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化电影的主题倾向

时间:2023-05-10 09:06:03 主题教育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根据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自1982年上映以来,一直以自己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这部电影不仅抒发出了作品本身的怀旧情怀,还将古城北京的风俗和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可以说《城南旧事》是一部极有意境的散文式的电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可谓是“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尽,斯为妙谛”的真实写照。本文以《城南旧事》为例,分析散文化电影的主题倾向。

[关键词] 电影;《城南旧事》;散文化;人性

1982年 导演吴贻弓执导的《城南旧事》在中国上映,电影根据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改编而成,透过一个叫英子的小女孩的纯真眼光向观众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社会风貌,带领观众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影片在结构上的编排在当时显得尤具独创性,导演排除了当时一般电影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所组成的情节线索的固定模式,而是将“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定为基调,采用串珠式的叙事结构方式,将英子与疯女秀贞、英子与小偷、英子与乳母宋妈这三段并无联系的故事串联起来。这样的电影叙述结构使影片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当时老北京的具体历史风貌,形成了一种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体影片。

那么什么是散文化的电影呢?散文化电影一般来说就是指在影片中排除一切一般电影注重的戏剧情节和矛盾冲突的传统叙述手法,而是采用一种淡化情节、弱化冲突,甚至是生活化流程的细微记录来作为电影拍摄的主要手法。散文化电影是将外在的艺术张力转为内在的心理张力,在拍摄时注重琐碎细节场面的积累,用细腻自然的手法含蓄地表达情意,可以说散文化电影的抒情意味要大于叙述。那么同时在影像画面上的处理也不像一般电影那样注重强调故事性,而是将关注点放在韵味和意境的营造和抒发上。那么散文化电影通过平凡的生活事件和松散的结构形式来反映生活,以开放性的多面化、多层次化、多声部化的审美形式塑造人物形象,创造电影的意境,由此也就构成了散文电影的基本面貌。

下面笔者系统地通过《城南旧事》来分析散文化电影的主题倾向。

一、散文化电影的主题倾向之一:展现人性的真善美 在上面我们提到散文化的电影一般采用淡化情节、弱化冲突来展现电影情节。那么在散文化的电影中,一般在展现社会与人性时,都会淡化社会的残酷和人生的惨烈,将电影的视野集中到人情和人性的展现和表达上。这样散文化的电影,在拍摄时,无论是情节、自然景色还是人物的表演,都采用一种平和的基调以取代原作品故事里本身蕴涵的那种很强烈的情感表达与戏剧冲突。比如说《城南旧事》就用“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作为电影的基调,并没有过多讲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事,但是就是在这种平淡的生活场景中,我们还是能感觉到当时的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无奈。在《城南旧事》中导演吴贻弓采用的是一种平和的叙事手法,用一种温婉的表达方式去抚慰人们受伤的内心。《城南旧事》在展示人性的真善美方面,主要通过两个人物——英子和他的父亲来表达的。导演吴贻弓采用英子对秀贞、妞儿、小偷、宋妈的友情,淡化了故事人物本身带有的悲剧性,英子和他们四人的友谊传达出一种真情,英子美好的心灵安抚了时代、社会的残酷给予秀贞、妞儿、小偷、宋妈的伤害。在影片中,秀贞、妞儿、小偷、宋妈都将自己的故事告诉了英子。其实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秀贞、妞儿、小偷、宋妈这四个人物形象,都是被边缘化的、存在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承受着社会对于他们的压迫和歧视。他们无处诉说自己的苦痛,只能深藏于心中,而此时出现的英子成了他们最好的倾诉者。因为英子心灵的真善美,使得他们暂时忘却了苦痛,他们终于可以打开心扉,将心里深藏已久的压力释放。同样地,在影片中英子父亲对青年学生的帮助,也是将英子父亲身上所散发出的人性的真善美一一表达出来。

二、散文化电影的主题倾向之二:淡化人生的残酷与人性悲凉 在现实中,人生似乎处处都包含着残酷与悲凉的境遇,但是在散文化的电影中却回避了人生的残酷,有意识地淡化处理了人生的残酷与悲凉也是散文化电影的一大主题。在电影《城南旧事》中,秀贞与思康的爱情悲剧、小偷的故事、宋妈的故事等片段,仔细看来每一个都是残酷的悲剧的,它们单独成为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着不同的残酷和悲凉。但是,导演处理这些悲剧性的故事时只把它们作为英子视野里看到的场景,平淡地掠过。导演采用的就是这种无言的手法向观众展示着人生的残酷与悲凉,那些朴实的生活场景将影片本有的那种人生的残酷淡化了,可是留下的韵味却是无穷的。

吴贻弓在导演阐述里说:“我设想未来的影片应该是一条缓缓的小溪、潺潺的溪流怨而不怒。有一片叶子飘零到水面,随着流水慢慢往下淌,碰到突出的树桩或堆积的水草,叶子被挡住了,但水流又把它带向前去,又碰到了一个小小的漩涡,叶子在水面中打起转转来,终于又淌了下去,顺水淌了下去……”影片《城南旧事》正是坚定地践行着吴贻弓导演的设想,英子就是顺流而下的叶子,秀贞、小偷、宋妈、妞儿的悲剧故事就像是突出的树桩或堆积的水草,流水就代表生活。英子的生活本来就像叶子一样,随流水慢慢流淌,在生活的过程中遇见了妞儿、秀贞、小偷和宋妈。导演用一种流水般的拍摄手法,将这些出现在英子生活中的人物一一带过,除了那一声尖利的火车的鸣笛声,大家能记住的就只有英子与秀贞、妞儿、宋妈在一起的那些很生活化的场景。在电影中,与英子发生联系的四个人都是悲剧的人物,但这些悲剧性在影片中都被缩小到了最低的程度。

三、散文化电影的主题倾向之三:抒写回忆与忧伤

散文化影片的体裁大多都是与回忆与怀旧有关,而提到怀旧,大家想到的第一个关键词肯定是带有悲伤色彩的。所以当散文化电影选择了用影像传达出无法抹去的忧伤情绪,那么怀旧无疑是最佳的手段。过去了的时光总是有令人留念的一面,怀念过往也被披上了忧伤的面纱。所以,散文化电影大都有着婉约清妍的意境美,同时抒发出淡淡的愁思。

在影片中,有这样一段低沉而舒缓的画外旁白:“不思量,自难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是多么怀念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而今或许已物异人非了,可是,随着岁月的荡涤,在我,一个远方游子的心头却日渐清晰起来……”一下子就将观众一起带入了英子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观众也仿佛走进了英子的童年时代。在原著作品中原本是没有这句话的。这是吴贻弓导演在拍摄的过程中根据故事的需要增加的一段画外旁白。这段旁白的加入,使得影片呈现以他人旁观的视角进入到英子的主观自叙中。这个故事发生在英子的回忆里,小英子理所应当的是小说中的自叙者,在电影《城南旧事》里,摄影机是自叙者,英子也成为摄影机叙述的对象。而整部影片就是长大后的英子对她童年生活的回忆,并在回忆中传达出“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的电影主基调。而在《城南旧事》中,这种回忆与怀旧之感不仅仅从“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这个基调上来体现,在影片中导演还将这些回忆和怀旧之感渗透于影片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从自然景色的长城枯草到西风驼队、檐角残铃再到最后马车远去的镜头,无一不表现着英子的回忆,那些远去的时光也呈现出浓厚的怀旧之感。《城南旧事》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细节,就是英子目睹自己的朋友“小偷”被警察抓走时与“小偷”对视时的惨淡一笑,这惨淡的一笑将英子的内心忧伤表达得恰到好处。

四、散文化电影的主题倾向之四:重在抒情写意和创造意境的审美情趣 散文化电影受到散文抒情笔法的影响,将浓郁的抒情写意性和创造意境的艺术笔调用于抒情写意和创造意境,这也成了散文化电影的主要审美特征。所以散文化电影摈弃传统的结构模式,以抒情写意来诱发观众的想象力。通过平凡的生活事件和松散的结构形式来反映生活,以开放性的多面化、多层次化、多声部化的审美形式塑造人物形象,创造电影的意境,所以散文化的电影没有终止的感觉,能让观众的想象延伸至更深处。多侧面、多层次、多声部地反映生活的内涵,常常用写景抒情创造出浓郁的意境,让观众全身心沉浸在电影中。

在此,我就以《城南旧事》营造的意境说起。在电影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电影保留了小说的京味特点。那些老北京的风景风俗、生活场景、衣着装扮等极富北京地方色彩的元素展现,营造出极富北京旧时生活的韵味。电影里出现的场景如:胡同、会馆、井窝子、小院落、黄包车等,还有出现的对象如小毛驴、吃草的骆驼、老妈子、小偷儿、换洋火的、倚门而立的疯女人、学吊嗓门的小妞儿、穿着长衫带着眼镜的爸爸,以及电影中展现的景色,如那些残垣断壁、杂草丛生的空地、漫山遍野的枫叶。都是电影对小说最真实的展现,它完全把小说中描绘的北京生活的场景保留下来,用影像再现出来。观众在观看电影时,都会被这老北京的意境所包围,那些最质朴的事物敲打着人们的心灵,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意境的营造还表现在电影对于小说里北京方言的保留上。电影保留了小说中人物对话时那种北京话里特有的腔调,像“别介”“搭上话儿”“赶明儿见”等发音是明显的京腔。那么这些京味特点的保留也帮助电影营造了一种回忆的意境,使得观众感受到了小英子更多的情感记忆,使得原本小说中那种“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的表达更加富有感染力,更加强化了主人公的情感表达和电影的散文化风格。

吴贻弓导演对于《城南旧事》散文化的电影展现模式,既保持了林海音小说中“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基调,又使得电影呈现出一种散文式的特征,赋予了电影更加生动持久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城南旧事》是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其魅力影响了一代人的情感。其中散文化的电影模式功不可没。并且电影《城南旧事》的成功改编,也给以后的导演提供了电影改编散文化倾向的成功经验,为散文化电影树立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生动范例。

[参考文献]

[1] 林海音.城南旧影——林海音自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

[2] 吴贻弓.对“散文式电影”的探求——《城南旧事》导演总结[M].丁亚平,主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 吴贻弓,汪天云.承上启下的群落[J].电影艺术,1990(04).

[作者简介] 艾红(1971— ),女,安徽庐州人,硕士,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动画服饰设计

推荐访问:散文 倾向 主题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