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呼唤创造性教育

时间:2023-05-29 13:3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的要: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各国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且不断聚焦于人才与教育。创新人才呼唤创造性教育。要实现创造性教育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即变“受动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变“茧式化”课程为“整合化”课程,变以教师中心为以学生主体。

关键词:创新人才 创造性教育 创造性学习 “整合化”课程 学生主體;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国际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各国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强盛的国力体现为发达的经济,发达的经济需要尖端的科技,尖端的科技依靠创新的人才,最终,竞争聚焦到了培养人才的教育。为了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我国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创新人才呼唤创造性教育。所谓创造性教育,是指在创造性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性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过程。要实现创造性教育必须改革现有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为此,我们认为要实现创造性教育就应从以下三种范式的转变入手。

一、变受动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

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一种滞后的受动性教育,其主要职责在于用固定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及目标理想把个体训练成为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操作者。这种受动性教育把学生束缚在预定的行为、知识、技能框架内,将学生视为机械加工的对象与材料,教师将筛选好的、已“课程化”的、所谓“有用”的知识、技能及行为规范向学生进行强制性灌输,只要求学生掌握、接受,这是一种“传声筒”或“复制器”式的教育,它不仅严重窄化和扭曲了教育的价值、功能及本质,而且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知识创新。

知识的创新与技术发明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因此,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变受动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否则,只认同而不求异,只接受而不创新,只满足于现状而不思进取,即使拥有再多的知识也难以提高知识的生产利用率。受动性学习通过感知与记忆对知识停留在复制与积累的水平上,其教学模式为填鸭式的教、接受式的学。“创造性”学习在不止于认同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从感知、记忆层面提升到想象、思维高度,其教学模式表现为启发式的教、探究式的学,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了大脑是贮存知识的“仓库”,片面地训练了学生的记忆功能,而忽视、忘记了大脑中还有潜力巨大的亟待开发的想象功能。创造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创造性地学,尽可能开发其潜能。“创新性”学习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性提问与创造性解答的能力,它并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一定在学习过程中“生产”出人类尚未取得的最新知识。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教育的一种形式,一方面,学校要尽量营造民主的创造性环境;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变“茧式化”课程为“整合化”课程

课程一向被视为知识传承的手段与媒体。但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并不意味着知识得到了传播就可以获得“收益递增”的效果。因此,在教育领域,需要一种全新的知识观和课程观。

工业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是以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为基础的,科技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与破坏。伴随着与日俱增的工业文明负效应,工业经济时代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文化对峙与冲突。相应地,这种分裂了的文化使学校课程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特定的“茧式”多元化现象。首先是各种盲人摸象式的课程理论之间相互拒斥、以偏纠偏、矫枉过正,从而使课程研制的依据和方法在科学与人文、个体与社会、理性与非理性,以及技术与艺术、定性与定量、普适性与相对性等指标之间形成分歧与冲突,从而导致了单维的课程研制方法形态。其次是受各种偏执、无序课程理论的影响,课程实验始终轮回于“茧式化”的发展轨道。 “茧式化”课程只遵循科学发展的逻辑而单方设科,呈“拼盘型”结构,每一门课程设置或内容只追求其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完美,从而导致课程即学科、科学即课程的错误观念。在课程内容及课程结构的发展上,“拼盘型”课程完全采取垒积叠加的形式,使课程形成了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造成严重的超载现象。尤其是20世纪以来风起云涌的课程改革运动使学校课程频繁在改弦易辙中波动,从而造成学校课程因“头痛医头、脚痛疾脚”的运作机制而混乱不堪、无所适从。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成为社会进步的核心要素及决定性力量。无论从教育内在标准及教育在文化发展中地位的角度看,还是从经济发展的文化背景看,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课程的发展都必须从“茧式”化向整合化转换。所谓“整合化”课程就是将制约课程的各种因素及理论来源融会、加工、升华为复合化的指标规范,使科学与人文、社会与个体、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等指标之间形成具有内在关联性的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建构广博的、综合性的课程形态。“整合化”课程基本要义之一就在于广泛加工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整合化”课程是一种符合教育内在标准的“集约型”课程,它突破了科学文化门类的界限,不仅将相关的、具有内在关联性的内容融合为跨学科的综合课程,而且单一化的学科课程也必须具有综合化的教育目标及意义。

三、变以教师中心为以学生主体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主宰课堂,大多是单向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丰富多元的思维,并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引到自己设定好的标准答案上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是一种渗透着追求与崇尚实用性、科学性、精确性、定量化标准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工业经济时代相适应的“加工式”教育、“注入式”教育、“驯化式”教育必须终结。在创造性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学习实践才能实现。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不是直线式的、被动的反应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也不只是预设的行为目标的达成或规定了的知识的掌握,而是具体化多方面的成效表现;教师不应只是一个灌输者、打分者,而应是一名引导者、诊断者和诊治者。为了更好地实践这一理念,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活动量应适当控制,要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归还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其次,要热忱而真诚地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赞赏学生独特的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对课本质疑,还要鼓励对教师的质疑与超越。再次,教师要与学生开展民主化的对话,并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对话。通过对话,使教学信息进行多向交流,因为不同的人,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理解往往是不一样的。教学中,开展民主化的对话,不仅能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的弊端,树立学生主人翁的意识,还能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合作交流,能相互取长补短,丰富信息,从而获得正确、全面的认识。最后,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创造性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与创造精神。只有教师有了“为创造性而教”的意识和热情,才能培养学生“为创造性而学”的意识和热情。

总之,在世界经济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知识呼唤人才,人才依靠教育,这几乎是大家的共识,但教育怎样向知识经济提供创新型人才却是一个棘手又急待解决的问题,它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赵承福,陈泽河.创造教育研究新进展[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2] 张健,徐文龙.中国教育新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展望[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3] 钱理群,高远东.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推荐访问:性教育 呼唤 创造 创新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