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立场的游记散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16 12:48: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散文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语言能力为目标,将这一目标贯穿于教学过程,抓好基础语言知识的学习;紧扣教材、贴近学生生活设计培养语言能力的活动,把理解课文与学习写作结合在一起,以理解带动写作,以写作促进理解;把培养理解和表达的语言能力过程与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在思维科学的指导下进行思维训练,针对不同的思维形式设计问题。

【关键词】语文;语言;理解;表达;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0-0097-02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积累语汇,学习词语:波澜壮阔、翡翠、峰峦、屏障、兀立、嶙峋、连绵不断。

2. 阅读课文,想象桂林山水的模样,体悟桂林山水的美丽。

3. 把握游记散文的特点,模仿写作游记散文。

【设计项目】

1. 课前学习

(1)桂林的地理。上网搜索介绍桂林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物产、民俗等方面的资料,整理成一篇短文,与其他同学交流。

(2)文本与生活。①联系你的经历:桂林山水距离我们老河口很遥远,但是,我们老河口及周边县市有很多风景名胜,梨花湖、王甫洲发电站、白花山、古隆中、武当山、大薤山、丹江口水库,等等,你去过哪些风景区?说说你游历过的印象最深的名山大川。②日志写作:记忆中,你去过的最美的风景区是哪里?它怎么美?请写出来。③专题聚焦:《桂林山水》描写了漓江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你认为要准确地、生动地描写桂林山水,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

(3)文本聚焦。游记散文在我国源远流长,它是以山水为表现对象,用散文的形式,艺术地记述自己亲身游览山水的见闻、感受,表现自然风光之美的文体。

(4)学习生字,丰富词汇。生字:波澜(lán)、漓(lí)江、无瑕(xiá)、翡(fěi)翠(cuì)、峰峦(luán)、 骆(luò)驼(tuo)、兀(wù)立、嶙(lín)峋(xún)、竹筏(fá)、连绵(mián)、画卷(juàn)

词语:波澜壮阔、翡翠、峰峦、屏障、兀立、嶙峋、连绵不断

2. 文本解读

(1)感受性阅读。阅读课文后,能够获得对课文的整体印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的表层意义。

①桂林的水的特点是:___、___、___。(要求填写3个字);②桂林的山的特点是:___、___、___。(要求填写3个字);③第四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理解性阅读。这个步骤是把培养思维能力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用具体的思维方式设计问题,在深入理解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①“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甲”字是什么意思?用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解释:A.天下第一;B.简练。注意引导学生与自己观赏的自然风光作对比,在对比中理解“甲”的意思。);②课文写桂林山水,为什么要写大海呢?(对比: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对比描写的表现方法);③课文是怎样写漓江水的清、绿的?(解释:从侧面“江底的沙石”来写“清”;把漓江的水比喻成“无瑕的翡翠”来写“绿”。目的是学习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④你认为一般游客可否攀登桂林的山?说说你的理由。(推测: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这个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推导出结论。)

(3)批判性阅读。批判性阅读不是要对课文进行否定,而是在理解课文的意思后,用一定的标准对课文进行恰当的思考和判断。①作者直接表达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情,他把感情渗透进了字里行间。作者对桂林山水怀有怎样的感情呢?细读课文,揣摩语言,然后回答问题;②根据“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展开想象,说说你将怎样游历桂林山水的?(这两个题目要求学生透过语言的表层意义,品悟语言,建立自己对于课文的观念,一是语言表达,怎样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感情;二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清晰地描写景物。)

3. 拓展应用

(1)活动项目。①拍摄一组校园图,并为每幅图配上文字说明。②快到梨花盛开的时节了,到梨花洲观赏梨花,你认为最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请制作一个提示牌,配上恰当的提示语。

(2)写作实践。①文学性的说明。我市每年都要举办“梨花节”,请用你美妙的笔为你远方的朋友描绘梨花湖和梨花洲,让他(她)看了你的作文之后,产生来参加梨花节的冲动。②写作技巧重点:描写性游记散文。描写要抓住最引人注目的景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的特征,把最典型的特征用语言表达出来。要注意描写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有清晰的思路。

游记散文以山水为表现对象,语言生动活泼,记述自己亲身游览山水时看到的、听到的以及当时的感受,主要表现自然风光的美好。

(3)写作准备。你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带着笔记本重游梨花湖,在胜利码头或者大桥上面整体上观察,确定从哪几个方面写梨花湖,把这几个方面排一下顺序,然后,按照顺序逐一观察、记录。

(4)写稿。根据实地的观察和笔记,按照自己构想的顺序,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描写。你可以用对方的方法来突出梨花湖的特征,可以引用作家、诗人的语句,来增强你的文章的表现力。你始终要想到,这样写,远方的朋友是否能清楚地了解梨花湖的特点,是否能产生参加梨花节的意愿。

(5) 修改。对写好的稿子加以修改,调整词语,把梨花湖的特征突出出来,引用作家、诗人的语句是否与段落相融合,描绘是否准确、真实,比喻是否恰当,文学性表达的句子不能超出了生活的真实。

二、评析

这个设计立足“语言”,体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紧扣课程目标

历次的教学大纲都把“语言能力”作为教学总目标,比如早到1956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就规定:“小学语文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提高儿童理解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1988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教学设计主要分为“文本解读”和“拓展应用”两个部分,前者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后者指导学生运用课文具有的文体知识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始终坚守着“语言”的立场。

2. 紧扣教材

“课前学习”环节设计的项目,有的与桂林山水直接关联,有的没有直接联系,无论直接的还是非直接的,都在为理解课文做准备。“文本解读”环节分为三个层次,由浅及深,从课文内容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拓展应用”则把从课文中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

3. 理解与表达紧密结合

这个设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文本解读和拓展应用。前者是理解语言,后者是语言表达。理解是对语言的意义的认识和把握,表达是用语言把思想感情表现出来,理解和表达都通过语言实现。理解与表达相伴而生,相依而行,理解是包含着表达的理解,表达是理解着的表达。写作这个环节以文本提供的知识为主要训练点,以文本学习促进写作训练,同时,因為写作训练在内容与形式上与文本十分贴近,在写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回顾文本,那么,写作训练也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4. 针对具体的思维形式设计问题

语言是精神活动的结果,精神的内在核心是思维。我们通常把思维能力与别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意志力等能力并列起来看,但思维是贯穿在诸如观察力、记忆力、意志力等能力之中的普遍能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基础。语言教育离不开思维培育,在语言教育中进行思维训练,是语言自身的需要。

不同的思维形式有不同的提问方法,这个设计针对具体的思维形式设计问题,在理解语言的过程中进行专门的思维训练,既有针对性,又生动活泼。

5. 贴近学生生活

教学设计要拉近课文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理解课文,学生能够关注个人的生活,增强学习的兴趣。这个设计在“课前学习”环节,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写出自己游历的最美的山水。“文本解读”环节的问题设计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特别是在“拓展应用”环节,让学生写自己的校园,写自己的家乡,都有一种亲切感。

6. 注重学生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具体的课文,设计必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活动中提升语言能力,这是语言自身的需要。语言的运动形式分为理解和表达,理解和表达本身就是运动的,设计语言学习活动是符合语言本性的。这个设计在三个环节中充分地开展学习活动,遵循了语言的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

(编辑:张 婕)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散文 游记 立场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