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和虚拟条件下的道德行为

时间:2023-06-16 13: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根据左右脑分工和脑科学的原理以及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和双系统加工理论,我们知道,道德压力与无意识行为之间存在反变关系。当道德压力加强时,无意识行为的冲动会减小;反之,当道德压力减少时,表现生物本能的无意识行为的冲动就会增强。因此,在网络和虚拟条件下,由于道德压力的减轻和释放,会形成强烈的无意识行为,新的道德行为模式以及特征也会随之形成。在网络和虚拟条件下,虚拟对象的范围大大扩展,性质也彻底改变。网络和虚拟技术不仅创造了虚拟对象,还将现实世界虚拟化。面对这些改变,我们不必惊慌失措,而应积极面对,通过立法和建立网络伦理道德规范,形成法律和道德的压力,抑制人们在网络和虚拟条件下的无意识行为,从而形成更加自觉和规范的道德行为。

【关键词】网络 虚拟 道德 行为 认知科学

【中图分类号】 G25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24.004

人类的心智和行为

国际公认的认知科学学科结构如图1所示,这个图展示的是认知科学的学科结构和学科关系,而不是认知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对象间的关系。认知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心智和认知,人类认知又是用人类心智来定义的,因此,认知科学的对象应该用人类心智的层级来进行划分。

具有脑或神经系统的动物都具有某种类型的心智和认知能力。人类心智依照进化顺序依次分为神经心智、心理心智、语言心智、思维心智和文化心智。相应地,人类认知能力从低到高分为神经认知、心理认知、语言认知、思维认知和文化认知五个层级。五个层级的认知是人类心智进化各个阶段认知能力的存留。人类认知只能而且必须被包含在这五个层级之中。神经认知和心理认知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称为“低阶认知”(lower-order cognition),语言认知、思维认知和文化认知是人类特有的,称为“高阶认知”(higher-order cognition)。五个层级的认知形成一个序列,它们的关系如图2所示。在这个序列中,低层级的认知决定高层级的认知,而高层级的认知包含并影响低层级的认知。①

人类认知的五层级结构是一种科学划分,它决定了认知科学的学科结构和学科划分,两者的关系如表1所示。

人类的思想和行为由心智决定,人类的心智有两种基本形式:意识和无意识。意识(consciousness)就是即时被人感知到的心智状态,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其中,感觉、知觉、表象是心智的初级形式,称为心理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是心智的高级形式,称为思维形式或逻辑形式。无意识(unconsciousness)也称潜意识,是指那些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能变为意识的心智状态,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内心的秘密和恐惧等。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主动地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施加压力和影响。弗洛伊德在探究人的精神领域时建立了关于无意识的理论,他将睡眠和催眠中的心智状态称为无意识状态。随着认知科学的建立和对心智状态的研究,人们对无意识的心智状态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例如,“思维是无意识的”,这是认知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意识和无意识犹如两个舵,轮流掌控着人类的心智,从而掌握着人类的思想、道德与行为。

意识与行为

道德压力与无意识行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源自道德压力,如果没有道德压力,人们往往会采取不受压力约束的无意识行为。

第一,弗洛依德的意识与无意识理论。西格蒙德·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是研究无意识的第一人,也是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利比多”“心理防卫机制”等概念,并建立了精神分析理论,被誉为“精神分析之父”。精神分析理论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这些精神活动分别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意识(conscious)即自觉,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它属于心理结构的表层,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

前意识(preconscious)又称下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前意识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到清醒意识的无意识,因此,它既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无意识,使无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它的作用更体现在阻止无意识进入意识,是一种“检查”作用。绝大部分充满本能冲动的无意识被它控制,不可能变成前意识,更不可能进入意识。

无意识(unconscious)又称潜意识,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无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由于无意识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兼容于社会理性,所以被压抑在意识阈下,但并未被消灭。它无时无刻不在暗中活动,要求得到直接或间接的满足。正是这些本能的心理活动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作为一个生物体,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必然是生物性的本能冲动,而本能冲动中最核心的是生殖本能(即性本能或性欲本能)的冲动。但在法律、道德、文明、舆论的压制下,人被迫将性本能压抑进无意识之中。无意识虽然无法进入到意识层面,但其强烈的冲动可以以社会允许的形式得到发泄,如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等。

推荐访问:条件下 道德 虚拟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