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时间:2023-06-06 13:18: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和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要从课前开始,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课后不断积累的过程。

[关键词]

语文教学;自主学习;提高效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21世纪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

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以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学习新(书)课之前,教给学生好的预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前自主预习呢?

(一)教给预习方法

每学期学生在拿到新书之前,教师就布置学生找来旧书通读整本书,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笔者要求学生先阅读本单元的提示语,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当具体预习某篇课文时,首先要求学生一篇课文至少阅读三遍以上,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对于课后探究练习中明确要求背诵的部分或篇目,尽可能在课前背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

(二)提出预习要求

在对课文的自主预习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将课文中出现的学习障碍——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或查工具书的方法在书上标注,做到读准字音、正确理解字(词)意;其次,把精彩句子或语段以及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则用红笔勾画出来,以备上课时交流和日后背诵识记之用,把没有读懂的地方打上问号;再次,进行词语抄写,以加深印象。

(三)布置预习内容

根据不同的文体布置不同的预习内容。对记叙类文体,要通过预习,了解文章记叙的要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怎样;人物有怎样的性格,文章是用什么方法来刻画的等等。对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来说明的,用什么说明方法,采用什么顺序等等。对议论文,要指出论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如何用材料来证明观点的,论证过程怎样等等。对文言文,预习重点是句读并充分利用注解和工具书疏通课文,识记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初步理解文意等等。

(四)检查预习效果

学生预习的效果怎么样,教师要通过检查才能知道。只有通过检查这一手段,也才能明白学生是真的预习还是假的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教师通常可通过抽查学生上黑板板演(默写字词)、读课文、背课文(古诗词)、概括课文内容、讲课文故事等形式来对学生预习效果进行检测。对于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干预、指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加分或减分,每一个月评选一次优胜学习小组,并进行奖励。

二、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大量的深入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这也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之一。要实现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用来批注、质疑、问难等重要环节之外,教者还必须多设计、组织学生的课中语文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和能力。

(一)重视课堂读的训练

读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形式,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忽视读的活动,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讲深讲透。教师讲的时间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必然被剥夺。特别是对一些经典的古诗文、现代诗歌、精美散文等名家名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才能逐步领会作者情感、思想,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如教学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可以组织学生齐读、自由读、小组与小组登台竞赛朗读、背诵等形式,逐步体会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二)开展课堂说的活动

说的训练可以说也有很多途径,如课前3分钟演讲,全班同学轮流上台演讲,演讲的主题可由学生自定,也可由教师确定;可以说说学习某一篇文章的体会、感受和收获,也可以说说对某个现象的看法和认识;也可以根据名著学习的需要,让学生每天讲一个故事。如学习《水浒传》之前,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提前阅读完原著全书,然后让学生轮流在班级讲水浒故事,每天一回,一方面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名著,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对所读材料的概括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锻炼学生“演”的技能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目,教师可调动学生的智慧和力量,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在课堂上过一把戏瘾。如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试着把课文写成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学生在改编和把握角色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了优美的文学语言,另一方面把握了人物的情感,进入作品所设置的情境,同时还要考虑舞台、道具、服装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活动,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均得到一定的提高。

(四)拓展课堂写的活动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已经成为当下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读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语文文字的能力,反过来,增加写的训练活动,也能促进学生去认真读书,通过读书从经典文章中借鉴写作技巧,提高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实时抓住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训练点,如仿句、续写、改写、扩写,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写作的机会,并将课堂写作的成果当堂展示出来,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课堂不仅训练了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写的能力。

(五)增加课堂评的活动

无论是学生读、说、演、写,还是学生其他的独立的自主学习活动,不可或缺的是师生共同评价。通过评价活动,学生了解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标准是什么,如何解决。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开展朗诵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朗诵比赛,师生共同选出最佳的一个学习组,并从语音、语调、停顿、节奏、舒缓、情感等方面给出书面评价意见。师生通过学习活动中的评价,了解朗读要领和学习语文的一般规律、基本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后:让学生自主积累

学好语文光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经过课内外长期的积累和内化,才能形成语文能力。学生在课堂内外,只有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习惯,才能有更多的语言积累。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感悟,不断观察思考,不断走向生活、走进社会,把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及时记录下来,长期积累,必能储备雄厚,对提升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大有好处。具体来说,学生的课后积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书本知识的积累

1.广读博取,摘录摘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人要“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多读”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经常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阅读的量,因为只有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质的提高。但是,俗话说:“脑记不如炭墨”,就是要求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动手写。因此,教师要要求学生养成摘录摘抄的习惯,把好的东西写下来。

2.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学生从课外获得的东西,有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也有不适应个人特点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辨别,对课外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不能照搬照抄,邯郸学步,要留下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舍弃那些不切合自身实际、没有积累价值的东西。

(二)社会知识的积累

步入社会,大胆汲取。社会本身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课外积累,并不限于积累书中的知识,积累的范围应该扩大,要在社会这本书中吸取营养。老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从正面教材中取得真金,从反面教材中得到教训,以此丰富并健全自己的人生,体验生活的成功与失败、辛酸与甘甜。

(三)自主写作积累

写作能力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尺。长期以来学生怕上写作课,写作水平差,教师苦于没有现成的可供指导学生写作的教材,没有形成训练的序列,随意性较强,训练的次数较少,一学期十来次写作训练,想提高写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虽然说《义务阶段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七—九年级)提出,每学期不低于1万字的课外写作训练。但没有教师的干预和指导,学生的课外写作训练往往难以落实。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写作训练?

1.倡导写“微作文”。学习写作不能贪大求快,要循序渐进,化整为零,先易后难。笔者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写一篇短文或者片段,题目自定,文体自选,提倡写生活中最难忘的感人的细节,或记叙,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字数不低于200字。要求低一些,学生容易做到,写什么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定。这样学生就会有兴趣,写作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训练的目标就会接近或者达到。当然,这要有一整套督促检查的机制。

2.提倡抒发真情实感。苏版教材虽然在七上安排“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单元作文训练要求,但我们可以把这个单元训练要求,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学生课外写作训练的始终。在平时的课外写作活动中,让学生自由地写纪实性的作文,有感而发,让学生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尽可能抒发自己真实的看法,并且要力求抒发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且有新意的情感。

3.提倡自主作文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具体要求,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缩写、续写、扩写和改写。无论用哪一种形式练笔,完全由学生的喜好决定。从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写作形式入手,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4.搭建自主写作平台。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写作的空间,营造宽松的自主的写作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我们学校和老师提供帮助。为此,我们学校成立了“六塘河”文学社,成员由各年级自主参加,每位成员除了要完成每天的自由写作内容而外,每周至少要交一篇作文。另外,为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每班还成立黑板报宣传小组、手抄报编辑小组,定期更换内容,一律要求原创,针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组织材料,抒写成文。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变教师的“我要你学”为学生的“我要学”。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并不是一味放任学生的自由学习行为,而是根据需要,整合一系列步骤清晰、活动板块分明的设计方案,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堂走向生活,由学校走向社会。做到课内外结合,读写结合,学生自主探究与与教师精讲巧练相结合,这样,才能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也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 考 文 献]

[1]徐华.自主练笔:非写作状态下的路径选择[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10).

(责任编辑:李雪虹)

推荐访问:语文教学 学习习惯 效率 自主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