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3-06-19 19:36: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现代生物质产业是指利用可再生有机物质,包括农作物、树木和其他植物及其残体、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等,以及利用边际土地种植能源植物,进行生物质基产品生产,生物燃料以及生物能源生产的一种新兴产业。各国为争夺能源战略的制高点,纷纷制定发展生物质产业的规划纲要,我国也不例外。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并提出要施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和消费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是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这为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奠定了政策基础和目标导向。西藏作为边境省份和欠发达地区,尽管在农业秸秆和牲畜粪便的利用程度总体较高,但利用效率很低,还处于家庭自产自销的状况’,还没有开始作为一个产业来开发和利用。因此以全国大力支援西藏的良好大背景为契机,探讨西藏发展政府主导型的现代生物质产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的必要性

(一)发展生物质能是国内外宏观形势的要求

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煤、石油和天然气消耗也持续增长,经济发展的能源瓶颈制约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凸显,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纷纷意识到开发可再生能源的不可替代性。2006年9月5日,由巴西总统卢拉倡议,有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美国及欧盟五国六方参加的“世界燃料乙醇论坛”筹备会议在巴西利亚召开。中国代表团提出“替代石油的生物质产业应成为全球共同推进的新兴工业”。会议一致同意中国代表团的观点,认为应建立完善的生物燃料国际贸易市场,以此进一步促进生物燃料产业,弥补石油短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美国总统布什在2006年1月31日的国情咨文讲话中承诺,要使美国显著改善环境,构建远离石油的新经济,让进口石油依赖成为过去。美国加快了生物燃料替代石油的步伐。提出“25×25”和“30×30”口号。即到2025年用25%的生物燃油代替25%的石油,到2030年用30%的生物燃料替代30%的石油,并在2020年使用20%的化工产品来自生物质。欧盟委员会也适时修改了生物燃料的发展目标,把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替代石油运输燃料的比例,由原定的5,75%提高到6%,到2020年超过20%。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并提出要施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和消费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温总理2006年3月13日在财政部《关于发展我国石油替代能源的政策建议》报告上批示:加快发展我国石油替代能源。要总体规划、科学论证、确立重点、政策扶持、积极推进。这些国内外良好的宏观形势为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提供了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技术外溢环境。西藏作为欠发达省区,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是实施赶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1 发展现的演进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了人类不断地认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寻求最佳的发展模式。二战后发展观的演进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工业文明论”,认为经济发展等同于工业发展,强调工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绝对地位;第二阶段是由罗马俱乐部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提出的“增长极限论”,认为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和自然生态平衡,该理论开始意识到了自然承受能力对经济增长的限制作用;第三阶段是在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由当时的荷兰首相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认为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自然平衡和社会发展三者的统一;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提出的“综合发展观”,认为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自然平衡、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四者的统一;第五个阶段是在1995年哥本哈根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认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全体人民;第六个阶段是近年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人类同时应该树立全新的“自然观”、“经济观”、“社会观”和“人类观”,要求人类行为要尊重自然及其规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考虑自然生态的承受和恢复能力,生产和消费中致力于实现公平和公正,综合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致力于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和能够反映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

2 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是构建生态西藏的要求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号称“地球第三极”。这里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人为的破坏。其一,以拉萨为主的几个工业经济相对发达的城镇,河水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二,由于过度放牧,使天然草场的生产能力严重下降和沙化现象日益加剧。据资料介绍,那曲主要牧区的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两大类草地的平均产草量,从20世纪60年代的2,760千克/公顷与1,175千克/公顷,30年后分别下降到1,107千克/公顷与511千克/公顷,降幅均在50%以上。其三。对天然林地乱砍滥伐仍未能得到有效禁止。林地更新严重滞后。由此而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及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如昌都地区和林芝的部分地区)。其四,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现象经常发生,造成生态动物种群量明显减少,甚至濒临灭绝。例如,仅1998年西藏自治区林业公安机关就受理了与此有关的破坏林地、乱捕滥猎等事件566起,处罚694人(次)。其五,耕地被挤占、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使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除人口净增情况外)。西藏自然生态的先天不足及后天所受的破坏程度使得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成为必然。

(三)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是缩小城乡差距和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根据《西藏统计年鉴200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大于全国平均水平。2001年至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04、1521、1691、1861和2078元,物价指数分别为105.5、108.3、112.2、110.1和111.7(上年为100);相对应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119、7762、8058、8200和8411元,相对应的城镇物价指数为110.4、109.0、103.8、101.8和102.6(上年为100)。从该组数据可以看出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而且城镇物价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农牧区物价指数呈上升趋势。构建和谐西藏的首要

任务是缩小城乡差距,而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延伸农牧业产业链。在既定的严峻的环境约束下,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已成必然。同时西藏农林牧产品加工利用效率低。循环利用环节单薄,农业附加值低。实现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加强农林牧产品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具有重大意义。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已经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国内其他省区在生物柴油的提炼和加工上取得实质性进步。在全国大力支援西藏的良好大背景下,通过项目援藏、技术援藏和人才援藏,西藏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具有现实可行性。

二、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的可行性

(一)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的机理分析

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使得农牧林产品的加工、利用体系发生了变化。农林牧业的利用效率提高了。一方面在于通过现代生物质产业使得农林牧业的副产品得以利用,生产出能源和生物肥料;另一方面,传统服务业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和生活剩余物通过生物质加工业得以利用。

(二)生物质技术的进步为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提供了可能

生物质能源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固体生物燃料(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直接发电/供热)、气体生物燃料(沼气与车用甲烷、生物制氢)、液体生物燃料(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生物质液化燃料BTL)和替代石油基产品生物基乙烯及乙醇衍生物等。就当前而言,我国在生物柴油、燃料乙醇和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并在许多地方开始生产应用。中石油、中海油等国家能源龙头企业看好生物柴油发展潜力,在四川、云南、海南和贵州等地投资开展小桐子资源培育和开发工作。菲菲森旺等一批民营企业也已开展林业生物柴油原料林培育和开发工作。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从2005年开始,陆续在山东单县、黑龙江庆安、湖北红安等地投资生物质为主要燃料的生物发电厂。同时,一些省份应用木薯、甘薯等薯类作物制造燃料乙醇,应用棉籽、油菜籽制造生物柴油,应用牲畜粪便发电取得重大突破,并以较大的规模开始生产。

(三)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具有资源优势

根据《西藏自治区农村能源建设规划(草案)》(2003-2010年),西藏全区林业面积717hm2,林业积蓄量20.84m3,居全国第一。每年产生干粪291.05万t,相当于145.525万t标准煤;每年作物秸秆211.57万t,相当于100,39t标准煤。另外,2005年西藏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23495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77680公顷,豆类8970公顷,薯类550公顷(2004年1870公顷),油料作物26110公顷(油菜籽26050公顷),蔬菜、瓜类18040公顷,青饲料12140公顷。不同作物间耕地生产力反差较大,其中豆类和薯类单产列全国第一位,小麦、油菜籽和其他谷物的单产也分列全国的第三、四和五位,但稻谷和玉米的单产分列第26位和第18位,谷物类单产也仅列全国的第21位。作物间单产的巨大反差恰恰说明了西藏作物的适种性情况。西藏可以根据作物单产引导农民种植高效农作物。西藏丰富的农林牧业资源为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提供了基础。

(四)全国支援西藏为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提供了保障

2001年6月25至27日,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第四次援藏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国家直接投资项目117个。总投资372亿元;对口支援再延长10年:另外把全部省区、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纳入援藏计划。2005年1月3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西藏“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央投资项目187个,总投资778.8亿元。并同意可以根据新申报的项目批准新的配套资金。各省区和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也在陆续启动新一轮的对口支援西藏。中央、地方和中央直属大型企业加大资金援藏的同时。加大项目援藏、技术援藏和人才援藏,这为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技术保障和人才保障。

三、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的路径选择

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坚持“不与农争地,不与民争粮”的总原则基础上,还要坚持以下具体原则:第一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应坚持政府主导型。在一个较短的历史时期内,西藏经济发展总体靠外生力量推动,民间储蓄量较少,且其转化为资本的比例较小,自有资本生成能力不足,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了超强势主体的作用。另外,作为新兴产业,存在市场风险、研发成本,因此。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需要政府的主导。第二要坚持加快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发展生物质产业已是大势所趋,不仅是发展观演进的必然结果,也是解决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矛盾的要求。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利用现有生物质资源,加快生物质产业发展可以增加西藏能源供给,特别是燃油供给,减少其完全外来依赖。第三要坚持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原则。西藏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承受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极差。生物质资源既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条件,也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资源。在生物质产业的开发和利用中,必须坚持开发和保护相协调,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地利用边际土地,走开发和保护相结合之路。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上,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要与援藏项目结合起来。争取资金援助、技术援助和人才援助相结合

“十一五”期间。除已经核定的187项中央援藏项目外,西藏还应该积极申报与生物质产业相配套的项目支持,同时要积极向地方兄弟省区和中央大型企业申报援藏项目。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西藏还会存在经济、科教、信息、制度、社会等多层面的欠发达属性,其经济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总体上要靠外生力量推动。作为新型产业的现代生物质产业,西藏除有自身资源优势之外,技术、资金和人才都是欠缺的。因此,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要以全国大力援藏的良好大背景为契机,争取资金援藏、技术援藏、人才援藏相结合。向中央、地方省区、中央直属大型企业申报项目资金的同时,申报其配套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另外,由于西藏区位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可以走“研发在内地,生产在西藏”的产业发展道路。

(二)要做好现有和潜在生物质能的勘察和评估工作

生物质能是蕴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它是可再生的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4位的能源。生物质能分布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农作物及其副产品、林业、牲畜粪便、工业废弃有机质和服务业废弃有机质等。因此。通过生物质能资源的勘察和评估,摸清各种生物质资源的总量、用途及其分布。为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所需的设计、规划、开发和前景分析等系统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做好战略规划,有序开发

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是一次产业革命,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要求,做好生物质能的长远战略规划。花一到两年时间进行科学论证。全面勘察,确立发展方向;花五年左右的时间做好重点开发工作;花十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全面发展,全面推向市场。同时根据生物质能的分布状况、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等条件,充分凸显自身的资源优势,对生物质能进行有序开发。首先在农牧区推广沼气工程。综合利用人畜粪便,提高其利用效率;其次要在近期加大开发秸秆与其他农作物及其副产品的开发工作;最后在长远要利用好边际土地,把培育和开发能源林放到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

(四)搞好示范工程,推进现代生物质产业的产业化发展

现代生物质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力度主要靠政府推动。对西藏而言,其发展还处于空白阶段。因此,在全国支援西藏的良好大背景下。西藏要根据资源优势、与其资源开发相配套的援藏技术、能源需求结构的情况,做好勘察评估、科学论证和系统规划的同时,积极做好现代生物质产业的开发试点和示范工作。通过试点和示范工作,促进生物质能的技术进步,完善其管理体系和市场产业分工体系。推进现代生物质产业化进程。

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不仅仅是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在全国支援西藏的良好大背景下,西藏发展现代生物质产业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西藏要根据自身资源优势,通过科学论证和评估,走政府主导型的产业发展道路,有序开发现代生物质产业。

推荐访问:西藏 若干 思考 生物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