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时间:2023-06-11 10:3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学生的最大进步与发展,是每一位教师都在探究的问题。本文在理解“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179-01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引起世界各国教育同仁的关注,其中“教学是艺术”的教学观占主导地位。随着20世纪后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有人提出教学不仅是艺术,也是科学的观点。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我国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全国而言,许多家教育科研单位和学校都做过相关研究,并取得了很多的科研成果和成功的科研经验。在各式各样的“有效课堂教学”的解释中,我比较认同下面这种解释:

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1]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进步,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2]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即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教学语言要简洁,教学手段要先进,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师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些,即使教得再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如何使课堂教学散发吸引力,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呢?其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有效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关系入手。以下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1、转化老师的角色,变“演员”为“导演”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课堂上圈划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诵。事实证明,这种以应试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信息化教育环境下,老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备课上。[3]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著名教育学家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是不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4]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的。因此,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是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

3、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尽管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各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而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但它往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容易偏离教学目标。[5]

在综合分析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优缺点,在充分考虑中国的教学现实的基础上,提出来了“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综合了二者的长处,并有效避免了二者的短处。强调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教学工作中仍需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去发现,在学习中去提升,在思考中去创造。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周跃良,王 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王正平,郑百伟.教育伦理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推荐访问:有效性 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