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初中生流失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3-05-30 19:12: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在实施西部教育发展计划、全面推行“两免一补”政策和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今天,民族教育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民族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但我们也应看到,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学生流失现象严重,尤其是初中生的流失现象更严重。学生人数随年级升高呈递减趋势,人称“宝塔式”或“金字塔”式,这严重制约着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笔者认为,造成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生流失的原因。

(一)课程设置变化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民族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规模跟城市无法比拟,有其自己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一再强调“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不能考什么就开什么,也不能考什么就讲什么”。但在相当一部分小学尤其是六年级,由于各学校和教师之间的评比竞争、学校的升学任务较重等实际,小学的英语、思想品德、自然、社会、音乐、美术等课程未能全部开设。即便是全部开设了的,也是“名存实亡”。学校一般只重视语文、数学课的学习,对其他课程全部视为“副科”。学生升到初中后,课程一下子开足了,除了音、美、体、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科目外,还有语文、英语、数学、思想品德、历史、地理和生物等課程,而且每一堂课后都有书面作业。七年级(初一年级)学生一下子很难承受这种压力,开始产生厌学情绪和心理不平衡现象。先是不交作业,接着便旷课,随后借机外逃。期中考试前后,七年级各班不同程度地有学生流失现象,少的1~2人,多的3~5人不等。到第一学期结束时,全年级一般流失学生近40人,流失率高达10%左右。

(二)教师管理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上出现了断层现象。由于组织管理能力、知识水平等各方面的影响,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千差万别。部分班主任只是带着“我反正能管下这个班”的愿望来担任班主任的。他们对初一学生如何平稳地度过“小学—初中”的磨合期了解不多,对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学习方法欠策略、欠指导。这就势必导致学生对学好各门功课心中没底,以至于出现期中考试30分以下的科目较多的现象。另外,中学阶段主要是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老师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学能力。对学生常规的管理侧重于宏观的监控管理,不像小学那样,将自己全身心地“捆绑”在教室里,学生在课堂、自习课上自由支配时间的机会多了。结果是,由于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差,对班级管理往往失控,再加上初一学生普遍自我管理能力差,他们的行为往往容易失控,要么大吵大闹,要么上蹿下跳,学习效果很差。致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并因此辍学流失。

(三)重形成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的评价体系,导致的结果是“唯成绩论”。在民族地区的部分中小学校,仍存在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各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有关领导的业绩以各位科任教师的成绩为主要依据来评“优”选“先”的现象。这对民族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相当一部分小学,只注重语文、数学课的学习,特别是在六年级,学校利用周六等节假日全方位地补课,加班加点,学生把考试范围内的内容几乎背得烂熟,甚至有的老师让学生背八九篇作文范文,当公式去套用。这样,从入学成绩上看很乐观,数学及格率100%的学校和班级很普遍,语文成绩不及格者几乎没有,而实际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异较大。就是这样,中学每年招收到的初一新生中仍有约8%左右的学生语文、数学两科的总分不超过100分(实际总分为240分)。这样的学生,再加上学习方法、自控能力较差,他们的成绩开始大幅度地下滑。每次考试后,各科均分35分以下的学生约占全年级人数的15%左右,英语、数学成绩均在30分以下的学生占25%左右。这些学习上的后进生,就成了老师“评优选先”、“聘评职称”的“绊脚石”。他们先请家长、接着变成“弃儿”,最后流失。不正确的分数竞争、欠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导致学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家长观念滞后,家、校教育脱节。民族地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人们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家长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高。尤其近年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民族地区家长供子女上学的积极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只能是本地区(一般是委培、定向等录取的)。近年来,本地区各种人才因种种原因已趋于“饱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其他地区几乎没有市场。这就使得许多家长产生了“读书不如做生意”的错误思想,家长的道理很简单:供子女上学的目的是“孩子能考上大学,将来有个好工作,能安稳地生活”,他们想不到“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上来。这样,他们在供子女上学方面,就只能是推一天算一天,十分勉强。如果赶上“家长会”,“学生成绩差或在校违纪需家长配合教育”等机会,他们便顺水推舟,让孩子辍学在家,另作打算。也有部分家长,因经常在外经商,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情况,他们的心态是“只要孩子上学,什么条件我都答应。”这些学生来到学校,讲究吃、喝、穿、戴,学习上不求上进,经常拉帮结派,打架斗殴,逐渐变成了学业和道德品质都存在问题的学生。当他们遇到家庭配合教育时就拔脚外逃,辍学流失。

(五)课程开设单一,校园文体活动少。由于民族地区中小学软、硬件设备较差,在课程设置上有些科目不得不名存实亡。像中学美术课,由于没有美术教师,美术课只好变成自习课,而美术课本则变成了学生的语、数等课本的外封皮;由于音乐教师缺编,音乐课只能是唱歌课,甚至有时连唱歌的条件都达不到;体育课上,1800多名学生的学校,只有两个篮球架、一个排球场地、一个足球场地和两个乒乓球台,体育课无法按课程标准要求去实施。这些课程所强调的正是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情趣。而在这些科目中有特长的学生,往往是反应敏捷、活泼好动的学生,他们本想以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的存在,进而弥补他们在文化课上所失去的优势。但因学校文体活动少,他们的优点被掩盖了,老师们看到的仅是他们的语文、数学、英语……是多少分,而看不到他们给班集体注入的生机和活力。使得这些学生总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从而丧失了上进心,辍学流失在外。

二、对策与建议。

(一)大力宣传,齐抓共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目前学生流失这一严重现象,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心理健康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把育人放在首位,齐抓共管。对义务教育阶段应开设的课程须开足、开齐,尤其是小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未成年人从小就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二)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和相关教师的培训工作。学校应重视七年级(初一年级)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在初一新生入学报到后,学校应该组织召开“新生入学教育会”。入学教育可由学校领导向学生介绍建校史、学校的办学规模、学校的教学优势和劣势、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等,对新生提出要求和寄予希望;教导处通过数据比较,谈谈本届新生与前几届同期新生的成绩对比,分析全县各中学的生源质量,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位置,樹立远大理想;组织有经验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分别就自己所教科目的实际向学生介绍学好各科的方法(尤其是英语),使他们尽快适应中学生活,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有针对性地聘请外校的优秀班主任教师对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就如何组织班级管理、如何科学作息、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对待每门课进行专题培训,使教师的工作一开始就步入正规化,减少工作盲目性。

(三)重视初中教师和小学高年级教师之间的衔接工作。初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每年应到自己学校的生源学区或学校,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加强联系。了解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方式,掌握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以便接到初一新生后,有针对性地教育管理学生。同时,小学高年级教师,也应到中学去了解中学教师的教学管理方式和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以便给自己和学生“松绑”、“减负”,使学生从小养成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习惯,为适应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打下基础。

(四)根据学校实际,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应因地制宜,既要注重形成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把学生从成绩中解脱出来,使他们不再成为分数的追求者,而变为知识的探求者。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他自己的奋斗目标,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用人才。

重视音、体、美、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学,特别是音、体、美。注重音、体、美等科目的教学,对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就给一部分活泼好动的学生提供了用武之地。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样,他们的自信心逐渐增强了,从而使这部分因学业成绩相对薄弱的学生也被吸引到学校中。

(五)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学校应加强“家校合作”,使家长支持学校教育。同时,学校要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家、校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家长会就是一种有效方式。家长会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纽带,是家、校沟通的桥梁。通过家长会,可以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学校应重视家长会,召开家长会,应根据实际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初中阶段,每学期应定期召开家长会一次,不定期召开家长会一次。例如,初一年级应在第一学期开学后的第三四周召开。这次家长会,应由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参加,由学校领导介绍学校的办学情况以及学校的发展概况等;由班主任介绍班级任课教师、本班学生的组成成分,明确学生的责任和家长的责任;由任课教师介绍各科的学习方法,最后由家长发言。必要时提前约定好发言家长,以便顺利进行各项议程。学校应做好记录,尤其是家长对学校管理、班级建设、科任教师的满意程度等方面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应翔实记载。最后签订“学校—家庭双向目标责任书”。班主任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请示学校同意后,不定期地召开一次家长会,主要针对近期班上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家长注意配合的事宜,跟家长取得一致的意见,达成共识。其他年级的家长会也同样,只是比初一年级复杂的是学生到了“危险年龄”阶段,针对学生的生理变化、心理变化,班主任要跟家长取得一致意见,共同教育学生度过危险期,从而全面降低学生流失率。

家、校合作的方式除家长会外,家访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式之一。有时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情况,家访的效果的确如春风化雨,不可低估。总之,家、校合作是弥合家庭与学校的断层现象、调整学生心态的粘合剂。

(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已成为能否完成教学任务、能否输送合格人才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用科学的方法教导学生,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用自己的真爱,赢得学生的信赖。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用一种健全的心态来理解自己的学生,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最终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同时,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先行者,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忠诚实践者。教师应不断汲取营养,夯实根基,博采众长,练就一身真本领,最终成为创造性驾驭教材的能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从而进一步降低辍学率,提高巩固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广河二中、广河县三甲集小学)

推荐访问:成因 初中生 流失 对策 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