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归大理,新大理人物语

时间:2023-06-16 20:48: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来大理吧,不要只吝啬地抽出一两个小时逛逛古城,买几块扎染,而后说大理没意思。来大理吧,不要期盼着撞上艳遇,心猿意马地乱闯,还没好好喝上一道三道茶,就疾弛而过。来大理吧,不要和任何一个古城比,每个地方都是一张独特的脸孔。四季如春的气候,平和安定的生活状态,用兼容并包的气度,把游者转变为居者。 爱上大理的人说,大理是一种物语,可以实现爱情、事业、生活的梦想;大理更是一种状态,有不紧不慢的节奏,用一种接近隐归的生活态度,却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现世的幸福.能有心怀大世界的作为。

韩湘宁说,我爱纽约,我爱大理。他说大理是“小纽约”,对于曾在纽约生活了40年的他,在纽约达到自己艺术高度的他,这样的评说极为中肯。在大理才村村民的眼中,他是个年过七旬,却还骑着哈雷摩托,发型嬉皮可爱的怪老头。那所已然成为才村地标建筑的白房子只离海边有几步之遥,房子里生活着他和小他近30岁的妻子,不同肤色的奇人常常在这所房子里进出。村民们对韩先生很淡然,这也无疑佐证了“小纽约”的源来,大理开放、自由,宁静,却有着国际化的人文气候。

了解韩湘宁的人很景仰他的艺术成就。韩湘宁曾是台湾现代艺术社团“五月画会”最年轻也是重要的成员。他成名很早,22岁作品便入选了巴西圣保罗双年展。1967年,28岁的他带著一批画册和自己的作品搭货轮经香港穿过太平洋到洛杉矶,再绕过巴拿马运河来到纽约闯世界。住在Soho区,清贫的日子被梦想填得满满当当。他的创作受到美国1960年代波谱艺术、1970年代摄影写实主义的极大影响,并投身其中成为摄影写实主义的早期开拓者之一。1976年,韩湘宁的作品被华盛顿赫希宏美术馆选入“建国200周年移民艺术家特展”,这标志着他与贝聿铭、白南准一道被认定是“代表着亚裔艺术家对美国的贡献”。

了解大理的人很赞同他“随遇而居”的选择。“而居当代美术馆”更是一些当代艺术家交流展示的场所。散落着看似随意的石雕、土陶、木刻、紫砂壶、老家具……却是极为用心的收藏。岳敏君、叶永青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也乐于展示其中。SOHO风格,超高的客厅里挂着几幅巨幅作品——以古代山水天才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为蓝本拓印版的“韩式溪山行旅图”,而这座白房子的许多窗户也被裱上了拓印的作品。韩先生说.这是中国传统的窗户糊裱的方式,即调节了光线在房间的进入量.又节能环保。和韩先生一起坐在面朝大海的窗前,品茶聊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才明白了其中的玄妙。以窗框为画,云疏云淡,浪起潮落,自然变化而创作出一幅幅不可复制的作品。仔细观察窗户上的拓印作品。会看到纽约、台湾、西安等世界各地的拓印,纸墨远远映射着洱海的蓝,投射其上的那一束束光线,就是神奇的画笔,是韩先生除喷枪、滚筒以外的房类的作画工具,让糊裱在窗户上的拓印作品,写意变幻,灵动波澜,仿佛有了生命一般。

大理也是他的作品“60青年”的灵感来源,来自于才村一个老照相馆的老相册。这些“60青年”是和他共同经历过年代的人,他们中有刘国松、彭万堤、白先勇、诗人余光中、楚戈、郑愁予,还有音乐家许常惠、史惟亮。韩先生分别在纽约、台湾、大理有画室,可是他一年中却有十个月都在大理,过着简单的生活:画画、书法、展览、交友、沙龙。 韩先生说:“为了比较大理好,还是丽江好,我们几个自己吵起来,大理人却不吵。”

我们在洱海边的黄房子里

准确地说,这幢童话般的黄房子是我们闯入的。准确地说,老板六儿更象是个大男孩。从年龄上看,六儿几个更靠近90后。他们来自重庆和广东,都有一两年的工作经验,相约来大理创业。六儿说。“苍山和洱海的感觉特好,背山面海,春暖花开,四季如春的气候更是没得说。”话不多,让2海告诉我们。

2海的标志是一条美得冒泡的鱼,面朝大海而居真是自由自在。2海的宣言是“我们是个10分2的客栈”,是的,乍一看2海透着稚气。它的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主题,看守所主题房则直接把床位摆放在了铁窗后,直面“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白墙;儿童房主题房地上铺着海边的细沙,可从床上的滑梯一滑跌入沙里;田园主题房有一棵冲天的大树。就在树下仰望星空i帆船主题房里的床干脆就是一艘大船,让人心怀乘风破浪的梦想;图书馆主题房,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有大学宿舍的高低床,有80年代的玩具和小画书,还有一把木吉它。

不同年龄段的人来到2海都有些小兴奋,因为他们正在年轻或是曾经年轻。年轻时代的生活、幻想、梦想、理想仿佛都在这里闪现过。2海才刚刚开业,不知道六儿几个创业梦能否实现。六儿说,“就做可能别人觉得不理解,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吧。”就在离2海两三公里的“绿岛客栈”,是一家在法国生活了十多年的人家新开的客栈。布冬梅和他的法国老公,一到才村就做了在这开客栈的决定。在才村,不同年龄,不同人生经历,不同梦想的人,和2海做一样决定的人最少还有200来人。

我们住在大理。

老房子自己的日子

阳光客栈,是一座传统的大理民居小院。老的格子门。老的楼板,夜晚门前灯笼红了,老楼梯下的小吧台五颜六色的酒瓶散发着微光,吃茶聊天,院子里茶花在暮色中散发着清香,这样的院子和人,宁静而可爱。

扎巴并不是阳光客栈的第一位主人,因为前主人要转租,自己也非常喜欢这里,就连客栈的名字和风格都统统保留了下来。扎巴是土生土长的昆明人,现在他签了十年的租约,选择做了一个大理人。他第一次来大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参加省运会的游泳比赛,后来的十几年里,他每年都会来。他曾非常热衷于登山探险,哈巴雪山、碧罗雪山、苍山,每山每峰,给年青气盛的他带来许多征服的刺激。一次登山时,滑坠离悬崖只有五六米,还有一次遇到了令人后怕的雷雨天气。大自然总是用最残酷最真实的方式让人思考,扎巴毅然辞去了衣食无忧的工作,来到大理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我们一边聊天。一边不时有游客进来问还有没有房间,“对不起,没有了”扎巴一个个回答。这座只有十间房的客栈,却有来来往往的故事,都在加厚阳光的容量。一位广东的商人,在阳光包年住,一月过来住个五六天,发呆闲逛。一位北京的客人在阳光邂逅了梦中的女孩,两人从游客也变成了大理人,开了间客栈,过上了一家三口的幸福日子。不断地有志愿者来到阳光,来这里帮忙,也找自己的停顿。阳光也在发生着自己的故事,这里是纯民间的助学团队“麦田计划”的大理联络点,扎巴已是3年的“麦客”,2006年他是一起被评为“昆明好人代表”“白兔”的“同谋”。 作为一个新大理人,扎巴用自己对大理的认知重新描绘了大理的模样。新大理人固中戏称为头牌文艺青年的“刘大”。作“道士”打份,经常坐在自己的小铺前弹弹古琴,目前正在远游中。香港人开的竹园小厨,是扎巴最喜欢的口味。北京人开的曼陀罗客栈,有不少明星来访……这些新大理人的来来去去,把大理填充得饱满深厚。

盛产爱情 批量生产

大理是一个盛产爱情的地方,早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大理就因“五朵金花”的爱情故事而扬名海外。一个小清新式的蜜月之旅,来大理是个不错的主意。在洱海上泛舟观月,风花雪月的浪漫,一步一叩首,海誓山盟的约定。就是一部爱情电影。想要考验自己的老公,一定要按着大理人的风俗,让新郎背着新娘,从下关的明珠广场下登上两三百级楼梯,一直到达最高点“明珠”。背完新娘的新郎还要和在广场上巧遇的其它新郎“脚斗”,还得抱着只赢不败的信心。在大理,撞上爱情的几率很高,也许就在转角。

朱新粒是地道的大理白族姑娘,把她列入新大理人的行列。是因为她从大理到北京,从北京到韩国,又从韩国回到大理,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她和她的韩国老公全民旭在大理古城开了家韩国料理店“桂苑居”,桂苑居有个浪漫的韩国名字“桂花树的家”。这里位置算来有些偏僻,只有资深的大理人,才有机会探知小店的滋味。正宗的韩国口味是桂苑居的招牌,在我看来,帅气靓丽的小俩口也是桂苑居的浪漫代言。

我们来时,他们正在整理从韩国寄来的包裹,他们的两个可爱的孩子坐在店门口玩耍。环视一周,韩式的墙纸和沙发,连石锅、筷子、勺子等餐具都是从韩国寄过来的,真有些韩国偶像剧的感觉。这对80后的小夫妻是在北京读大学的时候相恋的。当时全民旭是韩国的交换生。他们用英语、中文阳手势混搭着谈了一场恋爱。许多人还记得他们结婚时的那一幕,两个人穿着韩服在大理古城举行了一场白族婚礼。小俩口在韩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全民旭家里是做餐饮生意的,一家人又都非常喜欢大理,就决定回大理生活。这一来也有两年多了,问全民旭会讲大理话吗?“阿吧吧”他冲口就出。“新老大理人”都笑了起来:“会讲大理话‘阿吧吧’可以算是大理人了。” 他们这样的浪漫爱情故事,在大理是批量生产的。有美国小伙娶了金花。在“洋人街”生活了几十年的,也有同是外地人在大理相爱就留在了大理的……而眼前这对80后的小夫妻,幸福地生活在大理。不要过早地说他们找到了生活.但最起码他们在细细阅读生活,而他们的这卷“生活读本”,要比同龄人更耐人寻味些。

在大理,找一个人一起慢慢老去。

推荐访问:大理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