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理论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3-06-20 17:0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风险是一种未来可能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本文将风险理论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从小学语文教学风险的内涵,小学语文教学中风险发生的基本情况、成因、类型及其应对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风险理论;教学风险;语文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8-0028-04

人类的一切利益活动都是伴随着风险的,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一般来说,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决不能以教师的课堂教学预设代替学生的主体地位。”[1]既然课堂不是教师的预设说了算,那么预设之外的教学风险就始终存在。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风险研究,既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教学风险,又可以告诉我们应对风险的方式方法。运用这一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

一、风险及小学语文教学风险

风险理论多用于经济学研究领域。这里借用了经济学中的“风险”概念来反观小学语文教学[2]。

教学风险,即教学的预期与实际结果间的偏差。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教学的实际结果可能达到或优于预期,也可能未达到或低于预期。因此,我们认为教学是有风险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因课前准备不充分或课堂中的突发事件等等而可能带来的教学实际结果与预期间的偏差,我们称之为小学语文教学风险[3]。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风险发生的基本情况及成因分析

1.教学风险发生的比率、学年段、范围

为了解小学语文教学风险发生的基本情况,我们从教学风险发生的比率、最容易发生教学风险的学年段以及教学风险发生的范围这三个方面,对216名小学语文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

(1)从调查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数老师在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中会出现一次教学风险,部分老师每个单元的教学都会出现风险。因此,教学风险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

(2)调查反映出,小学低、中、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均存在教学风险。而教学风险发生频繁的学年段是小学高年级的教学。

(3)调查显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风险在教学中发生的面不是很大,而主要发生的某个点上。

2.教学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从语言发生的角度寻找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语言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形成教学风险

自然语言语词、语句的“多义性”是语言系统中不确定性的一种表现。语言本身的特性使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常有不确定性和多义性。教师语言的不确定性又直接导致学生接受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教学风险的产生。

【案例1】师:雪化了是什么?

生1:雪化了是水。

生2:雪化了是春天。

第一位学生的回答是与老师预设一致的答案,而第二位学生的答案则是一种创造性的理解和接受,这种创造性的理解和接受,正是教师传授语言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所造成的。

(2)教师语言与学生语言的不对称性形成教学风险

教学预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师课前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预测。如果教师对学生原有水平估计不当,课堂问题设置太难,超出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基础,学生就难以理解,从而造成教师的提问与学生回答大相径庭,难于沟通的局面。

【案例2】《晏子使楚》案例

师:同学们,大家认真地读一读晏子的话,思考他这句话里逻辑推理过程。(生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我刚才提的问题?

……(鸦雀无声)

师:(一阵惊慌)请大家结合晏子的话语,看课件:

狗国 开狗洞。 楚国 开狗洞。 楚国?

师: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我用A表示狗国,B表示狗洞,C表示楚国。因为A=B,B=C,所以……

生1:楚国是盛气凌人的国家。

生2:目中无人的国家。

生3:太不尊重人、侮辱别人的国家。

师:(又是一阵惊慌)用课件上的语言是?

生:……(不语)

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用深奥的语言去教学,产生了教师语言与学生语言的不对称性,因而无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学生思维的游离形成教学风险

教学中,老师觉得水到渠成的问题往往可能因为学生思维的游离而得到意料之外的回应,从而使老师措手不及,一时难以应答。

【案例3】教学《船长》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描写船长牺牲时的情景的两个自然段,并在边上写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生1:哈尔威船长真是一位英雄的船长。

生2:船长忠于职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再一次履行了做人之道,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生3:老师,对于船长最后的选择我有不同的意见。船长为什么要做不必要的牺牲呢?人的生命不是最可贵的吗?

生4:我也觉得,他既然是一名优秀的船长,他一定会游泳,会潜水,获救的这些船员也会想办法来救船长的。他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在这个案例中,因为语言思维的游离,学生对哈尔威船长选择与船同亡的精神产生了质疑,形成了教学风险。而学生所提问题又很有道理,值得深思。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风险现象的呈现类型及其应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尽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是其呈现形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依据教学风险的来源,可以把风险分为来自教育定制、教师、学生等几类

(1)教育定制。由国家或政府制定的教学方针政策、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教学评价体系等导致的教学风险。这类风险作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且是普通老师无法改变的。

(2)教师。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知识、能力等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对教学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学生。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学业水平、家庭环境等方面的不均衡性,使得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了个体差异。因此,学生是教学风险产生的根源性因素。

2.依据风险发生的时间,风险大致分为课的起始、课的中间、课的结尾这几个阶段

课中发生教学风险的几率最大,是教学风险的频发阶段;如果在教学伊始风险就产生了,那么势必对整节课的教学产生严重的影响,是发生教学风险的致命阶段;课的结尾不易发生教学风险,如发生会影响到学生的后续学习,是教学风险的延续阶段。

3.依据不同课型,风险大致分为阅读课教学风险、习作课教学风险、识字课教学风险和练习课教学风险。

阅读教学的课时较多,对于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的分析、感悟,学生经常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因此阅读课的教学风险更为常见。教师本身对教材内容钻研得不够透彻,也必然会产生教学风险。

【案例4】教学《月光曲》

《月光曲》是一篇描写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先生谱写《月光曲》的课文,内容十分感人。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第九自然段联想部分这一难点,教师在课上借助《月光曲》的美妙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反复诵读。然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贝多芬通过这段音乐,似乎想表达些什么,能说说你的体会吗?同学们沉思片刻,开始发表各自的理解。

正当教师觉得这个问题已经得到圆满解决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我通过查资料了解到,贝多芬出身贫寒,虽然他后来成为了音乐家,仍被贵族瞧不起,所以他将音乐作为武器,同那个黑暗的世界进行抗争。他想告诉穷兄妹俩:生活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这个世界人人都应该平等,要勇敢面对这欺压人的社会。

当学生发表完这番深刻的见解之后,大部分学生的脸上都带着迷茫不解的神情。教师在备课中也没有想得如此深刻、精辟,因此对于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问题只有不了了之……

此外,习作课、识字课和练习课中由于老师备课不充分、学生原有水平的差异、课堂中的互动生成性问题等等均会产生教学风险。

4.依据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教学设计风险、教学实施风险和教学评价风险

教学设计风险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及其过程进行设计时所产生的风险。由于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奠基环节,对后续环节有较强的制约性,所以教学设计风险经常是教学的风险源所在。

教学实施风险是指教学设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所致的风险。教学的实际效果归根结蒂依赖于教学实施,因而教学实施风险是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风险。

教学评价风险是指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所致的风险。教学评价具有导向性,因而,教学评价风险更具决定性。

由于教学实施风险是最显性、最具体的教学风险,以下将对教学实施风险的主要类型及其应对策略做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1)“局面失控型”风险及应对策略

老师们都希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使课堂氛围高涨。但在许多时候,老师却能放不能收,造成局面失控的风险。

在局面失控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教育机智,果断调整教学策略,能当堂弥补的应设法当堂弥补,把损失降到最低。

【案例5】教学《认一认2》

在教苏教版小语第一册《认一认2》之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且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辅助教学。当时自信十足: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识字和游戏相间,寓教于乐;课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辅助教学。然而,在教学中却出现了学生情绪空前高涨,教师无法控制的局面。

在复习巩固阶段,教师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设计“栽果树,摘果子”的活动。这个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却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分散,重点部分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这时,教师着急起来,随后又稳住了情绪,带领孩子们做了一节有利于稳定情绪的课中操,慢慢使学生回到了学习的氛围中来。

这些失误,让我们明白了在教学中如果出现了局面失控的风险,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把影响降到最低。只要用心去做,事事反思、时时反思,总能令缺憾降到最低,效果达到最好!

(2)“难以应答型”风险及应对策略

知识再渊博的教师也总有被孩子考倒的时候,即出现“难以应答型”风险。

应对策略之一——甘愿被问倒

如果你的学生能够在课上把你考倒,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感到欣慰,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或许这位学生会成为未来的教育家。

【案例6】教育家戴震的例子

清代著名教育家、训诂学家戴震,年幼上学时,一次上课,一连问了五个问题,第五问使老师一时语塞,无从答起。学生们担心戴震会冒犯老师的尊严,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不料,老师丝毫没有责怪、发怒,反而哈哈大笑,连声称赞:“戴震不是一般的孩子,他真聪明,希望大家都像他一样,经常向老师多提问,只要大家肯问、善问,老师甘愿被学生问倒。”

应对策略之二——发动学生共同解决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这个资讯发达的年代,老师千万不要忽视了学生的力量。当你难以应答的时候,可能教室里某个学生在这方面能够成为包括你在内的所有人的老师。

【案例7】教学《鞋匠的儿子》

在教学《鞋匠的儿子》一课的最后环节时,教师让学生体会最后一节中林肯说的那段话:“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此时,一位学生的提问难住了老师:“老师,我知道林肯所说的裂开的房子指的是美国的南北分裂战争。我非常想了解美国著名的南北分裂战争这段历史,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老师马上愣住了,因为之前备课时没有查阅此段历史背景,所以只能哑口无言,非常尴尬。此时一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场大规模的内战。战争结局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他说完之后,又有两、三位同学举起了手。这样,通过同学的补充,这一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3)“陷入死局型”风险及应对策略

有些教学风险的产生,既让人始料不及,又完全无法招架,并且严重影响下一步的教学。这样的教学风险我们称之为“陷入死局型”。

应对策略——重构教学内容

当你走入课堂,开始上课——一节面对一千多位老师的名师公开课,你却发现学生手中的教材与你的教材不一致,该怎么办呢?一位著名特级教师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案例8】

一位全国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在一次大型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精心备课,以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当课堂进行了5分钟之后,师生突然发现他们手中拿到的教材是一篇课文的不同版本。这时,老师完全愣住了,在慌乱中稍作思考之后,本节课的教学继续进行。老师完全打破了之前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内容由原先的阅读教学这篇课文变为——比较这两种版本的教材各有什么优缺点,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

这一案例中,老师重构了教学内容,使得“陷入死局”的课堂起死回生。

总之,在语文教学风险发生之时,我们应该想法设法去化解风险,努力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甚至力求将风险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化腐朽为神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50.

[3]王健康.教学风险初探[J].湖南学报,2006(6)4.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Risk Theory

WANG Ping

(Haining Primary School, Lianyungang 222000, China)

Abstract: Risk is a sort of future indeterminacy possible to cause loss. This essay, in application of risk theory to primary Chinese teaching, explores its connotation, causes, type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risk theory; teaching risk; Chinese teaching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 教学实践 风险 理论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