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之我见

时间:2023-05-09 14:42:03 主题教育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任何理论体系都有一个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在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中逐渐形成、鲜明和成熟起来的。“三什么”和“三怎样”,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是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的,它由世界观层面、基本理论层面和具体观点层面组成。从这三个层面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框架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8)11-0070-04

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任务。研究这个理论体系的主题,有助于深刻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和内容框架,从而对整个改革开放实践进程中党的思想探索活动和理论创新的历史轨迹有更清晰的认识。任何理论体系都有一个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在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中逐渐形成、鲜明和成熟起来的。它既代表实践的导向,又代表理论的归属。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主题相关概念的梳理

大凡理论构成体系,就必然是一个有着内在构造的系统。这个内在构造由它的理论主题、思想方法、基本理论和具体观点等组成,它们之间既有理论特点上的区别,又有思想内涵的关联,是有机的统一体。主题是贯穿整个理论体系的轴心或者说是主线,思想方法是形成主题和基本理论、具体观点的灵魂或者说是原则,基本理论和具体观点是围绕主题、运用特定的思想方法作出的某个或一系列的判断、结论。在理论体系的架构中,主题具有纲举目张的统领意义。

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有几对相关联的概念需要梳理。

一是理论主题与时代主题的关联。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经过对世界形势的历史和现实的审视,敏锐地观察到时代显示的变迁征兆,得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基本问题的结论,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时代主题论思想。邓小平提出的这个时代主题论断的意义和价值已经为20多年来世界和中国的变动轨迹所验证。值得强调的是,改革开放后,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立足于这个时代主题的判断,是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依据的。还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时代主题至今仍然没有变化,并将在较长一段时间持续下去。因此,时代主题与理论主题密不可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环境之下,其主题、理论框架和基本理论与它是紧密相关的。

二是理论主题与实践主题的关联。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是对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思想提炼,因此,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在基本精神上应该是一致的,但又不能完全等同起来。实践的主题赋有特定时期的任务、目标和使命内涵。依据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新时期的特点、成就和标志的阐述,实践的主题可以概括为:“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的主题反映实践主题的精神,但它又赋有指导实践的概括性思想内涵。与实践主题的任务、目标和使命内涵不同,理论主题侧重揭示实现这个实践主题的理念、路径和方式。

三是理论主题与党代会主题的关联。每一次党代表大会都有确定的主题,从而为党一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进行定位。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改革开放30年,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党代会的主题既有不变的东西,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变的东西,比如指导思想在不断丰富,引领发展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奋斗目标在不断更新,等等。因此,党代会主题的时段性特点比较明显,它与理论主题无疑是有区别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什么?目前关于这个问题尚未开展具体的探讨。笔者将相关研究成果中的提法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新华社记者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后不久发表的长篇通讯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也是我们党不断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前进旗帜”。

二是“一个始终不渝”和“四个坚定不移”说。郑必坚同志认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反复出现,内容不断展开、思想不断深化、体系日趋完善”。他还认为,自党的十二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后,就作为一个“统一的主题”在实践中延续,这个主题首先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四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是“一个主题”和“三个基本问题”说。刘云山同志在一次报告中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指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造。这个理论体系始终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而深化、而不断丰富。”

四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习近平同志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坚持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理论主题上一脉相承”。

以上几种提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对于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不无启发。但这些提法不仅存在视角上的差别,而且也不明确。比如,第一种提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有点同义重复。后面的三种提法。没有将理论主题与实践主题和党的代表大会主题相区别。究竟怎样概括更能比较准确地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还值得探讨。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内涵的揭示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全景式、大跨度回顾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捍卫、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了一个完整、统一而又鲜明、准确的大整合”。从这个思路上考量,笔者以为,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其一,这个主题必须具有高度的整合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是改革开放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整合的产物,因此,它的核心主题不应该局限于某一个阶段性的理论成果,而应该体现对整个改革开放全过程的思想整合。其二,这个主题必须具有覆盖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全方位的建设实践,作为反映这种实践的理论体系当然涉及方方面面各种领域的内容,因此,它的主题不应该落脚在某方面某领域,而应该体现全内容的覆盖。其三,这个主题必须具有理论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不是规定某项任务和目标,也不是规定思想行动的要求和准则。而是规定思想的理论场域,规定理论的归纳范围。

根据上述三个原则,笔者认为,可以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来认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这段论述将“三什么”和“三怎样”作为主线来贯穿改革开放实践中党的创新成果,对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有意义的。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在思想整合的意义上说,它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三个思想子体系。问题是,既然也作为体系来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无疑也有各自的理论主题。如何认识这些理论主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关系,就需要研究。笔者认为,如果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成果,那么,它的主题只能是一个而不是三个。胡锦涛总书记概括的“三什么”和“三怎样”较好地整合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恰当的。

三、围绕主题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决定了它的内容展开的基本框架。理论形成一个体系,必然具有相当大的容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容量体现为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理论不断创新的整合汇总,具有时间(改革开放30年)的连贯性和空间(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家建设、党的建设、国防建设)的涵盖性。从理论主题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框架可以分成三个层面,一是世界观层面;二是基本理论层面;三是具体观点层面。

从世界观层面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构成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世界观层面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三条是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实践证明它们对于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科学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现既定的奋斗任务和战略目标,都具有立场、方法上的重大意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相互之间构成内在统一的关系。其一,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就是不受思想上的束缚,“不唯书,不唯上”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而实事求是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和追求真理,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动力。其二,解放思想必须实事求是,缺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与时俱进需要通过解放思想来实现,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其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前提条件,不能坚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就失却了基础。解放思想是与时俱进的路径保障,思维停滞、思想僵化是不可能与时俱进的。

从基本理论层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三个方面展开。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促进了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概括起来说主要集中在如何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如何进行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如何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三大方面。从政治学的理论视角看,这三大方面表现的正是国家、政党和社会这三个维度。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就是国家、政党和社会三者良性互动关系不断磨合、调整和相适应的过程。党在解决这三大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过程中形成、积淀和发展的新认识新判断新思想,反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就组成它的基本理论层面。这些基本理论层面从改革开放之初摆在党的面前,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展开。例如,邓小平理论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明确的概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了“社会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党的十七大又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邓小平强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思想。在江泽民那里发展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等三大文明共同促进的思想,在胡锦涛那里又进一步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20世纪末21世纪初党中央围绕这个问题,形成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志的系统党建理论,中共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则突出了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为重点的党建新思路: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至理名言,江泽民又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等等。这些具体观点的提出、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基本理论层面上是不断丰富和日益深化的。

从具体观点层面看,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社会发展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详见图示)。在这些基本内容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主张,是交互补充扩展、继续深化提升、不断递进创新的关系,三个理论成果为丰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从纵的线索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表现为理论向前深入的发展过程,作为单独的三个思想子体系,它们具有各自的思想侧重点。邓小平理论主要侧重的是回答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侧重的是回答和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主要侧重的是回答和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从横的线索看,三个理论成果或三个思想子体系在内容上又是贯通的。回答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必然需要联系党的建设、社会发展;回答和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可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前提;回答和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无疑是题中应有之义。由此可见,在具体观点层面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样也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向前推进而得到补充和完善的。

责任编辑 刘龙伏

推荐访问:我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