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产业部门投资调整方向研究

时间:2023-05-21 16:36: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供给端改革需要部分过剩产能退出,稳增长保就业需要产业部门深化发展,中国目前的产业部门投资方向急需调整。文章采用投入产出模型,运用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对投资于各产业部门可对应取得的经济效应进行分解测算,结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在实证基础上提出了适应于经济新常态的产业部门投资调整方向,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部门;投资调整;投入产出模型

一、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外界风险和动荡增加,经济已经进入增长的新常态。为应对新的经济状况,中央领导财经小组提出经济的供给侧改革;在“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政府工作目标之一是稳增长保就业。在经济新常态下,既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要稳定经济增长,各产业部门的投资方向就必须要调整。那么,产业部门投资的方向应如何调整,才能达到退出过剩产能同时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这就需要对投资于各产业部门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详细分解,通过投资于各部门的经济效应比较,结合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确定适应于经济新常态的产业部门投资调整方向。

在目前的研究中,一般是通过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来反映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在数据选择上,一般采用三次产业的数据,而不是采用单独各产业部门数据进行研究,因此无法对产业部门投资方向的变迁给出微观细致的判断。而投入产出模型,用数量关系表达了各产业部门间的产业关联关系,由此可以量化对各产业部门进行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影响程度。因此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利用中国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数据,对投资于各产业部门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解测算,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在实证基础上为我国产业部门投资的调整方向提供了建议。

二、 投入产出理论简述

投入产出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 W Leontief)创立,该理论描述了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认为所有经济都是由相互关联的生产投入部门和生产消耗部门所组成,其中任何一个产业部门的产出都要消耗其他部门的产出投入,每一个产业部门的产出也都被其他部门消耗以及用作消费。投入产出分析首先建立在一个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投入产出表是记载生产过程中各产业部门的产出、消耗关系和相关经济总量指标的表格。在投入产出表中,行记载各产业部门的产出和最终使用,列记载各产业部门生产中使用的中间投入和增加值,其中最终使用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组成,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组成。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基础上,再使用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对各产业部门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投入产出数学模型是对各产业部门直接或间接投入产出的关联关系和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进行计算分析的一套数量关系体系。

根据投入产出理论,每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自身的产品过程中,均需要使用本部门及其他部门的产品即中间投入,为了用数量方式反映这种关系,投入产出模型引入了两种系数即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直接消耗包括在生产经营中直接的生产消耗、直接用于管理的消耗、直接用于劳动的消耗和直接用于修理的消耗等,直接消耗系数是指第j个部门的每单位产出所直接消耗的第i个部门产出量的数量,将直接消耗系数按照投入产出表中的产业部门顺序排列而形成的n阶方阵称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而完全消耗等于直接消耗加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间接消耗,它表示产业部门之间的完全消耗关系,是投入产出分析之所以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原因所在。第j个部门的每单位最终使用的产出量所完全消耗的第i个部门产出量的数量,就是完全消耗系数,将完全消耗系数按照投入产出表中的产业部门顺序排列而形成的n阶方阵称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可通过对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处理求逆得来。完全消耗系数相对于每个单位最终使用的产出量而言,直接消耗系数则是相对于每个单位的总产出量而言。

具体而言,当对i部门的投资增加时,i部门的产值将发生变化,i部门产值变动经过产业关联关系对j部门产生影响,j部门的产值对应发生变动,除j以外的其他部门也受到影响相应变动,从而亦对j部门造成影响。依此类推,当i部门投资增加引起产值变化时,j部门总的产值波动为j部门与i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之比乘以i部门的产值变动量。那么,将各产业部门与i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比乘以i部门产值变动量再求和,得出的结果就是因为i部门投资增加所引发的总产值的变动量;总产值变动比率就是总产值变动值除以各产业部门原产值之和。但由于总产值存在着重复计算问题,无法真实反映经济增长的状况,而增加值的统计口径与GDP一致,因此增加值的数据更能确切反映经济变动程度。由各产业部门总产值的变动可以测算出该部门增加值的变动量,该部门增加值变动量等于增加值占该部门总产值的比重乘以该部门总产值变动量。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出各产业部门的投资倍数、敏感度系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本文采用这四项指标以评价各产业部门投资效率,同时结合各产业部门总产值变动量、增加值及增加值各构成项目变动量的测算得出总的分析结果。四项系数指标的计算方法和经济含义在下文中给出。

三、 实证结果分析

1. 四项系数指标的实证分析。根据中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数据,经济中各产业部门的四项系数指标即投资倍数、敏感度系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其中设定投资变动额为原投入的1%。

当i部门得到新增投资时,由此引起的i部门的增加值变动量除以i部门的投资量,就表示每单位i部门的投资额所能引起的经济增长额,该比例称为投资倍数。投资倍数的数值越大,表明i部门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力越大;数值越小,表明i部门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力越小。从投资倍数来看,各产业部门中排名前8位的依次排序分别是,化学工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融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按照投资倍数的经济含义,它表示单个产业部门的单位投资所能拉动的GDP额度,即对以上几个产业部门进行投资所产生的经济增长效果要好于其他部门。从这些部门的三次产业归属来看,我国目前投资效应最高的部门集中在第一、第二产业,投资效应最高的第三产业部门为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这和我国目前所处的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相吻合。

考虑对i部门投资引起的经济增长变动率,当以该数值为分子,以i部门新增投资额除以i部门总产值为分母时,计算出的比例关系为敏感度系数:敏感度系数的数值越大,表示i部门的投资增加对经济总量的影响比其他部门更大。从敏感度系数计算结果的排序看,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是我国目前经济中排名最靠前的8个产业部门。根据敏感度系数的经济含义,这表明相比较其他产业部门,以上8个部门的相同投资比例增加引起的经济总量的变动幅度更大。

考虑当各产业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i部门产品的完全需求,以该数值为分子,考虑各产业部门增加一单位最终使用产品时所有产业部门产品的完全需求,以该需求为分母,计算出的比例关系为感应度系数。在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情况下,说明经济中各产业部门都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的产品时,对i部门的产品的完全需求超过全体产业部门产品完全需求的均值;当感应度系数小于1时,说明各产业部门均增加一单位的最终使用品时,对i部门产品的完全需求低于全体产业部门产品的完全需求均值;感应度系数等于1时,说明同样前提下i部门产品的完全需求与所有产业部门完全需求的平均值一致。再考虑第四种比例关系,当j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产出时,考虑此时j部门使用的经济中所有产业部门产出品的数量,以该数量为分子,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的完全需要量为分子,再考虑所有产业部门增加一单位产成品时对经济中所有产业部门产出品的需求量,以该数量的均值为分母,该比例关系称为影响力系数。该系数表示j部门每增加一单位产出,对经济中所有产业部门的产成品数量所产生的影响程度。这个系数大于1,说明j部门每增加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经济中所有产业部门的产成品数量超过所有产业部门的单位产出所需的产成品均值;系数小于1时,表达的每单位j部门产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系数等于1时,说明每单位j部门产出需要的所有产业部门的产成品数量小于社会平均状况。因此,影响力系数越高,说明j部门对经济的影响程度越高,每增加一单位j部门产出,对经济中所有产业部门产出增长的推动效果就越好。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衡量的都是单个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程度,不同在于感应度系数从产品的使用端衡量,影响力系数从产品的生产端衡量。如果经济中一个产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均大于1,说明该产业部门既能在产品生产需求上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更大的影响,也会受到其他产业部门生产变动的更大影响。中国产业部门中感应度系数 和影响力系数 均大于1的有8个部门,依次排序分别是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由上文总结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两项指标的经济意义可知,它们体现每个产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间的前向和后向消耗关系,说明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以上8个部门的产出对其他产业部门的辐射作用超过平均水平。

投入产出模型的四项系数指标都是测度产业部门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的指标,但它们的重要程度不同。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反映一个产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间的投入消耗和产出消耗。在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下,一些隶属第三产业的部门,往往表现为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相对较低,而投资倍数相对较高,体现为对这些产业部门的投资将取得更高的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若以推动经济增长为目标,对投资倍数高的产业部门进行投资所取得的效果更好。而综合四项指标计算结果看,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化学工业2个部门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它们对其他产业部门的辐射作用位列前茅,同时也是投资经济效应最好的部门。而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在目前我国的经济环境中,投资经济影响力显著,投资引发的GDP绝对值和相对值指标均处于前列。

2. 总产值及增加值的实证分析。在投入产出表中,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四部分之和就是增加值。假设每个产业部门都得到1亿元的新增投资额,则可分别计算这种情况下各产业部门产生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增加值和总产值的数额。根据计算结果,从总产值的影响效果看,我国经济中的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农林牧渔业对总产值的影响最大,表明这些部门的产出更多地为其他产业部门使用。但只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属于第三产业,这说明在当前的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而第三产业相对表现较弱。此外这些部门中一半属于原材料生产部门,说明目前经济发展模式有所调整,但经济增长对原材料投入的依赖性还比较强。

增加值的四个组成部分表示GDP的不同分配和构成。在各产业部门中,从劳动力报酬来看,农林牧渔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的劳动力报酬在增加值中的比重最高,这表明投资于这些产业部门所产生的GDP归属于劳动力的部分比较高,归属于政府和企业的部分相对较低。从生产税净额的角度看,批发零售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生产税部分比重最高,说明相对其他部门,投资于这些部门产生的GDP中归属于政府收入的部分相对更高,对政府生产税收入的影响更大。而从营业盈余来看,金融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所占GDP的比重相对更高,说明这些产业部门的GDP中归属于企业的部分更高,对这些部门的投资更能促进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邮政业的营业盈余为负数,体现出该部门的准公共品特征。

四、 结论与建议

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其中列出了对投资过多、产能过剩行业的负面清单,明确对负面清单中的行业实行限制或禁止准入管理,对众多行业划定了投资红线和准入门槛。因此今后投资于各产业部门时,应结合上述规定,暂停对负面清单中记载行业的投资、甚至寻求对应行业的产能出清。

1. 单纯从投资倍数的计算结果看,化学工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融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几个产业部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更强。但是,投资倍数的实际含义只能表明,投资于投资倍数高的产业部门所产生的增加值(GDP)的数额更高,但它并不一定表示投资的经济效益更高。产业部门的关联性决定着,各个产业部门构成一个整体,进行产业投资时不能过度投资于某单个或几个产业部门,投资过度失衡将易导致重复建设加重过剩产能或形成新的过剩产能。

2. 综合投资倍数、敏感度系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四项指标,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化学工业2个部门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最重要,它们的投资经济推动力最强,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力表现也非常优异。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农林牧渔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在我国经济环境中,投资经济影响力显著,投资引发的GDP绝对值和相对值指标均处于前列。但要注意的是,产业投资必须以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为首要导向,需要与国家政策相符合。虽然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在我国当前经济环境中对其他产业部门的辐射作用强、投资经济影响力好,但上述行业已经产能过剩,并列入了4月13日出台的“负面清单”,因此在未来不仅不能对这两个产业部门扩大投资,反而需要寻求这两个部门过剩产能的出清。

3. 从增加值的四项构成所表示的经济意义来看,其中劳动者报酬占比较高的产业部门,表示经济产值中分配给劳动者的部分相对较多,那么从调整收入分配、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从而保证经济增长的内在推动力角度出发,就很有必要增加劳动者报酬占比较高的产业部门的投资,典型如农林牧渔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融业。其中投资于农林牧渔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我国经济二元化结构,扩大消费能力提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秦学志,张康,孙晓琳.产业关联视角下的政府投资拉动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9).

[2] 张晓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2).

[3]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和制度效应——基于一个随机前沿模型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2).

[5] 栾大鹏,欧阳日晖.生产要素内部投入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2012,(6).

[6] 袁象,孙世美.基于产业联动理论的长三角海洋产业发展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6,(4).

[7] 朱宗尧,李宁,王建会.上海现代信息服务业关联效应与波及效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2,(9).

[8] 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1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13BJY002)。

作者简介:毛程连(1969-),男,汉族,浙江省台州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凌云(1984-),女,汉族,安徽省铜陵市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

收稿日期:2016-08-17。

推荐访问:常态 方向 部门 调整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