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警察院校学员观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05-19 17:12: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通过对观察力在公安工作中重要作用的论述,提出警察院校学员观察力培养的方法。观察力培养的方法可以从要求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有顺序有系统地进行观察、善于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的一般方法开始,突出警察职业要求,即观察要与积极的思维相联系、练习观察细微末节的能力、善于从观察对象的外显行为洞察其内心世界的方法培养警校学生的观察力。

【关键词】警院学员 观察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TD3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243-01

警察院校是培养和训练人民警察的摇篮。人民警察是保卫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重要的工具,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工作性质决定了警察多从事危险而紧张的工作,这就要求人民警察必须具备较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有更好的心理品质,才能保证顺利完成公安工作,尽职尽责。因此,警察院校应重视加强学员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保证学员上岗后能很快适应警察职业的特殊要求,进而保证为公安机关输送大量的合格人才,实现公安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个人的心理品质是由感知觉、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多方面共同构成的,笔者仅就观察这一心理品质,谈谈观察力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培养警察院校学员的观察力。

1 观察力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一种有意知觉,人的观察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观察能力上,观察力是指人迅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待方面的知觉能力。警察的观察力是指在公安工作中所形成的洞察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观察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警察工作成效。警察的观察力既表现在对显性异常信息的捕捉,也表现在对隐性异常现象的感知,并且深入到对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的认识,即见微知著,由表及里。警察工作中的现场勘查、搜查、跟踪、巡逻等工作均离不开观察。

同时,具有较高的观察力也是警察有效地自我保护,减少不必要的流血牺牲的重要保障。现代犯罪,尤其是随着暴力性犯罪的加剧,警察面临致致死的危险性空前增多了。据统计,仅1990年以来,全国就有5000多名民警英勇牺牲,10万多民警光荣负伤。在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中,全国公安系统出动民警中,有9名民警以身殉职。2008年7月1日,歹徒闯入上海市闸北区公安分局持刀袭击警察,导致6名警察死亡的恶性事件的发生。我们认真分析一些案件处置过程,就会发现有些牺牲和伤残,本来面目可以避免的,但由于不具备较高的观察力,忽视了某些细节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因此,在校期间对警校学生进行观察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2 警校学生观察力培养的方法

2.1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的一般要求与方法

2.1.1 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明确与否,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目的明确,就可以把感知觉组织起来,有的放矢地观察对象。反之,漫无目的的观察就会无所收获,或收获甚少。观察时除有明确的总任务,还应提出局部的具体任务。例如,给学生案例,让学生分析案情时,应明确总的目的是弄清事件的性质,通过阅读案例,具体分析该犯罪的构成要件及细节。

2.1.2 培养学生有顺序、有系统地进行观察

有顺序、有系统地观察,其目的是要做到观察更加全面、细致、客观、周密,既不遗漏又不重复,这些观察特点,正是警察职业的特殊要求。

2.1.3 培养学生善于整理和总结观察的结果

在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时,应要求学生要边想边看边记,事后加以整理和总结,基于可以和其它有经验的观察者对比,找出自己的差距,不断改进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质量。一个较好的观察笔记报告要具备使没有亲自参加观察者看后能一目了然,能作为考查的依据,并能直到证明作用等条件。

2.2 警校学生观察力培养的职业要求

观察力的高低,对警察至关重要。对警校学生观察力的培养除遵循以上所说的一般要求与方法外,还应为将来的警察职业从以下几个方面锻炼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2.1 观察要与积极的思维相联系

观察作为一种有意知觉,在开始前要求提出目的,拟定计划,为使观察更细致、更全面,在观察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思维和言语的活动,所以又叫“思维的知觉”。这就要求人们进行观察时要善于动脑筋,善于提出种种问题。在有意培养学生观察力时,活动的组织者可以在每次活动中先提出若干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逐渐培养学生自己提问题、多提问题,让他们带着头脑中的疑惑去提示谜底。善于提出问题就可以使人观察时带有积极的意识倾向,可以使观察的目的更加明确,注意更加集中,判断更加敏锐,思维更加活跃。所以说,只有与积极思维相联系的观察,才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洞察犯罪的意图和动机,及时捕捉瞬间线索,及时把握战机。

2.2.2 练习观察细微末节的能力

能否从细微末节中找出突破口,是衡量观察力强弱的标志。观察能力强的,可以将一把伞、一根头发、几种烟头、几滴水珠以及车船票、邮戳、纸条等细小痕迹纳入视线,从中挖掘侦察线索,寻找突破口。反之,再有用的物证也会白白放了过去。细微末节本不好觉察,相似的细微末节更不好观察,因此,在破案实践及日常生活观察训练时,可采用把两个相似物相对照,加以区别。例如,区别两上相似的指纹、两种相似的步伐,两张相貌相似的照片。经常有目的的观察相似客体,找出他们的差别,持之以恒,观察能力必定会有所提高。

2.2.3 善于从观察对象的外显行为洞察其内心世界

人的行为是由内心支配的,犯罪行为的原动力是犯罪动机。警察若要侦破犯罪行为,识破犯罪心理,就要学会由犯罪人的外显行为,洞察其内心世界,提示其犯罪动机。虽说心理现象是内心活动,内心活动这种无形的现象有其较大的隐蔽性,但是心理现象又有外露的一面,因为人的内心世界总要通过人的动作、表情、生理变化表现出来。如“手舞足蹈”、“喜形于色”、“面红耳赤”、“热血沸腾”。因此,要培养学生自觉对观察现象“察言观色”,进而了解到人的内心世界。

如何做到察言观色,亦有个技巧问题,作为警察,最好的方法是注意眼神和注意行为反常。首先,注意眼神。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秘密,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观察他的眼睛,眼睛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尤其眼神最能反映瞬间的心理状态。如果碰到一个人左右环顾,并用余光测试民警,这个人就可能有问题,因为从其眼神中看出此人可能正处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心态,这恰好与“作贼心虚”的逃犯心理相吻合。其次,注意行为反常。一个人的动作乃至行为习惯是长期形成的,同时还受着文化素质、职业身份、家庭环境及社会传统习惯的影响,形成了与之相符的行为规范及行为习惯,这些已有的行为动力定型的自然流露就是常态,反之就是行为反常。如果一个人的言行违反其外表身份,他的举动就算反常的了。如夫死妻哭而哭声不悲,作为一名警察就应当判断眼前的女人行为违反社会常情,要有决心弄清假哭的真相。

总之,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是观察成功的条件,警院学员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越精、越博,观察的收获就越大。因此,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观察力,不但要掌握方法,更要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警察。

参考文献

[1] 王洪山著.警察心理学.群众出版社,1991年.

[2] 现代巡逻警察素质.编写组.现代巡逻警察素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

推荐访问:学员 警察 院校 培养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