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德:让龙骨蝉翼有了前世今生

时间:2023-06-11 08:18: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龙年新正,白谦慎先生从大洋彼岸寄来了散发着淡淡墨香的“龙骨蝉翼”。这是先生应约为甲骨拓片题写的引首。

引首是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开卷时首先看到,多为四字,通常是对作品的概括和品评。作为龙的传人,白先生在龙年新春即将到来之际,以“龙骨蝉翼”的精准概括,为中国文字之源的甲骨拓片题字,可谓匠心独运。

特别的日子收到特别的礼物,正如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它是一幅字,更是一首歌。欣欣然间,敲击键盘,一段充满美好回忆的收藏故事跃然纸上。

二○○五年春,我受命赴安阳创办《豫北新闻》,先后在安阳工作、生活了三年多的时间。其间,适逢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启动之初,《豫北新闻》刚刚落地,为了站稳脚跟,攻城略地,我们提出,围绕“殷墟申遗”,策划系列报道,先声夺人,引领舆论。

这段经历,让我有幸与洹上诸君交往甚密,受益终生。

记得当时每有新闻界同仁或朋友来访,我总要陪他们去殷墟。为了让那些在地下沉睡了几千年的文物动起来、活起来,我经常邀请唐际根博士现场讲解。

说起唐际根,在考古界无人不知,在安阳无人不晓。记得那一年海选“感动安阳”人物,他得票第一。唐先生毕业于北大考古系,在英国取得博士学位。作为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研究员,他频繁奔波于北京、安阳之间,殷墟考古队队长一干就是十几年。是他,亲手从地下挖出了“洹北商城”;是他,在考古界提出了“中商文化”;是他,多方奔走协调,促成了司母戊鼎“回家”;是他,筹划组建殷墟博物馆,为殷墟出土文物“安家”。

在殷墟博物馆,面对琳琅满目的珍贵文物,唐博士介绍得最详细的,每次都是这片标本编号为《屯南》二一七二的卜骨。围绕它的出土、修复、鉴定与研究,厚积薄发,深入浅出,打捞商朝往事,还原发掘现场,大家都看得流连忘返,听得津津有味。

出于职业敏感,我建议他闲下来的时候,写一本考古队长讲商朝往事的通俗读本,市场肯定火爆。果不其然,二○○九年,他写的《殷墟:一个王朝的背影》,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短期内几次重印,一时洛阳纸贵,这是后话。

《屯南》二一七二,是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九七三年出土于殷墟小屯村南地,品相端庄大方,可以说是殷墟出土甲骨中非常精美的一片。形状甚至有些像甲骨文中的“骨”字。国家邮政局曾以此向全球发行纪念邮票,也屡屡用于图书或宣传册封面,俨然“甲骨明星”。坊间久有“一片甲骨惊天下”之说,或云“此片是也”。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终于有一天,这片甲骨,借助传统的拓印工艺,复制出了可触摸、可感知的拓片,走进了我的书房。

从此,这间陋室多了个雅号——“蝉翼斋”。

洹上散人闻之,欣然题跋:

丁亥之春,杏月既望,午后三时许,于君雷鸣枉顾敝庐,即倒屣迎之。入吾书房,清茶两盏,促膝而谈。言及收藏,君尤钟情于书画金石,鼎彝甲骨不可得者,则求其拓本。近日喜得屯南甲骨之精拓,若获至宝也。垂诿跋语,不敢自匿,爰拟小文,以副雅属云。

右为屯南二一七二片,牛胛骨,扇部残缺,癸丑年出土于殷墟之小屯南地。此骨品相甚佳,曾长期陈展于考古站标本室,吾得多次观赏之。是骨也,契刻卜辞十一条,含兆序九字,凡百言之数。乃为时王田猎而占卜者也。辞曰“干支卜贞王其田亡”。干支以纪日也。田字,文献中或作畋。《易·系辞》曰:“以田以渔。”《注》云:“以取兽曰田。”商王取兽之手段多多,非徒用网耳。“亡”即无,是祈求平安之成语。字初作,像洪水横流状,或竖书之,又于其中从声符才,朔义水字。从戈才声之字,或指兵。二字同版,通用无别。此亦造字之通则,初为专用字,引申而为凡称也。商王喜狩猎,卜辞多有记载。王田某地,固为擒获鸟兽,同时另有深意在,非“惟乐”尔。王于何日田,初无规律,辛、康丁以降始有定制,至武乙、文丁时,盖以乙戊辛壬为狩猎日,偶有例外者。该片属第四期,乙戊辛壬外又有己日一卜,当非常例也。

吾不事收藏,惟环堵邺架,家无长物。非不爱宝,宝不爱我也。一因目昏识短,二为阮囊羞涩,三无玩物之暇。平生碌碌无为,但好古嗜书而已。幸有工作之便,阅宝无数,一饱眼福足矣。奇珍譬如美色,宜远观而不可玩焉。天下美女多矣,一睹芳容可也,何必妻之妾之!甲骨人所爱,精品洵难求,苟得其拓片,犹如获情人之玉照,秘而藏之,思而读之,不亦快哉!今于君得之矣,吾为之喜,为之贺,为之记。

洹上散人草于问渠书屋。

洹上散人,乃党相魁先生之号也。党先生为人耿直,治学严谨,曾长期担任安阳市文化局副局长、安阳市甲骨学会会长等职。在殷商文化、甲骨学、古文字学、古体诗词等领域造诣很深,对当地文化遗存更是了如指掌,俨然一部“活字典”。其知识之广博,文笔之优美,以此跋文,可见一斑。

这是一段跋文,也是一篇精彩的小品文!

洹上代表书家张伯煊、刘颜涛分别以隶书、行书精彩演绎了这段跋文。

董作宾先生在《甲骨文六十年》中写道:“甲骨文成为一种学问,也是新近的事。五十年以前,不但世界上没有甲骨学,连‘甲骨’两字也不曾放在一起过。”

甲骨,是龟甲、兽骨的合称。古代甲、骨并用的占卜风俗兴于郑州二里岗文化时期,至殷墟文化时期达到鼎盛。《屯南》二一七二是卜骨的“形象代言”,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建国以来殷墟科学发掘出土的哪一块卜甲,最具代表意义,堪称与之合璧?

我备上红酒、绿茶,多次向党相魁、唐际根、焦智勤、张伯煊等先生讨教,从考古、文物、文字、文献、书法的视角,综合考虑甲骨标本的尺寸、品相和卜辞字数、内容,对照《屯南》、《花东》等甲骨经典图册,翻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寻找到了心目中的那块卜甲:《花东》三。巧合的是,一甲一骨,两张拓片摆放在一起,尺寸相仿,字数相近,且残缺大小相当,左右对称,真乃天作之合。

《花东》三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土于殷墟花园庄东地,共十七条卜辞,凡一百二十四字。其中有“辛卜,贞:往玄鸟,疾不死?”有学者认为,“往玄鸟”可理解为前往“玄鸟”图腾神之宗庙祭祀之,“疾不死”,为祈求病人之不死也。但学术界对此也有不同理解,引此暂且存疑。

《花东》三刻有“玄鸟”二字合文,此乃殷墟契刻中仅见也!其学术价值,至为重要。

玄鸟,通常理解为“黑色的鸟”,又被许多学者解释成燕子。说起玄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诗经·商颂·玄鸟》,联想到这首诗讲述的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这个故事不仅《诗经》里有,就连《史记》、《吕氏春秋》等典籍也有记载。

多少年来,人们都以为“玄鸟生商”仅仅是后人附会出来的故事而已,《花东》三“玄鸟”合文的出现,使文献记载得到了出土文物的印证。

甲骨文中“玄鸟”合文的出现,印证了胡厚宣先生“商族以鸟为图腾”的研究结论。胡氏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撰文,对八片甲骨共计十条祭祀高祖王亥的卜辞进行了专题研究,发现其中“王亥”的“亥”字上都加有鸟图腾的标记,是为商族以鸟为图腾的确证。对此,学术界尚无异词。

甲骨文中“玄鸟”合文的出现,使得于省吾先生“传世的玄鸟妇壶系商代晚期铜器”的观点得到了甲骨文资料与商代金文资料的交验互证。于氏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撰文指出,“传世的玄鸟妇壶系商代晚期铜器”,“其铭文‘玄鸟妇’三字合文是研究商人图腾的唯一珍贵史料,是商代金文中所保留下来的先世玄鸟图腾的残余,三字合文宛然是一幅具体的绘图文字,它象征着拥有此壶的贵族夫人系玄鸟图腾的简狄的后裔”。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甲骨文资料的不断出现,或许可能解开有关《诗经·商颂》作者与作期的千古之谜。这场辩论始于汉代,古文学派认为,《商颂》作于商代的贵族祭司阶层,今文学派则认为是周代的宋国大夫正考父所作。这两派观点一直持续到近现代而未有正解。据考证,甲骨文中有《商颂》所提到的族名、王名与地名,与《商颂》中的主干词汇完全吻合。更重要的是,殷墟花园庄东地所出的甲骨文中,还有贵族子弟系统接受“学商”、“奏商”、“舞商”活动的详细记录。这说明,《商颂》在商代确实已在贵族阶层中流传了。

最近几年,书法界和收藏圈对华人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的书法艺术,已经呈现出一代大家的气象,在中国书法界确立了很高的地位。媒体、网络对他的报道很多。

谈到华先生的书法,就不能不提到华先生的题跋书法。对先生近年来的题跋书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可以领悟到先生的艺术风格,找寻到先生的创作路径。

首先是确定题跋对象的制作年代、出土地点和拓片主题,以此作为生发想象的承载物;其次是选择文本,通常寻找创作年代与拓片实物年代相近的文学作品,集结制作拓片实物的艺术家或工匠,实现与同时代文人的多方位对话,诠释、升华拓片内容和意境;第三是从书法史的角度,选择与拓片实物年代相吻合的书体,做到“原汤”与“原食”的完美统一。

毫无疑问,华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渊博的知识体系、丰厚的学术素养、四体兼擅的书法创作水平,是诞生题跋书法精品力作的原动力。同时,也正是通过上述环环相扣的三部曲,才确保了对话的主题、对话的人物、对话的场景(书体),与拓片实物的年代协调一致,既跨越时空,而又不至于穿帮。

辛卯早春,我专程去苏州。在古薇山房,华先生接过拓片,小心翼翼地放在书案上,仔细地看了好大一会儿,回过头来对我说:“这两件拓片,是殷人的书法精品。要怀着对古人,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去题,不可草率。”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晚上,先生打来电话,告诉我刚题好,很满意。

几天后,我再次来到古薇山房。先生引我入书房。沏茶。从书橱中取出题跋,在案子上轻轻展开,逐字逐句,念给我听:

此所拓殷契甲骨二片装成一卷,其龟甲刻辞乃祭祀玄鸟,以祈求有疾者不死。商奉契为始祖,其母有氏之女简狄,吞玄鸟之卵有孕而生契,故殷人奉玄鸟为神灵。卜辞中玄鸟二字合文为殷契中仅见,可证《史记·殷本纪》传说有据。其兽骨一九七三年出土于安阳小屯村南地,残存卜辞十一条近百字,乃问卜时王田猎之事。二甲骨契刻皆精美,拓工亦佳,堪称合璧。辛卯年仲春人德跋,时年六十有五。

吾华姓始自周朝宋国太宰华督。督乃戴公之孙。周武王克殷,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使管叔、蔡叔、霍叔为傅相。武王崩,成王年少,周公旦代行政当国。武庚与三监作乱,获诛。乃命纣王庶兄微子启,代殷后奉其先祀国于宋。微子仁厚,故殷之余民甚戴爱之。微子卒,立其弟微仲衍。微仲后八世九传至戴公。其孙督为华氏,故华姓皆商之后裔也。人德又跋。

之后,华先生又抄录了《诗经·商颂·玄鸟》全文: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十乘,大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此三段跋文,分别以行书、行楷、隶书三种书体题写,既有考证,又有故事;既客观严谨,又生动有趣。一组精心挑选的印章,既使作品完整,又点缀得恰到好处。印文传递的内容和信息,更加巧妙地营造出了特殊的对话氛围。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华先生在甲骨拓片上的题跋,既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互动,又是一次打捞元典文化的寻根之旅。华跋虽由殷契而生发,又对殷契进行了解读。既承载着三千三百年前殷人创造的古典大美,也展示出华人德妙笔生花演绎的当代题跋书法的大彻意境。

凝视着心爱的拓片,那黑底白字,仿佛闪烁的群星,镶嵌在深邃夜空,诉说着“文字出,鬼神泣”的古老故事。

凝视着先生的题跋,那一笔一画,宛如跳动的音符,流淌在字里行间,传唱着成汤开国,武丁复兴,国泰民安,四方来朝的激昂颂歌。

推荐访问:有了 蝉翼 龙骨 前世 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