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发掘中的文物保护技术研究

时间:2023-06-10 17:00:1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文物保护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田野考古发掘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占据着关键性的位置,需要在研究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文物保护的实际情况,将多种方式进行结合,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对田野考古发掘中文物保护技术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于提升考古文物的价值,发挥文化价值中起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田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地下文物

在国家的历史文化中,文物保护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在文物发掘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现象,影响文物的安全性,不利于国家精神文明的建设。针对这种情况,必须意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对文物的特点进行详细了解,根据不同种类文物的性能,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式,使文物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充分发挥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作用。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系列新的技术对文物保护起到了有效作用,能够在提高发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文物发掘的质量,促进发掘工作的顺利进行,增强文物的人文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1 田野考古的概况

田野考古学由来已久,古时候的考古主要集中在地面部分,按照绘制的地图,对地面上的遗迹和遗物进行考察。在不熟悉地形和具体位置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实际的调查结果进行地图的绘制,作为考古的一部分进行记录和备档。随着时间的发展,发掘成为考古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的对象逐渐增多,调查的范围不断扩大,在发掘的过程中,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发掘技术取得了不断完善,为后期的发掘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技术的进步下,各种自然科学技术被采用的越来越多,在对文物进行发掘的时候,可以对文物的特点了解的更加全面,同时文物保护技术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发掘实践进行结合,获得更多遗迹、遗物的线索。在综合各种条件的基础上,不断克服田野发掘工作中的障碍,使用物理探测、化学探测、遥感等科学技术,对地下有了更深的了解,促进考古发掘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 田野考古文物发掘的相关介绍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相关的文物保护技术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在文物管理工作中,田野考古发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必须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文物的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在相关措施的引导和推动下,促进文物保护技术迈向更高的台阶,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相对来说,文物保护技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相关管理和保护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进行田野发掘的过程中,需要对文物制作、材料选取、操作工艺、检测防护等进行详细了解,提高发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良好的发掘效果。另外,在保存文物的時候,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文物的外表和性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大致来说,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受土层内部物质化学性质的影响,在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土壤中的物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文物会出现腐蚀、脱落、变质等现象,严重者原有的面貌已经无法进行恢复,在发掘的过程中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另一种是人为破坏,有些考古人员在专业技能不达标或者综合素质欠缺的情况下,采取了不恰当的发掘技术,在发掘过程中对文物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使文物的完整性受到极大影响。还有些人员保护意识不到位,使文物表面造成一定的脱落现象,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使文物的性能遭到损害。在实际发掘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解,并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合理规避。

田野考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需要很多的准备工作,发掘之前和发掘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的环节和问题。需要制定出详细步骤,针对发掘的目的,找出具有针对性的挖掘方式,提高发掘人员的专业技能,在科学合理的措施下,使发掘的整个过程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增强发掘过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发掘的质量,实现良好的发掘效果,充分发挥出考古文物的价值。完成发掘工作之后,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对发掘区域进行划分,在整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文物的种类、品级、价值和规格等进行分类与评价,使整个发挥过程的科学性与有序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在处理土层内遗迹的时候,需要对遗迹的状况进行了和把握,采取合适的方式,对遗迹进行全面整理和打扫,使遗迹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防护。发掘墓葬情况较为特殊,必须对土层的性能进行了解,对墓葬的整体结构和面积大小全面考察,在此基础上,对墓葬内的尸骨、葬品、灰尘等进行整理和清除,使墓葬的整体面貌更加清晰,实现良好的考古意义。

3 田野考古发掘中文物保护技术具体分析

3.1 防护技术

在发掘文物的过程中,对文物进行保护需要以预防为主,使文物的完整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对文物的种类及性能进行分析,对于不可移动的文物,需要进行防潮、防漏、防火、防雷、防震等保护措施,同时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技术,使文物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持自身的原有样子。对于发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文物的种类,也可以采取防虫害和防鸟害等方式,将工程技术与化学技术相结合。对于土层中的文物,在地质演变的过程中,土壤中的化学物质会对一些文物造成一定的污染,使文物在保存过程中出现腐蚀或变质现象,对文物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探测土质的基础上,找到污染源,对污染物进行清除,在国家规定标准范围内,降低和土壤污染程度的同时,对新的污染源进行控制,使文物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对于一些可以移动的文物,需要在发掘之后,对博物馆的空气质量和整体环境进行检测,采取防潮、防震、防霉等防护措施,使不同地层内的不同程度在博物馆能够得到针对性的防护,避免与空气产生一定的物化反映,影响文物的使用寿命,比如,青铜器的防腐化、丝绸纸张的防霉化、人物雕像的防老化等,可以采取此种措施进行防护。

3.2 修复技术

对于一些发掘的文物,在防护措施起不到明显效果时,需要进行科学修复,使文物能够得到更加完整有效的保护。在修复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能小修不大修、能局部拆落不全部拆落的原则,在减少文物破坏的基础上,使文物的原始构件和整体性能能够得到维持和保留,尽量还原文物的原始面貌,增强文物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在发掘中,如果文物中带有瓦兽件、木雕、砖雕、石雕等艺术构件,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尽量不更或者少更换,减少修补的面积和大小范围。在修复可移动文物的时候,可以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进行完美结合,针对文物的破损程度和表面的材质种类,灵活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式,使文物的防护能够更具科学性和严密性。比如,在铜器出现锈蚀现象的时候,可以在利用机械的基础上,采用电解质方法进行去除,使锈蚀部分的光滑性和整洁性能够得到增强;在竹木漆器出现脱水现象的时候,可以采用自然干燥法或者高分子材料渗透聚合法,使化学物质能够散发出一定的水分,增加器具的水分;对于一些丝网绢帛,在进行杀菌的时候,可以采用熏蒸法,使其能够干净整洁;当陶瓷器出现断裂现象时,可以用虫胶或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需要對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整体性能进行考量,包括文物的颜色、大小、形状、规格、种类等,使新材料新工艺在使用时,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延长文物的使用寿命。

3.3 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在发掘文物的保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能够对文物的残缺程度、伤痕位置、质地结构、年代等进行测定,增加对文物的了解程度,使文物的破损性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展现。在探测伤痕的时候,X光、超声波等;在分子质地结构的时候,可以使用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进行观测;在研究文物化学成分的时候,可用光谱、质谱进行分析;对于误差极小、不容易分辨的墨迹绘画等,采取红外照相的方法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碳十四在探测器具年代中比较常用;如果是陶瓷砖瓦,采用热释光能够增强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在田野考古发掘中,文物修复技术应得到良好的应用,使文物的完整性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如果是砖石结构,在整体出现歪斜现象的时候,需要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采取定期观测的方式,使砖石结构的稳定性和坚固性能够得到增强。墙体非常容易出现裂缝等问题,可以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加箍、灌浆等方式,对砌体残缺位置进行剔补,如果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可以对局部进行拆除,在遵照原貌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刷砌。需要注意的是,在修复的过程中,应增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适用性,在保护文物历史价值的基础上,增强技术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效果。

4 结语

信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文物保护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考古发掘工作中,田野发掘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需要在对考古现场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将理论知识与现象条件相互结合,在调动自身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采取专业化的方式,对相关文物进行发掘,增强文物发掘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进.关于田野考古发掘的认识——以陶寺文化早期城址发掘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7(01).

[2]周立刚.洛基山下的田野考古[J].大众考古,2017(05).

[3]李东胜.热爱田野考古的梁启超[J].档案记忆,2017(04).

[4]彭长林.历史专业考古学教学改革探讨[J].凯里学院学报,2015(01).

[5]赵向莉.田野考古测绘中的科技应用[J].大众考古,2014(12).

推荐访问:考古 田野 技术研究 文物保护 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