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瓶装旧酒

时间:2023-06-20 08:48: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集结号》是冯小刚的一部力作,也是中国电影面对市场的重要转型作品。这部作品不仅获得了高额的市场回报,而且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应该说在商业和艺术上达成了双赢。究其实质,《集结号》其实是一部主旋律影片,只是影片中的叙事技巧非常高超,文章正是立足这一视角,揭示出《集结号》为主旋律电影创作方式的革新之处。

关键词:《集结号》 主旋律 叙事学

作者简介:钱才芙,女,1980——,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从事影视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4-0055-02

课题名称: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一九九0年以来中国主旋律电影创作方式的改变(2007ROI)。

电影《集结号》是冯小刚在2007年底推出的又一部贺岁片,与他之前的贺岁片大多“叫座不叫好”的情况不同,《集结号》既获得了高额的市场回报,同时也得到大量观众的好评。甚至连央视也竭力推介这部影片。冯小刚向来不是拍主旋律的导演,《集结号》在上映之前也从未打出主旋律的旗号,而从影片所表现的主题来看,它确实可以算作一部主旋律影片。只不过与以往很多主旋律电影相比,《集结号》相当具有可看性。影片在表现手法上有很大创新,但它所传达的依然是主旋律电影不变的主题。下面我们将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此予以分析。

影片是通过一个军事片中常见的情节展开故事的,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如果集结号不吹响,全连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座废弃的旧窑场里,47名战士奋勇厮杀,终究火力悬殊寡不敌众,谷子地亲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个死去却无能为力。排长焦大鹏是谷子地的左右手,他在临死之前说自己听到了集结号响,让谷子地带着仅剩的几个弟兄撤退,战士中有人附和有人反对,大家对此产生了分歧。但是谷子地本人却没有听到号声,于是他决定继续坚守下去,结果除谷子地被炮火轰晕在死人堆里得以生还外,47个战士全部阵亡。然而,谷子地和他部下如此英勇的献身行为,却没有得到组织上的承认,团里只是冷漠地将他们当作失踪者处理了。于是,为了给死去的战士正名,谷子地走上了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失散组织的漫长历程。在寻找的过程中,谷子地得知集结号从未被吹响,他激动愤慨,然而最终原谅了团长,继续努力为战士们正名。数年艰辛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从前的部队,他和当年阵亡的战士们也都终于被授予了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影片的创新之处在于它的表层叙事,它表现出很多不同于一般的军事题材的主旋律电影之处。影片共1小时50分,基本上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前半场讲述战争的情况,后半场讲述谷子地漫长的寻找过程。影片中战争的场面被刻画得极其惨烈,战士们的英勇牺牲曾唤起了无数观众感动的热泪。而下半场情节却突然一转,组织上仅仅是以失踪来看待他们的牺牲。集结号也从未被吹响,九连是这场战争的牺牲品。如此,一个近乎冷酷无情的组织的形象便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所以,从故事的表层来看,影片与传统的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大有不同。它并没有为我们塑造一个无时无刻心里不想着战士、想着人民的党的形象,而这也正是影片的创新之处。采取这样的创作方式,可以消解当代人普遍存在的对政治化教育的抵触情绪。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也对组织的形象作了去美化处理,即县里的干部询问谷子地的一场戏。影片后半场的叙事重心是谷子地的艰难寻找历程,而他寻找的原因是不愿死难的战士被作为无名的失踪者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消失在共产党建国的历史中。所以,他的找寻行为实际上也就是寻找一种个体价值。在集体价值与个体价值之间,选择对个体价值的彰显,这很显然也不是主旋律电影所倡导的。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影片中心人物谷子地的形象塑造上,也更多地还原了他人之常情、人之常性的部分。他嘴里从来没有政治口号,坚守阵地是因为对连长的承诺,为牺牲的战士正名是出于浓浓的兄弟情谊。在烈士陵园,团长刘泽水的墓前,当谷子地知道集结号根本没有吹响,大部队早就撤走留下他们牵制敌人时,他发怒了,说:“你们怕大部队被咬死,就不怕我们被咬死?我们真的都被咬死了!!”这个时候的发怒流露出了他爱护自己兄弟的私人情感,而这在传统战争片里是很难见到的。传统战争片里的中国军人一般是不表露私人情感的,基本上都是恨不得牺牲一人拯救全军的人物。从这些方面来看,谷子地身上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人伦情感,而非政治情感。这样的处理方式非常切合后现代电影所惯常使用的去崇高化的手法,符合当下观众的接受习惯。虽然影片也刻画了他战斗时无所畏惧的英勇形象,但不是全片所要浓墨重彩的刻画的。所有这些创新之处,都让影片看起来是一反传统的,然而,这仅仅是表层。更重要的是表层主题之下所隐藏的深层主题。我们可以用格雷马斯的角色模式对之进行分析,找到影片的深层主题。

“格雷马斯提出了六种角色的分类方法即:支使者、承受着、主角、对象、助手、对手。从叙事观点看,这些角色又构成了基本故事的各种内在关系。‘支使者’引发‘主角’的行动,行动又有一定的‘对象’,‘主角’往往又有对手,阻挠其获得‘对象’,但通过‘助手’的帮助,‘主角’终于克服困难,并获得‘对象’而将之授予‘承受者’。这六个角色代表一定的‘语法’与‘主题’关系。”[1]用图表来表示如下:

谷子地在汶河战役后,自己的身份无法得到证明,同时得知自己牺牲的部下被作为了失踪者,于是引发了他寻找组织为九连正名的行动。行动的对象是死难的部下应得的荣誉。行动的过程历经坎坷,其中阻挠主角的对手恰恰是组织。因为谷子地在解放前所在的部队几经改编,早已不存在,当年的团长也在战斗中牺牲,现在的组织无法确认谷子地的身份,也不相信九连战士的英雄事迹。而主角的助手仍然是组织,解放军军官赵二斗一直在帮助谷子地寻找他以前的部队,虽然帮助的行为看似由赵二斗一人来实施,但他背后所依赖的是组织的力量。谷子地最终克服重重困难,找到了组织,得到了组织上的认同,他和他牺牲的部下都被授予了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在这一模式当中,我们看到,谷子地即是主角同时也是行为的支使者。按照叙事学的理论,“如果主人公集发出者与行动主体于一身,那么接收者的不同设置,便将赋予作品以完全不同的意味。诸如《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原本无父、无师,为象征武侠小说中的元社会:正派武林所放逐,是集发出者与行为主体于一身的独行侠;但小说的结局,杨过终于加入了抵御金兵的行列,并建功立业、救万民于水火,得到了元社会:正派武林与正统汉家皇权的认可,重归正统英雄的行列。”[2]《集结号》的故事与《神雕侠侣》自然完全不同,谷子地也不是杨过,但两者却有着较为近似的经历与结局。在淮海战役后,组织上以失踪来看待九连战士的牺牲,唯一幸存的谷子地也无人问津,甚至连身份都遭到怀疑,这无疑象征着被组织所抛弃。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谷子地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寻找组织,重新得到组织上的认同。影片的结局,谷子地在经受了各种误会和屈辱后终于再次得到组织的认可,获得了组织上给予的荣誉。由此可见,影片的深层主题仍然是宣扬集体主义的意识,它是个人行为的最高理想。此外,从上述模式中我们还看到,主角的对手与帮手都是组织。作为对手的组织,影片给予了合情合理的解释。解放军的部队经过了多次整编,谷子地从前所在的部队的编号早已不存在。无法找到大部队,他的身份自然无法确认,在寻找过程中遭到误解也就在所难免。而对于他和手下的战士冒死阻击敌人以掩护大部队撤退的英勇事迹,除了当时的团长和他的勤务兵以外没有别人知道,但是团长又在后来的战争中牺牲了,勤务兵也已退伍,关于那场阻击战便不再有任何人提及。所以,后来当谷子地提及那次战役,组织上也难以确信。凡此种种向我们表明,尽管组织充当了对手的角色,却并非有意而为之。同时,尽管组织对在阻击战中幸存的谷子地报以不信任的态度,但谷子地为战士们正名的行为却最终还是要在组织的帮助下才能完成。现在的组织帮助他找到了以前的部队,同样的他与部下的荣誉称号只能由组织来授予。个人的行为只有在组织的庇护下才能得到肯定,个体的价值只有在集体当中才能得以实现。对集体主义的肯定无疑是符合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

前面我们讲到,对谷子地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采取了去崇高化的处理,这样一个更接近真实的人物才更能激起观众的共鸣。因而,从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对党组织的至死不渝的情怀才会引发观众的崇敬与认同,而不产生抵触。很多观众在看完影片之后表示深受感动,激发了他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由上述分析可见,《集结号》在叙事上是较为新颖同时也是相当成功的,而它的主题依然是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宣扬。它用高明的技巧,并不直白地说教却达到了教化的目的。

注释:

[1]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3页。

[2]戴锦华:《电影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86页。

推荐访问:新瓶装旧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