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之研究

时间:2023-06-04 09:06:03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认真学习与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论述的精神,以徐闻县乡土文化为例,坚持文化自信与文化定力,勇于与善于实现引领、整合、包容、平衡与进一步提升,以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为主心骨,积极构建生气勃勃、富有创新活力,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又能够满足人民多方面精神需要的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态格局,以求达到乡村振兴之目的。

关键词:乡土文化;建设后花园;乡村振兴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乡土文化在六十年代中期被指为“四旧”,尤其在文革时明确定为“破四旧”、“立四新”的重要目标。这就是历史上的“破四旧”,即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客观地说“破四旧”在一定意义上是破除封建糟粕,却在极大程度上也糟蹋了优秀的乡土文化。在文革之后的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虽然没有再提“破四旧”,但对乡土文化的价值认识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乡土文化就像是沉睡的老人或者是开在荒坡上的野花。到了党的十九大召开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置于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高度,要求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面对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文化研究者们才意识到乡土文化的振兴应该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抓机遇,顺规律,使日渐凋敝、日渐淡忘的乡土文化迎来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期。因此,对乡土文化价值的再认识再利用,是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二、研究的客观现实:徐闻的乡土文化

徐闻县地处雷州半岛,历史悠远,其文化犹如璀璨的明珠。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设置了徐闻郡,并开辟了徐闻港。当时的徐闻港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古谚日:欲拔贫,诣徐闻。可见徐闻港的历史位置与作用。它不仅促进了汉朝对外贸易的兴盛,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而且成为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外来文化、中原文化、岭南文化等文化与徐闻本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相互激荡以及相互融合从而积淀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绚丽多彩的,富有亲和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徐闻乡土文化。如今徐闻乡土文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自成一格,成为徐闻人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奋勇直前的文化动力及精神力量。

纵观徐闻乡土文化,其底蕴非常深厚,内涵也极其丰富。

首先是徐闻古代文化源远流长,雄浑博大。表现为:其一,汉代文化沉静精深。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国家文化考古工作者与徐闻县文化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与潜心的研究,探索发现东起龙塘镇那泗村至西连镇田西村南部沿海地区以及南山镇二桥村的徐闻县治遗址等汉代文化群。其中先后挖掘了三百多座汉墓,出土了诸如琥珀珠、玛瑙珠、水晶珠等大量的海外泊来品饰物,还有汉代的陶瓷如瓦当、翁、罐、碗等一批。这些稀有而珍贵的出土文物品,不仅向世人展示了过去的海上丝绸之路——徐闻港贸易的繁华与富庶,而且成为徐闻古文化最珍贵的宝藏。2017年由国家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初一)上册的《中国历史》课本,徐闻首次被标注为汉代“海丝”始发港。这完全确立了徐闻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历史地位和进一步提升了徐闻历史的文化品位。其二,历史遗迹与历史文物丰富多彩。在徐闻县境内现存许多处年代比较遥远又比较完整的历史遗址。如:二桥村遗址、华丰岭墓群、红坎墓群、邓邦鉴夫妇墓、广府会馆、徐闻潮州会馆、徐闻广州会馆、贵生书院、登云塔、万世文殿、锦囊所城遗址等。此外,还有许多上千年的古村落——比如城北乡的那练村、下洋镇的黄塘村、前山镇的南安村等。这些古村落除了具有显赫的人文历史外,还存有大批的文物古迹。譬如那练村就有宋举人骆福源墓、宋古井、明朝进士墓、千人墓等。

第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花八门,绚丽多姿。徐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悠久,主要体现在民俗风情上,至今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藤牌功班舞”与“屯兵舞”。“藤牌功班舞”,又称盾牌舞,源于古代军事布阵、战场实战、对抗演练,是一种集军事训练、武术对抗、打击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舞蹈表演艺术形式,主要流行于迈陈镇及周边村落。“与屯兵舞”是一种祭祀仪典,流行于徐闻县城、乡镇及乡村。除了少量获得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以外,徐闻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比如“祭海”、“上军坡”、“空中舞狮”、“穿镰功”、“女子舞龙队”、“过火山”、“八音”、“赶群”、“打盘茶”、“拾脸”、“年例”以及荡秋千、顶棒、攀手和举石担、打螺旋等一些娱乐活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徐闻的武术闻名全国,其中的散打与拳击经常获得全国比赛冠军;徐闻的农耕文化也别具一格,富有特色。

第三是精神文化日久弥新,灿烂夺目。精神文化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是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徐闻乡土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徐闻人几千年来在从事物质文化基础生产上产生的,其门类繁多,包括民歌民谣、神话传说、人物景观、红色革命等。这里最令人敬慕的是徐闻人文文化。在徐闻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喷发出一条光辉灿烂的人物星河,放射出五光十色的精神异彩。他们是汉代开疆拓土,开县置郡的路博德将军;宋代寓贤的苏 轼、寇 准、李 纲、赵 鼎、李 光、胡 诠;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明清时期徐闻名宦武 亮、平 纲、谢朝爵、徐肯播、骆效忠等;近代史上徐闻首位京师大学堂毕业生——骆鸣鸾、中国泵界泰斗——骆大章、“两弹一星”元勋——骆大星、美侨学界科学家——骆汝湘;抗战良将祝夏年;徐闻革命元勋林飞雄;和平时期徐闻典范人物——“菠萝王”倪国良、“抗非英雄”叶欣、体育健将张建国、全国著名诗人黄礼孩等。徐闻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数不胜数。他们潜德之幽光,高山仰止之灵魂,在徐闻历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笔。

第四是生态文化得天独厚,千资百态。徐闻地处雷州半岛最南端,是坐在火山口上的大火盆,地势呈丘陵状,地质地貌光怪陆离可谓天造地设,鬼斧神工,较为典型的有石板岭、石门岭、田洋、三墩岛等;徐闻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三千七百多千米,境内岛屿众多,港湾星罗棋布,诸如新寮岛、北莉岛、海安港、外罗港等。徐闻海物产极其丰富,东部有浅海渔场、二卡渔场、沙角渔场,南部有四塘渔场、三墩渔场,西部有包西渔场、外沙渔场,还有北部湾、海南岛四周和西沙群岛等渔场。这些渔场盛产黄花鱼、马友鱼、西刀鱼等经济鱼类。徐闻县潮间带面积非常广阔,东部浅海可养殖鱼虾蟹类,西部浅海适宜养殖海參、珍珠等,中部浅海可养殖鲍鱼及藻类。在徐闻海岸线上有两个自然保护区,一个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另一个是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位于徐闻县西部角尾乡和西连镇沿海,是中国目前连片面积最大、种类集中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珊瑚礁自然资源。徐闻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别具一格的土产特产、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居住等独特的生态环境,不愧为中国的“长寿之乡”。千百年来,徐闻人从祖先那儿继承下来的自然赐予与绿色意识中开始警醒,特别是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吸取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协调的精神力量,形成了一种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生活观、价值观。如今徐闻人更是以生态文化为固化形式,实施一些更好地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求得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战略、策略和制度,以最优化的方案解决所面临的种种生态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实现了徐闻今天的绿水青山!

探清徐闻乡土文化,还原其本来面目。我们清楚地看到徐闻的乡土文化具有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类别的繁多性、分布的区域性之特征。尤其可喜的是我们惊喜地发现徐闻的乡土文化正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将从生态文化朝着生态文明的方向迈进!

三、研究的设想:徐闻乡土文化的总体规划

(一)定位布局,打造“水立方”式乡土文化格局

大凡做事都得有个布局,都得对事物来个规划与安排。格局就不那么简单了,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合起来称之为格局。再者格局就是一个人的眼界、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格局是多维度的,它具有境界的高度、胸怀的广度、眼界的宽度、思想的深度、执行的力度,所以格局决定成败。盘活乡土文化是一个大手笔,除了精心布局之外,必须要有高水准的格局。“水立方”是一种建筑理念,其旨意是激发人们的灵感和热情,丰富人们的生活,并为人们提供一个记忆的载体。这里借用“水立方”理念作为乡土文化布局某篇的指导思想,是以求乡土文化达到一种立方呈现——即让其形式美与内涵美的辩证统一,历史风貌与时代风情的完美交融。徐闻县乡土文化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并各具特色。下面是其地理分布及其格局的布阵。1、在徐闻东南部建设徐闻“大汉村”。徐闻县东南面的二桥村、讨网村等是汉代徐闻县邑的遗址,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这里曾经是徐闻两千年前最为繁华最为辉煌的地方,也是徐闻历史文化底蕴最深的地方,这对于研究徐闻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现鉴于徐闻大汉的史料及其遗址的现状提出建设徐闻“大汉村”的建议。主要依据是《徐闻大汉两千年》以大量史料较为详实地记载了徐闻西汉时的社会景象;其次是已建成的“大汉三墩”初具规模。基本思路:以《徐闻大汉两千年》为范本,使用绘画、传说故事、出土物、现代科技等手段演绎和展现大汉徐闻瑰丽的历史画卷;以“大汉三墩”作为“大汉村”建设的依托。“大汉村”的基本格局包括:大汉博物馆、繁华大汉一角、丝绸之街、大汉瞭望台等。徐闻“大汉村”的建成不仅对于徐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带动徐闻旅游业也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2、在徐闻中部建立汤显祖纪念馆。汤显祖是明代的大戏剧家,被誉为东方的沙士比亚。1591年他被贬到徐闻当典史。汤显祖虽然在徐闻时间不长,但他对徐闻的贡献是重大的。他在徐闻兴学重教,教化民众,尤其是他那“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的“贵生”思想深入人心。在徐闻县城的贵生书院内建筑汤显祖纪念馆,主要是缅怀这位大文学家对徐闻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也可以把徐闻重要的历史人物陈列其中,让其功绩彪炳千秋。

3、在徐闻东部,创建下洋红色革命文化基地和建立黄礼孩诗歌艺术馆。下洋镇位于徐闻县东部,东临南海,它不仅是一个天蓝地绿,地肥水美的好地方,而且是徐闻县革命斗争的摇篮和发祥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英雄的下洋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与领导下,在觉醒中奋起,点燃了徐闻革命斗争的第一把火焰。优秀的下洋儿女在与敌人斗争中不惜牺牲,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感人故事,为徐闻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共徐闻县委、徐闻县人民政府就是在下洋成立的。下洋曾一度成为徐闻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下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做出的特别的历史伟业,做为徐闻革命的子孙后代,必须继承和发杨优秀的革命传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所以在下洋创建红色革命文化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黄礼孩,广东徐闻下洋镇人。“70后”中国著名诗人,“广州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大使”。诗歌《谁跑得比闪电还快》被选入《大学语文》作为教材,另有诗歌入选《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等上百种选本。出版诗集、诗歌评论集等十多部。他创办的《诗歌与人》被誉为“中国第一民刊”;他设立的“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曾获得2013年度黎巴嫩文学奖、第八届广东鲁迅文学艺术奖、第二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奖、2014年凤凰卫视“美动华人·年度艺术家奖”、第二届“扶正:诗歌贡献奖”、2017年第五届“中国赤子诗人奖”等。现为广东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中西诗歌》杂志主编。在黄礼孩的出生地小苏村建立黄礼孩诗歌艺术馆旨意是在徐闻树起一座高端的艺术殿堂,弘扬高品位文化,同时以名人效应可吸引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到徐闻来观光旅游,让徐闻天下闻。

4、在徐闻西部打造好“两个”村庄。第一是有徐闻“第一村”之称的那练村;第二是有武术之乡美誉的青桐村。

那练村位于徐闻县城西十六公里处,是一条勃勃生机的时代新村,更是一条世代英才辈出的千年古村。据《雷州府志》和《徐闻县志》等地方史志载:那练村古代兴盛的科举共分两个阶段,第一个兴盛的时期是宋朝绍熙年间至明朝万历十六年,这个时期跨越宋元明三朝,那练骆氏共有选贡中举者81人,其中有宋赐进士,广东巡抚、都察院佥都御史骆良相等。第二个兴盛的时期是明朝万历十九年至清朝宣统年间。清宣统《徐闻县志》十二卷载:自明万历戌子以来那练村通过科举入仕者有56人,其中有明朝有明万历进士、郁林知州、中宪大夫、崇荣左史骆效忠等。其实,那练村从民国初年至今,在徐闻乃至湛江的教育史上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创造了徐闻乃至湛江教育史上的很多个第一,如骆鸣銮,是徐闻县第一个北京大学毕业生;骆贤烈,是徐闻县第一个中山大学毕业生、中山大学教授;骆大星,是湛江一中第一个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此外,那练村还出现了十多位著名科学家、教授和学者。如现代科技三杰:第一杰是参与我国“两弹一星研究”、隐身西北大漠三十多年,曾任中科院原子核能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总工程师、专家组组长,并负责大亚湾、岭澳核电站的总设计工作的骆大星;第二杰是被誉为全国“献身农业科技事业的优秀代表”,原中国农业工程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正司级)、教授,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我国著名水泵设计研究专家的駱大章;第三杰是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植保系植物病毒病理教研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骆学海。那练村素有“读书功名那练骆”之誉。所以有诗云:“好学之风世代传,英才辈出震三雷”,“那练村古辉今煌 英才遍布海内外”。那练村曾出功名、学者众多,现存古迹又多,对中原文化的南传,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虽然历史杰出人物不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他们是历史的执行者,对历史起着推动与模范作用。为了使杰出人物在社会认同中的权威效应,以及通过杰出人物在促进社会认知和推动社会实践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建议建设“那练村村史馆”。那练村现在虽然建有自己的村史馆,但基础设备设施简陋,无法承载其历史的厚重。为此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座各方面都较为完善的村史馆,展现其历史风貌,让其成为徐闻乃至广东省最具教育意义的标志性村史馆。另外加强那练村村容村貌及其精神文明建设,使其成为徐闻名副其实的“第一村”。

青桐位于徐闻县西部的迈陈镇。四百多年来,青桐人崇拜英雄,习武成性,崇尚美德。每年农历正月青桐村都闹元宵举办大型巡游庙会。庙会期间除了点花灯、抬神轿游村外,还举行了武功比赛、传统舞狮、表演“穿镰功”等。青桐武术团成员表演的洪家形意拳、空手搏击、刀枪格斗等各有特色,各显神通;青桐的传统舞狮,如高桩舞狮,狮醒、狮嬉、狮跃、狮立、踩桩,连续跳2米高桩,走3.4米钢丝,精彩而惊险,名震全市;青桐人表演的“穿镰功”,技巧娴熟,惊心动魄,是少林寺第五十八奇功。目前,青桐村是全国唯一能传承和发展少林寺“穿镰功”的一个村庄。青桐村的穿镰功曾获“湛江市民间特色技艺展演”金奖,被评为“湛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桐村是名扬徐闻的武术之乡。它的传统舞狮与穿镰功都有传承人与组织机构并且有经费保障。因此,很有必要整合与重组“青桐武术艺术团”。即把原有的武功比赛、传统舞狮、穿镰功进行整合与重组,形成“青桐武术艺术团”。艺术团可有机吸收具有较强乡土意识的技艺项目(如雷歌、童谣、民间神话传说)来拓展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艺术的表现内容。青桐武术艺术团的组建,在组织形式上有利于巩固自己的地位,更有利于青桐武术艺术的长足发展。

5、全面布点好徐闻生态文化旅游点。徐闻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景点星罗棋布。如:(1)中國大陆最南端的灯楼角:滘尾祥光;(2)中国菠萝第一镇:菠萝的海;(3)火山口上的风景:田洋村;(4)白沙湾旅游度假区:沙湾枕月;(5)珊瑚礁旅游区:珊瑚戏海;(6)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遗址:丝港瀛洲;(7)包宅生态旅游村:青天碧海;(8)粤海铁路北港码头:粤海翔龙。(9)前山镇罗斗沙:碧海仙洲;(10)徐城镇鲤鱼潭::灵壶瀑布;(11)海安镇响水潭:归心流水急;(12)下桥镇二十四坑:世外桃园;(13)徐城镇大汉三墩景区:瀛岛联璧;(14)登云塔:雁塔嘲风。(15)南山镇龙泉森林公园;(16)汤显祖创办的贵生书院;(17)那练千年文化古村;(18)南山镇五里村的水月亭等。建议徐闻县旅游等部门加强对这些生态文化旅景点的建设、宣传与管理工作,并根据其地理区域规划好旅游线路,充分发挥旅游业为徐闻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6、全面规范民俗风情游戏规则。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它深植于民间,是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徐闻这块红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徐闻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生活方式。辟如:在徐闻根据各种节气都有不同的活动,较为盛行的有“吃年例”、“闹元宵”、“上军坡”、“过火山”等。据笔者多年来观察发现,这些民风民俗的活动与时代文明或当今意识形态有着思想或精神上的一些不相融性,有的甚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建议文化部门或政府根据民风民俗的具体情况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出一些符合于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认定的条款或措施,以提升其时代文明品位,让我们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甘愿接受这种模式性规范的保护。

7、充分发挥文化类社会组织的文化服务功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公共文化建设,出台了诸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等文件与法规,进一步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方向、思路和实施路径,大大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动力,有效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广阔空间,切实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福祉,同时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健康的文化消费观念和方式,激发文化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徐闻文化类社会组织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方面有许多立足实际、改革创新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和宝贵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有很多文化类社会组织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作用,因此,建议当地党和政府进一步完善健全政策措施,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扶持;营造平等准入的发展环境,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推动社会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和促进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加强宣传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舆论氛围,从而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结构,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总体水平。

8、策划出版徐闻县乡土文化全书。大汉徐闻两千年,其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底蕴深厚,是一本极其厚重的历史全书。所以,策划出版徐闻县乡土文化全书既是对徐闻历史的诠释,更是给徐闻后代留下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史为鉴,开拓进取,行在当今,功在千秋。

以上是徐闻县乡土文化的大格局。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让我们拥抱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去实践与实现我们的伟大格局。

(二)借鉴“慢城”理念,构筑乡土文化大观园

“慢城”起源于慢餐运动。原是意大利四个小城联合发起 的“慢城运动”,随后“慢城”在欧洲及以外的地方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在当今高强度、高密度与高速度的生活环境下,人们又在寻找这样的生活:那里充满着过去的好奇;有剧院、运动场、广场、咖啡厅、作坊、餐馆、民宿等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场所;有保留完好的历史景观和魅力十足的手工艺者;有特产口味、健康和风俗的产品,人们在此可体验四季轮回的美好与文化滋养的美妙。也就是说,人们正在追求一种在良好的基础设施、物质条件、社会服务之上享受城镇舒适、愉快的慢生活。这里的“慢”生活意味着从容不迫、闲适优雅,意味着减少忙乱,降低速度,是更具人性、更环保、更明智的一种平常生活方式。“慢城”理念涵盖环境保护、推广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当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对话和交流。基于对“慢城”理念的理解,下面以徐闻为例谈关于构筑乡土文化大观园的一些设想。

1、构筑乡土文化大观园的原则。构筑乡土文化大观园,我们除了有理念上的指引,还要有宏观上的指导,所以在构筑乡土文化大观园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个“坚持”。即坚持以本土文化为主体的原则;坚持文化熏陶与文化体验的原则;坚持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等相适应的原则;坚持乡土灵魂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原则;坚持走文化内涵发展道路的可持续性的原则。

2、构筑乡土文化大观园的形式与内涵。乡土文化大观园从形态上看,它既像是一座文化大厦,又像是一座文化田园;它充满着文化滋养的亲切与温馨而又富有诗情画意的古典与浪漫。所以它的形式必须是多维度的,不拘一格的,既传统又时尚;它具体的呈现必须是可观可感可动的精神风貌。我们既然说乡土文化大观园是一座文化大厦和一座文化田园,那它的内容也必定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以及天然混成、宏伟壮观。具体来讲,乡土文化大观园的内涵必须承载本土的历史、政治、经济、环境和具有社会价值的方方面面等。乡土文化大观园可设置以下几个方阵。

方阵一、乡土文化博览馆。徐闻县乡土文化根深叶茂、恢宏壮阔,为了浓缩与集焦乡土文化的全貌,这就需要建筑一个载体——博览馆。博览馆的内容设计以时间顺序为主线,运用文字、图片、實物及现代科技手段分门别类,图文并茂,模拟动画来展示乡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博览馆内也可设置若干乡土文化沙龙茶厅以供给各种艺术切磋之便。

方阵二、乡土文化体验场。过去,在徐闻尤其是在农村流行着许许多多的民间游戏,比如:打旋螺、走营、打蹭、掩眼躲等。这些游戏陪伴着好几代人度过了贫穷而幸福的童年。这些游戏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物质生活无可代替的精神财富。如今蓦然回首仍然使人沉醉其甜蜜之中。但现在这些游戏已涉于失传,为了重拾旧文化,重温旧文化,重展旧文化,使人们以现代人的身份潜入历史反省历史和革新历史,同时也使乡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可见开辟一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广阔的乡土文化体验场,尤其的重要与必要。

方阵三、乡土文化民宿村。在乡土文化大观园里建设一个有茅草屋、土角屋、珊瑚屋的民宿村,让人们住进去按过去的生活方式来生活(包括一些农耕劳作),其旨意是让人们不忘初心,面向未来。

方阵四、乡土文化戏剧馆。戏剧是文化的集合体或者说结晶体。它以舞台作为社会背景通过声乐、动作、表情来展现社会生活。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戏剧。雷剧是徐闻的母戏,是徐闻老一辈人喜爱的戏种。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曾涉足徐闻为徐闻的戏剧事业锦上添花。设想在乡土文化大观园里建设“汤显祖戏剧院”,一来为到这里休闲的人们观光娱乐;二来使雷剧得以发扬光大。

方阵五、乡土文化特产街。在徐闻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盛产丰富的特产,如菠萝、良姜、山羊、黄牛、粉薯、马友鱼、八宝粥、虾米等。在乡土文化大观园里开辟特产一条街,就是让特产来个华丽转身,以文化的乔装闪亮登场,或观光,或贸易。

方阵六、乡土文化美食馆。徐闻美食多得可随口说出,信手拈来,如:掩粉、饼汤、甜酸、树叶饼、烤蚝、八宝粥、羊粥、牛腩面等。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在徐闻城里或者下面乡镇都可以吃到徐闻美食。说徐闻美食驰名遐迩一点都不为过。在乡土文化大观园里开设一个美食馆,不仅是让游客能吃上美食,更重要的是让徐闻的美食成为一张名片散发全国乃至世界。徐闻美食带着文化的高雅像一颗夜明珠,绽放出璀璨的光亮。

3、乡土文化大观园的选址。在当今中国尤其城市可说是一寸土地一寸金,所以大观园不可能在城里选址。它的选址应该是城市郊区的一些荒地或者闲置地。据了解徐闻的角尾乡有几千亩的盐咸地,恰好又靠乡道两旁,并且已经闲置了十几年。所以这些土地是建设乡土文化大观园的最好选址。

(三)盘活乡土文化与乡村旅游业一盘棋,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以上盘点了徐闻县乡土文化以及对徐闻乡土文化作了较为宏伟的规划,但这些都是白纸黑字未能付诸实施。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推进力度,重点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结构业态优化、资本市场建设、产业集约集聚,全国各地文化产业呈现出全方位、纵深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因此,在这里笔者呼吁企业家及有识之士敢于以国家政策法规引路护航,灵活运用徐闻的地理优势、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对徐闻县乡土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切实盘活乡土文化与乡村旅游业这盘棋,为徐闻乡村振兴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同时也强调要继承创新,展现中华文化的时代风采。如今,中国文化驶入了新时代的快车道,因此,我们更需要文化自信、文化定力,更需要勇于与善于实现引领、整合、包容、平衡与进一步提升,以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为主心骨,积极构建生气勃勃、富有创新活力,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又能够满足人民多方面精神需要的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态格局,以求达到乡村振兴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徐闻县历史文化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大汉徐闻两千年.商务印书馆出版,2014.

[2]索晓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价值再认识.贵州社会科学,2018.06.07.

[3]赵旭.我国优秀乡土文化的“慢城”传播研究.2014.04.16.

作者简介:谭科琦(1964.07-)男,汉族,广东省徐闻县人,本科,教师,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文化教育

推荐访问:乡土 振兴 乡村 作用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