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卫士

时间:2023-06-16 16:0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为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小型海军舰队以加强对本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管控,新西兰继2艘安扎克级导弹护卫舰建成服役之后,目前正在实施规模更大的“保护者”项目,计划建造一艘8000吨级的多任务舰(MRV)、2艘1600吨级的近海巡逻舰(OPV)和4艘340吨的海岸巡逻艇(IPV)。2006年9月24日,在荷兰完成舰体建造的多任务舰“坎特伯雷”号驶抵澳大利亚墨尔本进行最后的舾装,2007年1月正式加入新西兰海军(RNZN)服役。同时,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和新西兰磺加雷两地正加紧建造6艘巡逻舰艇,上述所有7艘舰艇都将在今年建成并移交给新西兰海军使用。

舰队更新计划

新西兰是一个群岛国家,地处太平洋西南部,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领土由南岛、北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南北两岛由库克海峡相隔,人口412万,国土面积27.0534万平方公里。尽管陆地国土窄小,但由于多岛屿,其专门经济区面积达到120万平方公里,是陆地国土面积的5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一段时间内,新西兰曾装备过巡洋舰等大型作战舰只,但随后海军规模迅速缩减。工党政府在1999年上台后对防务政策进行了调整,强调新西兰没有直接的外来威胁,作为外向型军事力量的海军发展再次受到消极影响。2000年6月,新西兰政府公布了《国防政策框架》,提出优先发展陆军的机动作战能力以及海军、空军对陆军的后勤保障能力。可见海、空军都处于次要和从属位置。2001年5月,新西兰政府出台大幅度整编军队计划,重点提升陆军作战能力,裁减海军力量,取消空军。如果海军进一步缩减,该怎样管理和保护12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及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此,新西兰国防部联合外交部、渔业部、海关、财政部及海上安全署、警察署等部门于2002年初共同研究起草了“海上力量评估报告”,指出新西兰海军现有能力不足,特别是海上补给舰船和巡逻舰艇的需求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管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要求。

当时,新西兰海军只有3艘护卫舰(一艘陈旧的利安得级和2艘新的安扎克级),巡逻舰艇数量也极少。在此背景下,新西兰政府在2002年同意在未来10年内拨款5亿新元(合2.11亿美元)对海军进行现代化改造,“保护者”项目正式出台。新西兰国防部长马克·伯顿在随后发表的新闻公报中指出,政府拨款的一半将用于购买一艘新的多任务舰以替代定于2005年退役的利安得级护卫舰“坎特伯雷”号,另一半将用来改装或购买6~7艘巡逻舰艇。

虽然采购多用途舰是“保护者”项目的重点,但如何满足海军对近海巡逻舰艇的需求却是当务之急。由于资金十分有限,新西兰国防部最初提出如果无法新建巡逻舰艇,那么就只能改造现役舰艇,而这从长远来看不能够满足海军需求。在权衡利弊后,新国防部提出仿照英国、澳大利亚的做法,考虑通过商业船舶合同商所提出的革新和经济可靠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马克·伯顿还指示国防部向工业界征求多任务舰及近海、海岸巡逻舰艇解决方案的建议。在2004年中期,新西兰国防部、政府及民间机构合作确定了海军舰队的需求。“保护者”舰队更新计划包括3部分:建造一艘8000吨级可搭载直升机和机械化登陆艇的多任务舰(MRV),项目名称LO1;建造2艘1600吨级近海巡逻舰(OPV),项目名称P01;建造4艘340吨级的海岸巡逻艇(IPV),项目名称P101。这些舰艇的设计、建造和维修都将按照商业标准进行,服役后可提供海上运输、近海及海岸巡逻、海上训练等能力。

项目实施进度

从项目总资金上讲,新西兰“保护者”并不是一个很大的舰艇项目,但在2002年初出台后立即吸引了来自12个国家21家公司的目光,并就此展开竞争。与其他项目不同,“保护者”项目设定了舰艇的苛刻用途,并设定了预算数额,因此设计建造商应提出可满足新西兰要求的舰艇方案。根据计划,新西兰国防部将首先对21家公司提交的初步材料进行评审后选出几家入围公司,再让这几家公司提供完整的设计开发建议,然后经严格评估后确定最后的主承包商。2002年11月11日,新国防部长马克·伯顿宣布选定6家公司作为“保护者”项目的候选厂商,分别是英国BAE系统公司、德国布洛姆·福斯造船公司、澳大利亚/荷兰DSA公司、新加坡海洋技术有限公司、澳大利亚特尼克斯(Tenix)防务公司、英国沃斯拍·桑尼克罗夫特公司。

新西兰国防部随后向6家公司发出招标书,同时通过海事协调中心与海军、海关、渔业部等用户机构进行广泛磋商,完成舰艇性能和综合后勤规格书。2004年4月,澳大利亚特尼克斯防务公司击败其他5个竞争对手成为新西兰“保护者”项目的主承包商。同年7月29日,新国防部长马克·伯顿与特尼克斯防务公司总裁正式签署合同,后者同期开始进行3级舰艇的最后阶段详细设计,所有7艘舰艇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交付新西兰海军。

虽然澳大利亚造船厂能够建造8000吨级的多任务舰,但由于荷兰集团下属马威特造船厂提出用最好的设施建造,尽可能满足新西兰海军需求,所以多任务舰的舰体建造工作由荷兰马威特造船厂负责,完工后驶回澳大利亚墨尔本进行舾装。近海巡逻舰按照模块化设计和建造方法由澳大利亚墨尔本特尼克斯造船厂、新西兰磺加雷造船厂共同建造,其中磺加雷造船厂建造部分模块,然后运往墨尔本进行总体装配。模块化建造方法得益于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之前共同建造安扎克级护卫舰。该级舰是德国布洛姆-福斯公司MEKO模块化设计和建造的典范,新西兰磺加雷造船厂曾作为子承包商建造过安扎克级部分模块。海岸巡逻艇则完全由新西兰磺加雷造船厂建造。为此在整个项目5亿新元中,新西兰工业将有约1.1亿新元进账。

2005年伊始,新西兰海军的多任务舰“坎特伯雷”号(舷号L421)在荷兰鹿特丹附近的马威特造船厂动工兴建。同年2月22日,2艘近海巡逻舰“奥塔哥”号和“惠灵顿”号在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威廉姆斯镇的特尼克斯造船厂开工建造。与此同时,新西兰磺加雷造船厂一方面开始建造“奥塔哥”号和“惠灵顿”号巡逻舰的部分模块,另一方面也全面铺开了4艘海岸巡逻艇的建造工作。这4艘海岸巡逻艇分别命名为“罗托伊蒂”号、“哈韦阿”号、“普卡基”号和“陶波”号。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施工,2006年2月11日,“坎特伯雷”号多任务舰在荷兰下水,新

西兰国防部长马克·伯顿同期专程访问荷兰马威特船厂,主要就是对“坎特伯雷”号多任务进行检查。“坎特伯雷”号在下水之后同在马威特安装上重950吨的上层结构。7月3日,“坎特伯雷”号驶出造船厂进行初步海试,新西兰国防部及海军人员包括“保护者”项目的计划主任加里·科利尔准将参加了这个为期48小时的初步海试。在两天的海试中,舰艇的重要系统如主推进装置、艏推进器、综合平台管理系统、舰载雷达、导航和任务系统等频繁开机工作并与其他系统集成,经受了考验,但试验目标未能全部完成。7月16日,该舰在经过微调后继续出海试验,此后不久便从鹿特丹启程扬帆远航驶往澳大利亚,途中经历了8~9米的风浪及近乎暴风的强低气压天气,9月24日抵达墨尔本。在这里,“坎特伯雷”号多任务舰完成了为期4个月最后阶段的舾装,诸如安装武备及通信系统等,同时开始舰员训练,最后的海试在澳大利亚水域进行,2007年1月正式加入新西兰海军。

在墨尔本建造的首艘近海巡逻舰“奥塔哥”号于2006年11月下水,2007年4月服役,2号舰“惠灵顿”号定于2007年10月入役。在新西兰磺加雷造船厂建造的4艘海岸巡逻艇中的第1艘“罗托伊蒂”号在2007年1月与“坎特伯雷”号多任务舰同期投入使用,后3艘巡逻艇依次定于2007年5月、9月和12月交付使用。届时,新西兰海军将建成以2艘安扎克级导弹护卫舰、7艘“保护者”舰艇为中坚的全新海上力量。

三级七姊妹

新西兰海军“保护者”项目是一个综合舰艇发展项目,在该项目下将产生3个级别的舰艇,即多任务舰、近海巡逻舰和海岸巡逻艇,共建造7艘。3级舰型的外形尺寸和排水量差别很大,小的只有300余吨,大的则达到8000多吨。为节约建造成本和全寿期费用,这3级舰艇的设计和建造均采用商业标准进行,而且建成服役后的维修保养也都按商业标准实施。不过这并不影响舰艇的耐用性,它们能适应巡逻区的恶劣海域,多任务舰和近海巡逻舰还分别进行了破冰加固,以适应靠近南极地区的南太平洋的海况。

多任务舰(MRV)的设计基于已在爱尔兰投入使用的“彭米克利”商业多用途滚装船,其外形结构不同于常见的海军后勤类或登陆舰船,更像是商业船舶——舰首甲板非常窄小,上层建筑从舰首延伸到舰中部,舰中后部分为宽大的直升机飞行甲板,可搭载2架直升机,但无机库。上层建筑的前部布置有主桅杆,驾驶和指挥舱等设在其下的舱体内;后部左侧为大型锥体形烟囱,右侧为大型吊臂等设施。与登陆舰船不同的是,多任务舰的舰尼设有阱门,舰体内部可容纳登陆艇、装甲车辆等。该舰在执行海上运输任务时的排水量8870吨,海上巡逻时7200吨,舰长131米,水线长115米,宽23.4米,海上补给时吃水5.60米,巡逻时吃水4.76米。动力系统为柴一电推进装置,使用柴油发电机,最大航速19.8节,经济航速16节,编制为核心舰员53人,飞行人员10人,政府代表4人,陆军舰上参谋7人,海军受训人员35人,登陆部队250人,总共360人。标准续航力6000海里/15节,最大8000海里,只载核心舰员时的海上自持力为40天,外加185人后为35天。该舰拥有大型货舱,可为新西兰军队提供主要的海运能力,用于运输和部署人员、武器装备及装甲车辆等,当港口设施遭到破坏后也可由舰向岸转运货物和人员。执行从舰到岸转运时可利用2艘机械化登陆艇(LCM)和搭载的直升机。

近海巡逻舰(OPV)以在爱尔兰海军中服役的玛沙级巡逻舰为原型设计,舰体整体布局与多任务舰有相似之处,如舰首甲板窄小,上层建筑长且高大,主桅杆布置在上层建筑前部,后部为2个烟囱,两舷放置救生艇。上层建筑之后为直升机飞行甲板,可搭载一架直升机起降,无机库。飞行甲板的设计比较特别,它是被支撑搭建起来的平台,其下是空的。舰尾为方形,舰尼甲板较飞行甲板低一层,在这里放置有救生艇等设备。该级巡逻舰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建造,满载排水量1600吨,舰全长85米,宽14米,吃水3.6米,双轴推进,最大航速22节,续航力6000海里/15节,编制为核心舰员35人,飞行人员10人,政府代表4入,额外人员30人,总共79人。该舰主要用于海上侦察监可见,将与海军航空部队一道巡逻新西兰的专属经济区。

海岸巡逻艇(IPV)的设计基于澳大利亚特尼克斯防务公司此前设计的搜索救援艇(已在菲律宾海岸警卫队中服役,即56米长的圣胡安级)。该级巡逻艇的外形特征也比较特别,基本上为平甲板型,上层建筑位于艇中部,从艇首呈阶梯状上升,上层建筑顶部布置有主桅杆。艇尼为方形,艇尼甲板相对较为宽阔,用来放置救生艇。海岸巡逻艇主要用于海岸(北部及包括马尔伯勒海峡、塔斯曼湾等海域)巡逻,满载排水量340吨,全长55米,宽9米,吃水2.9米,双轴推进,最大航速25节,续航力3000海里门5节,编制为核心舰员20人,政府代表4人,额外12人,共36人。

上述3级舰艇共同的特点是武备很少,这既是因此新西兰为其确立的任务是专属经济区巡逻而不是激烈海战,也是出于降低费用的考虑。多任务舰和巡海巡逻舰各装备一座25毫米火炮,是舰上最强的火力。新西兰海军原计划装备以包列拉法尔公司研制的“台风”25毫米火炮,但在2005年3月选择了英国MSI防务系统公司设计的DS 25M模块化25毫米火炮。这种舰炮可与新西兰陆军的轻型装甲车载自动炮通用,其配用弹药与车载自动炮的训练、保养也可通用。3级舰艇各装备2挺12.7毫米机枪。电子设备较少,包括I波段导航雷达、CEA技术公司提供的“魔术师”测向系统。后者由宽带主动测向天线系统、测向接收处理机和显示控制器组成,一个人就可完成操作。

多任务舰可搭架2架、近海巡逻舰可搭载1架SH-2G“超级海妖”直升机,用于海上侦察、反舰和反潜作战。该直升机作战航速241公里/时,实用升限6860米,续航力679公里,装备有利顿公司的ASN-150 C2和电话公司APS-143雷达、AAQ-321RDS、ALR-100电子支援系统、ALE-47电子对抗系统。机载反潜武器为2枚MK46鱼雷或11枚深弹,反舰武器为AGM-60D导弹和1挺M60型7.62毫米机枪。新西兰已经选择欧洲NH-90直升机以替换空军的“易洛魁人”直升机,“保护者”舰艇特别是多任务舰今后也将使用这种新型直升机。

巡航南太平洋

根据新西兰海军的规划,“保护者”项目中的7艘舰艇将环新西兰南北两岛分散部署。其中“坎特伯雷”号多任务舰部署在南岛东岸的克赖斯特彻奇及坎特伯雷,负责海上运输、紧急情况响应和海上训练等在内的多种任务。其活动区域并不限于部署地区,而是有可能在南太平洋范围内运行,甚至参与国际维和行动而航行在世界大洋上。2艘近海巡逻舰主要用于南部海域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奥塔哥”号将部署在南岛东岸的达尼丁、奥塔哥及索斯兰德,“惠灵顿”号将部署在首都惠灵顿地区。新西兰海军分配给4艘海岸巡逻艇的任务是海上巡逻以支持如海关、渔业部等政府机构,其巡逻区域为从海岸线算起到约24海里海域范围。“罗托伊蒂”号将部署在北岛东岸的内皮尔和霍克湾,“哈韦阿”号将部署在南岛西岸的格雷茅斯、韦斯特波特等地区,“普卡基”号将部署在纳尔逊、塔斯漫湾,“陶波”号将部署在磺加雷及诺思兰等地。

新西兰海军目前的总兵力只有1900人(常备),外加400人预备役。在“保护者”舰艇服役之前,新海军的作战舰艇主要有2艘安扎克级/MEKO200型护卫舰和4艘恐鸟级海岸巡逻艇。新西兰海军的后勤运输舰船主要有一艘补给油船“努力”号(满载排水量12390吨)和一艘军事海运船“查尔顿·厄伯姆”号(满载排水量10500吨),然而它们不能运输和部署部队人员及其装备。

“保护者”项目将帮助新西兰国防军首次具备独立部署人员和装备的能力,将大幅度提高新西兰管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应对南太平洋及其他海域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新西兰维护南太平洋地区和平和安全的作用。多任务舰可同时运输陆军的轻型装甲车辆、轻型作战车辆及相当于一个步兵连的兵力,并且搭载2艘60吨级的机械化登陆艇和2架直升机,可作为兵力投送舰,亦具备一定的登陆能力,可通过登陆艇实施水面转运,通过直升机实施垂直装备和人员的转运。近海巡逻舰和海岸巡逻艇虽然武备少,但用于新西兰的近海和海岸巡逻侦察已是足够,是现役安扎克级护卫舰的极大补充。在战术及兵力运用上,安扎克级护卫舰将主要用于激烈海战及为舰队提供防空,近海巡逻舰和海岸巡逻艇平时则用于侦察巡逻、搜集情报等任务,战时也可协助安扎克级护卫舰作战。

推荐访问:近海 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