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主题班会课程设计初探

时间:2023-06-12 14:00:05 主题教育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将高校主题班会以课程形式进行设计,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管理中,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相契合。通过对主题班会课程化的意义探讨,制定课程设计原则,明确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结构、搭建课程框架,形成主题班会课程培养体系和课程教学大纲,推进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精神内涵,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识。

关键词:主题班会;课程;辅导员

一、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

“课程”一词源于拉丁文“currere”,原指比赛时到达目的地的跑道。现在我们谈论的课程经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早已不是当初的含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对课程的概念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课程可以理解,为了实现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这是站在学校教育的层面而言,就人的发展而言,“课程是由一定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用以指导学校育人规划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体”。由此看来,学界对于课程的研究,多是一种广义的概念。主题班会应该是紧密围绕一个主题,在辅导员的组织和指导下,以班集体的智慧和能量为基础,以大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而开展的一种生动的自我教育活动。因此,主题班会课程的设置应更多地站在人的角度审视专业课程中的教育缺失,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从容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二、高校主題班会课程设计概念

(一)课程设计目标

课程目标从广义的教育与社会关系来看,是指教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要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就是要培育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应该是综合性强的,对学生今后个人成长有一定延展性,使学生应对社会发展、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变迁有较强的适应性。笔者在设计主题班会时,主要将目标分为三大类: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如表3-1所示)。主题班会首先聚焦知识目标,辅导员从经验出发,关注学生通过班会课能够获取哪些知识,需要讨论的主题提前通知让学生带着问题参加班会;然后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对主题班会的内容达到情感上的认同;最后让学生对主题内容进行反思拥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影响学生日常行为。

(二)课程框架搭建

以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这所水利类高职院校为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有扎实理论知识、有良好职业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故将主题班会课程的总目标定为“培养思想政治坚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结合学生特点和笔者院校实际情况,将总目标分解为三大类:顺利毕业、高质就业和人格培养。顺利毕业是学生通过完成专业课程、修满学分,妥善处理在校期间的日常事务,保证在校期间的安全,顺利取得毕业证,这是一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首要条件。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在大学一年级期间完成。高质就业是指在就业指导的帮助下,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提升综合素质,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参加顶岗实习找到满意的优质单位。这类课程主要设置在大一下学期到大二学年,顶岗实习则安排在大三下学期。人格培养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素养面对今后的挑战。这类课程将贯穿学生在校的三年。以此初步形成的主题班会课程培养体系如表4-2所示。

根据课程建设要求,将每次课程划分为1~2课时。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在此列举了10节不同类型的主题班会(如表3-3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主题班会的安排并不仅局限于上课时间,而是通过课前布置-课堂教育-课后反思的模式,这样更有益于加深学生的认知和理解。

注:如上表所示,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两部分内容学院已形相关课程体系,由专门的教师进行授课,就不再进行分类讲解,只作为一个大类安排。

参考文献:

[1]陈侠.课程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3.

[2]廖哲勋.课程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28.

[3]鲁捷,王粤钦.本科高职课程建设的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4]潘柳燕,林小峰.新世纪高校课程建设改革新思路[J].辽宁教育研究,2004(09).

[5]梁文洪.MS-EEPO有效教育在高校主题班会课中的应用——以大学生防骗教育主题班会课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02).

推荐访问:班会 初探 课程设计 高校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