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教师课堂管理与学生主体性发挥

时间:2023-06-06 10:18: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通常过多地采用惩罚的方法,错误地认为通过惩罚可以使学生顺从,从而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实践证明,这是极其低效的,而且还会适得其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对课堂管理的传统模式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式课堂管理应该更多地倾向于行为预防、激励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更多的注重教师如何满足学生的社会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的课堂氛围;进一步引导学生的积极行为,并加强对学生积极行为的激励,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管理新理念。

关键词:教师;课堂管理;学生;主体性

作为一名教师,经常会思考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个问题,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呢?我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课堂管理作为课堂活动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而且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心向和学习行为;不仅能保证的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个性发展。因此笔者认为:课堂管理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了解课堂管理的特性、实施原则,我们教师才能审视自我,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矫正管理方式,进而以高效的课堂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堂管理的特性

1、课堂管理具有工具性。课堂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为教学服务的,它是维持课堂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早就指出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玛格丽特(C.M—)等人在前些年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在影响学生学习的28种变量中,课堂管理是作用最大的直接变量之一。”

2、课堂管理具有目的性。课堂管理不仅是维持课堂秩序及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手段,它也具有自身的目的性——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应有的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课堂管理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它使学生了解在各种场合受赞同或默许的行为准则,明确什么是受社会期待的适当行为,什么是不适当的行为,并让学生懂得自己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怎样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课堂管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使学生在对持续的社会要求与期望做出反应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性、自觉性、自控力、坚持性、忍耐性等成熟的人格品质。

3、课堂管理具有共时性。教师不仅要调控教学进度及深度,而且要调控随时发生的与课堂内容无关的其它不同层面的事情及问题行为。因此,笔者称此为课堂管理的共时性。课堂管理的共时性要求教师要具有同时做一件以上事情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要具备处理同时发生的两件或更多事件的能力。

4、课堂管理具有直接性。由于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不可预料性的事情,教师为了课堂教学内容顺利紧凑的进行,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事件处理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所以教师的课堂管理具有直接性。教师针对课堂上所发生的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时,必须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快速地做出决策和行动。

5、课堂管理具有公开性。我们知道课堂本身是公开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几乎毫无秘密可言。教师的言行、学生的反应及课堂规则和程序都是明晰地和公开地呈现在课堂上,笔者称此为课堂管理的公开性。教师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班级所有学生在场的情况下实施的,教师的所有行为学生能够看到,教师的每一句话学生能够听到,教师就像在舞台上表演,其对一个学生的态度和做法都会让别的学生看到并影响到与其他学生的关系。

二、课堂管理的实施原则

良好课堂管理的典型标志是:有好的学习气氛,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在课堂上能生动活泼的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达到上述良好课堂管理的效果,是要有一定的原则作指导:

1、突出学生在课堂管理中的主体性。课堂管理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课堂组成中的重要要素——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和谐,是否能生动活泼的参与各种活动。因此,突出学生在课堂管理中的主体性是评价课堂管理成败的重要原则和指标。简而言之,突出学生在课堂管理中的主体性,就是要学生明白:课堂中所有行为的发生,责任不仅仅在教师、在教学,学生自己也有责任,进而增强学生在班级、学校甚至将来走向社会所应有的责任意识。

2、强调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主导性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过分突出学生在课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在其中的主导性,这会使课堂管理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责任模式。所以说,在课堂管理中,我们强调教师在其间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主导性主要表现在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如冷处理、口头表扬、增加操行分、旁敲侧击、分组约束、目光暗示、动作指引以及环境熏陶等达到激发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营造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健康课堂的目的。

三、如何进行课堂控制呢

下面,是笔者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眼神控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劳夫·爱迪生曾这样说过:“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在课堂教学中,每当教师以敏锐而充满洞察力的眼神广角度地环视学生时,就会捕捉到许多反馈的信息,就能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步骤做出适当的调整;每当教师以充满自信和期待的眼神正视学生的时候,学生心灵深处就会受到激励和启发。因此,教师要学会运用这个课堂控制的“常规武器”,让眼睛说更多的话,传更多的情。

二、态势控制。用姿势助讲课,是教师顺利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重要手段。在课堂的三尺讲台上,教师犹如舞台上的指挥和演员,其手段、身姿、面部表情,是常用来沟通师生感情,进行课堂调控的主要行为方式。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运用扬抑有制、轻重有别、左右协调的手势,前俯后倾、端庄潇洒的身姿和丰富多彩的表情,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严谨、深沉和从容的品格,以烘托教学气氛,在学生思想上掀起波澜,引起共鸣,取得共识,达到课堂控制的目的。

三、位置控制。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台上下、教室内前后左右空间,不断变换站立位置,有利于调控教学氛围和自身的教学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变换站立位置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随心所欲地移动位置,而是要有意识地选择最佳位置。

四、问题控制。问题是启动思维、获得灵感的源泉;提问是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获得新知识的“指挥棒”。因此,问题的设计要以教师熟悉教材、了解学生为前提,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知识水平,问题要明确,难易要适中。问题设计的多少,要根据课的类型,已形成的教法、学法状况,教材的内容,问题的难易,提问对象的程度和所需时间来确定。对不同难度的问题,要掌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回答。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并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回答特别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提问结束,教师要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指出优缺点,进行规范的强化性的小结。

五、语言控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每节课,教师都要紧扣课题,抓住“题眼”,导语要唤起学生迫切的求知欲望,小结语要给学生留有余味,讲述中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要按照逻辑顺序,采用抑扬顿挫、灵活多变的语气和准确清晰的语言,有悬念,有高潮,从容不迫地表达出来,并配之以恰到好处的板书,就可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也可以用诙谐幽默的典故、名句、寓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感到学得轻松活泼。

综上所述,教师进行课堂管理与学生发挥主体性并不矛盾,相反,要实现良好的课堂管理一定要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在一起。

四、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发挥

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个人认为:

1、课堂思维活动要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空间

课堂上教师虽然设置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如果没有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往往自问自答,中断了学生的“质疑-思考-释疑”的链条,剥夺了学生思考的主体权。 完全可以先让学生展开讨论,在争论中达成一致。学生通过讨论与原有的认知产生冲突,就会在头脑中留下悬念,教师讲授时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异常高涨,就会集中注意力。如果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时时处于“觉醒”状态,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智慧火花就会不断地迸发。

2、问题设置思维跨度要小

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些可以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情境,但由于问题设置坡度过大,超越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受阻而无法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从而造成事实上的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设置的问题如下:“你能说说二次函数的应用吗?这是一个容易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但问题太大、太广,学生一时无从入手,造成课堂“冷场”,探究形同虚设,根本达不到“启发”的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探究能力有一个“阈值”——即“最近发展区”。如果提问难度过大,超出了这一“阈值”,情境设计再精妙,问题提得再富于启发性,学生也会无所适从,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畏惧”。

3、课堂预设要体现课堂民主

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思维定势是教师“培养”的。教师长期提供“标准答案”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定势”组织教学,对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置若罔闻或批评压制,不仅使学生感觉到没被尊重,失去质疑的勇气和信心,同时也可能造成一些有价值问题的流失。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被束缚、扼杀,学生的主体性就无从发挥。

4、重视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耐心、细致的辅导可以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但老师直接给出答案却不是好方法。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思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如果教师只给出答案而无真正的指导,学生的依赖性就会不断被助长,其学习能力就会越来越差,问题反而会越积越多。我们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这样学生才会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我们要切实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成了学习中的研究者,探索者,尊重他们的每一个想法,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相互竞争、刻苦学习,共同研究的氛围。这样一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生也乐于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美) C. m. charles 著. 李庆,孙麒译. 建立课堂纪律[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3.

[3]马和民. 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美]Vernonf . Jones ,等著. 方彤,等译. 全面课堂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2.

[5](美)Dale Scolt 等著. 沈湘秦译. 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M]. 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1.

[6]李丽生.英语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推荐访问:刍议 主体性 课堂 发挥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