根本就不了解一个东西,是谈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的。他说他不了解中国文化,所以对中国文化没有什么看法,谈不出个所以然,但是如果要选择是否喜欢中国文化的话,他肯定会选择无伤大雅的选项,比如喜欢或比较喜欢中国文化。尽管在采访中,杰森说中国文化比较特别,想知道中国到底有什么秘密,祁生也表示想弄明白中国文化是怎样一种文化,塑造出来的中国人都是那么勤奋,但是这只占采访人数中的一小部分。高亚说来中国前,只知道北京、上海、广州、香港这几个中国城市(他在国内时甚至还以为台湾是另外一个国家)。由此看来,排在第二的选项1“我喜爱中国文化,想近距离地接触”和排在第四的选项2“我喜欢大学所在的这个城市”,应该是留学生们“善意的”选择。

四、非洲留学生来华的拉力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崛起,城市化达到了顶峰,产业结构也逐渐在转型,城市规划日趋完善,即将进入进一轮的发展高潮。这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非洲学生也不例外。王达说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有很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他来中国希望能学到这些经验和教训,这样回国后能供他在建设发展他的祖国时借用。女生奥迪也是这么想,她说:“中国现在比以前开放了,比我们国家发展得好,我们需要来中国汲取些经验。”稳定的政治局面,安全的生活环境也是因素之一。安固说:“这边我很少看见打架,但是我听说这边有小偷。所有的地方,所有的国家都有小偷,但是这边我好像没有看见。我们那边有很多很多小偷,可能这边的法律比较好。所有国家人多的地方都有小偷。但是我来中国,没有人偷我的东西。有几个非洲的国家,他要偷你,他就拿枪,或者拿什么东西指着你。我平常晚上从武大到这里,很多小路,但是很安全。我第一个专业是在西班牙读的。在西班牙,每天在路上,你走几分钟,就有警察查你的护照、身份证,看你是哪个国家的。欧洲、美洲、非洲大部分的国家,你要走路,你就得把你的护照放在身上,很麻烦。但是在中国不是这样。来中国让我觉得很安全,所以我很好,现在我很喜欢。”与之相对的选项11“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前景好”,在非洲留学生来华原因中排到了第三。

访谈中经常有学生表示除了奖学金外,专业也是他们选择来华留学的原因之一。因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石油地质、油气井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等专业在国内名列前茅,而这些专业恰恰是非洲很多国家最需要的。非洲素有“世界原材料仓库”之称,其石油储量仅次于中东和拉美,仅撒哈拉沙漠地下的石油储量就占世界总储量的12%左右。而拥有54个国家的非洲大陆,足以称得上“大学”的教育机构不超过300所。尽管少数几个非洲国家声称拥有综合性的高等教育系统,但大多数国家只有少量的高等学校,也没用建立起信息时代所要求的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系统。[2]因此对非洲国家的学生来说,出国留学特别重要。高强说他所学习的油气井工程,在他们国内是很新的专业,没有学校开设。他知道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这个学科领域非常有名,而且还有奖学金,这才选择来中国留学。以前和一个来自加纳学土地管理的硕士聊天,他说他在中国学习的专业知识回国后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国家会给他提供很好的工作,在中国的这段经历是相当值得的。

调查表明,有利的拉力因素是专业优势、奖学金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与生活环境。然而调查前研究者曾一度当作主要拉力因素的“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却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很多留学生说到中国时还是认为中国不开放,他们了解不到中国文化,了解不了中国人。在传播及如何传播中国文化方面,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还是任重而道远。另外,中国的高等教育与非洲的相比,一些专业优势明显,因为学科建设而选择来华留学的非洲学生比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留学生更多些。可是,相较于欧美等国,我国的高等教育供给在质量和数量上还是很不足。只有不断地完善高等教育体系,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才能最终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

[2]达姆图·塔费拉,阿特巴赫P G ,别敦荣,等.非洲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J].高等教育研究,2003(2).

[3]李冬梅,李营.越南留学生在华跨文化适应研究——广西师范大学个案透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4]程伟华,董维春,刘晓光.非洲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问题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8).

[5]李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9(5).

推荐访问:非洲 动因 来华 留学生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