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作在农田培肥与养护中的作用

时间:2023-06-19 19: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介绍了轮作的概念,探讨了转作在农田培肥与养护中的作用。

关键词 轮作;农田;培肥;养护

中图分类号 S34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421(2007)09-040-01

土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农田是作物生长的必备场所,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田土壤的生产力水平,即取决于土壤肥力的高低。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持续地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就必须做到充分用地、积极养地、以用促养、以养保用,保持土壤肥力常新,使土地越种越肥,产量越种越高。在农田养护的多种措施中,实施合理的作物轮作,可以协调用地与养地的矛盾,改善和提高土壤肥力,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大大提高农田的养护水平和农作物的生产水平。

1 轮作的概念

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按照一定的顺序逐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轮换采用不同的复种方式。轮作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经验,我国古代《齐民要术》中有“符田必须岁易”等有关轮作的经验总结,农谚则有“三年两头倒,地肥人吃饭”、“谷后谷,坐着哭,豆后谷,享大福”等增产的形象说明。

2 轮作的主要作用

2.1 避免土壤养分偏耗 轮作能均衡利用土壤营养元素,提高肥效。不同作物对土壤的营养元素有不同的要求和吸收能力,如稻、麦等禾谷类作物,对氮、磷、硅的消耗量相对较多,而对钙的吸收量少;烟草、薯类作物则对钾的消耗量较多;豆类作物对钙和磷吸收量较大,对氮的吸收也不少。因此,长期连种对土壤养分要求倾向相同的作物,就会引起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由于各种作物生物学特征的差异,决定了其对土壤有机质积累与消耗的不同。如绿肥能在土壤中积累大量的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结构。豆科作物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游离N素,丰富土壤中的N营养。十字花科作物的根系分泌物能分解土壤难溶性P,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效P的含量,将这些作物合理轮作,能避免土壤养分的偏耗,提高土壤肥力并获得作物高产。

2.2 均衡利用水分,适应气候变化 不同作物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与利用能力不同。同时,不同作物的根系深浅和伸展范围也不同,深根作物和浅根作物轮作,可充分利用耕层及耕层以下的土壤养分和水分。因此,合理轮作能有效均衡利用土壤水分,适应气候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

2.3 抑制和消灭杂草 栽培某种作物时,会增加该作物特定的杂草,若进行连作,更有助于该种杂草增多的趋势。空茬期越长杂草越繁茂。如果以不同生态型作物组成轮作,且缩短空茬(裸地)时间,则可减少杂草的发生量。虽然运用除草剂可以防除杂草,但除草剂施用过多,则将杀死有益土壤微生物,造成土壤恶化。所以,实行轮作对于抑制杂草的发生十分重要。田间杂草中有些是作物伴生性的,如谷田的狗尾草,水稻田的稗草等;有些是寄生性的,如大豆菟丝子,合理轮作则可抑制杂草发生,减少杂草对土壤肥力的消耗。

2.4 减轻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 不同种类的作物都有专一性病虫害,轮作后,前作遗留的病原菌及害虫由于丧失了原来的寄主作物,食物链被切断,从而受到抑制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大大提高农田的品质,从而生产出优质的作物。作物根系通常可分泌一些分泌物。这些物质,有的不能为自身所利用,连作过久,这些物质在土壤中累积下来,就形成毒物,则引起自身中毒死亡或停滞生长;但有的作物根系的分泌物对另一种作物有益,如十字花科植物、甘蔗、烟草和小麦等作物根系的分泌物能刺激好气性非共生同氮细菌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氮素养料增加,促进了其他作物的生长。但如果在相同上地上长期连作,则使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减少,有害微生物增加。同时,有一部分作物病虫害(主要是土传病害)如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等,其病原菌对寄主都有一定的选择性,有的害虫还有专食性或寡食性。如果长期连种同一种作物,这些病虫害就会日益严重。但寄生病菌在土壤中只能生存一定年限,一般能栖息2-3年,少数可达7-8年。在此期间,如果遇不上其他寄主,就会逐年消灭或在数量上少到不致引起作物发病。因此,抗病作物与容易感染这些病虫害作物实行定期轮作,便可减少这些病菌在土壤中的数量。轮作的防病作物,还可利用前作的根际微生物抑制某些危害后作的病菌,如甜菜、胡萝卜、洋葱的根系分泌物,就可抑制马铃薯的晚疫病。另外,轮作还能防除或减轻田间杂草的危害,特别是实行水旱轮作,防除杂草的效果将更为明显。

2.5 有利于均衡劳力分配 单一作物的经营、播种、收获等作业的劳动高峰,常常集中于某一季节。所以,将栽培季节不同的作物组成轮作,可以消除劳动高峰,均衡劳力分配。

3 结语

根据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原则,考虑到社会对农产品种类、数量与质量的要求,科学安排轮作周期内的作物轮换顺序,保持农作物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和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达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从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推荐访问:轮作 农田 养护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