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内涵新探

时间:2023-06-21 20:0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和谐社会是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和谐社会是对日渐分明的贫富分化和渐趋严重的社会对立的制衡;是对社会失衡、混乱、危机、冲突及对抗的化解;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道德观念多元化的一种重新整合。构建和谐社会,实质上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理想模式的重新熔铸。

关键词:和谐社会;文化形态;理想模式;重构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09)04-014-02

“和谐社会”作为和谐社会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界定是否严街、理解是否准确,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正确与否。学术界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但也存在对和谐社会基本范畴的理解有某些片面性、对概念的界定缺少严密性和综合性等问题。因此,学术界有必要深化这方面的研究,对和谐社会的涵义做规范性的理解和界定。

一、目前学术界对和谐社会内涵理解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

目前学术界对和谐社会概念内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大、中、小平和谐社会说。“大和谐社会”涵盖整个社会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是这些方面的有机统一。“中和谐社会”涵盖的范围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而言的社会生活领域,主要是指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小和谐社会”是指社会领域中社会关系的和谐,主要是社会阶层关系的和谐,以及微观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建设。

传统现代和谐社会说。有学者认为,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就是专门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只是一个简称。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都出现过“和谐”这一社会历史现象。在中国,且不说先秦时诸子百家仰慕的“三代”是“天下大同”的和谐社会,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中,历朝历代的“盛世”,都可以说是和谐社会。或者用一个比较准确的语言来说,是“传统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代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属性!。

结构系统和谐社会说。这种观点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和谐社会进行定义,认为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具有结构性特征,只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足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其功能得到最大优化的状态。

兼容共生和谐社会说。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非容共生的社会。应当给各类人谋取一定的物质利益提供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和谐社会应当是各类社会资源互相促进而又互相制衡的经纬交织的公民社会;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即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常指的是人口结构、阶级结构、民族结构、职业结构、地区结构、家庭结构,有一个比较匀称、比较均衡、比较稳定的关系。

上述界定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但都是从某一角度,某种程度上对事物本质的揭示,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此,只有从片面到综合、从表象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才能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

二、准确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必须区分“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

现在,学术界之所以对和谐社会含义的理解众说纷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社会形态与社会阶段、“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两对概念发生了混淆,以至于出现了界定上的不严密、不规范甚至是混乱现象。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而不是一种社会阶段。它既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提出五种社会形态说),也不是某种社会形态下发展的一个大阶段,而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也不完全相同。“社会和谐”这种状态,任何一个社会只要搞得好,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出现。它是指一个社会生产发展、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局面。而“和谐社会”则是指整个社会的和谐,真正的和谐社会只能在阶级对抗消失以后的社会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只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没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的和谐社会。

三、和谐社会是一种新型文化形态

笔者认为,与大、中、小和谐社会说、传统现代和谐社会说、结构系统和谐社会说、兼任容共生和谐社会说相比,似乎文化境界和谐社会说更有道理。这种观点认为,“和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失衡、混乱、危机、冲突和对抗相区别,是指社会内部结构均衡稳定、社会运行安定有序、社会管理有效顺畅、能够自主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整体状态。就是说,和谐与不和谐,并不在于有无内外部差别、矛盾和冲突,而在于自身是否能够持续有效地解决矛盾、化解冲突和对抗。所谓社会和谐,指的主要是这样的社会结构、机制、运行方式和结果。可见,“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独立于现实社会之外的特殊社会状态,而是每种社会形态下都力求达到的一套整体状态,一种文化境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之外,再去构造一个什么不同的样态,也不应该理解为解决当前矛盾的权宜之计。而是说,在沿着既定目标前进,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和保持应有的社会和谐,以形成和完善一套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稳定、积极发展的良性机制。这里必然包含一个更深层、更具普遍和长远意义的文化建设问题。

四、和谐社会实质是中国社会主义理想社会模式的重构

和谐社会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一个如同“现代化”一样的动态概念,不是一个单一层面的概念,而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根据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地位、和谐社会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和谐社会的发展趋势,又综合学术界对和谐社会概念各种界定的长处和优点,笔者对和谐社会的内涵作如下界定: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它不足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科,社会状态;和谐社会是刈日渐分明的贫富分化和渐趋严重的社会对立的制衡;足埘公平和效率的统筹兼顾;是对衬:会失衡、混乱、危机、冲突及对抗的化解;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道德观念多元化(分化)的一种重新烂合。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平等”相一致,它初期所追求的人际关系状态是有矛盾不对抗、有交流不封闭、有妥协不独赢的局面;它的远期所追求的人际关系状态应当是有差别无等级、有沟通无强迫、有个性无自私的局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与利:会主义小质实现的过程相辅相成,既与初级阶段相承接,又同未来大同社会相联系。构建和谐社会,实质上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理想模式的重新熔铸,它最终体现为一种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推荐访问:和谐社会 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