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诗词的教学

时间:2023-05-10 09:00: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诗词,人们称它为思维的花朵,装点人们生活的奇葩。中学课本里的几十首诗词,首首美玉,句句矶珠。对这些诗词的教学,我们不能只流于疏通语句,落实字词,而要从整体出发,指导学生品味赏析,咀嚼诗词丰厚的审美意蕴。指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了解背景,知其为人

诗人不同的身世遭遇,不同的文化熏陶,不同的写作背景,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不同的创作契机,于是就有了诗词不同风格流派,不同的文化哲学意蕴,孟子说:“颂其 诗,读其书,不知其之可乎?”所以,对诗词的鉴赏,必先晓其为人,知其背景,否则,望文生义,随文解义,会闹出笑话。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咏雪题材,但相比之下,意境不同,感情迥异。一首出自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的笔下,纵横千万里,雄视几千年,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一首是旧时代边关戍将的送别之作,边塞异地奇寒异境尽纳笔端,气势飞动却充满无限怨怅之情。

二、创设氛围,品赏情味

通过创设情感氛围的方式可以尽快调动学生的审美知觉,为进一步体会诗词的“弦外之音”,“象外之意”打下良好的基础。可通过妙语导入,引导学生进入一种遐想的天地;还可通过诵读怡情去获得感性上的顿悟与发现。如我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是这样导入的:“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能启发人的与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如玉盘的明月,他的思绪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学们,当你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时,你是否也会思念身在远方的亲人呢?”教师情到深处的话语,使课堂立刻沉寂一片,教师再用充沛的感情范读全诗,以情来感染学生。这是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好词,这种美,不通过反复诵读是难以体味出来的。

三、品味语言,含英咀华

诗词是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因此,对诗词的鉴赏,最终必须对语言形式进行分析鉴赏,通过对作品语言具体性,形象性的体悟和把握,达到对诗词特有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深层理解。具体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根据诗词语言有形象性,跳跃性的特点,通过对关键词句的赏读,以点带面,了解作品的结构艺术,弄清其组合及脉络。如我教王维的《使至塞上》,就围绕“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字和“圆”字来引导学生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红楼梦》里的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找不出两个字来。”可见,这两个字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通过对这两个字的赏析,就能感受到这两句诗的画面感。

第二,体会客观景物在诗中的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托物寄情,以景写意,是诗人惯用的手法。因此,鉴赏诗词,就要理解客观景物在作品中的象征,移情,烘托等艺术功用,挖掘它们所包含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第三,从品鉴作品的风格入手,培养学生意会言传的审美能力。诗词风格是通过作品的语言以及借以表情达意的景物的色彩,态势,性质等表现出来的。《沁园春·雪》之所以给人以阳刚之美,是因为时空视野开阔,物与神游,其语言掷地有声,气魄非凡。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具有阳刚之美,是以角弓不控,铁衣难着,瀚海阑干,愁云惨淡而写意的。全诗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收文,无限的关爱,凄冷,怅惘之情尽在其中。把握了作品的风格,也就能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意蕴。

四、联想开拓,再造诗美

为考查学生对诗词美的领悟力和洞悉力,检验学生对诗词的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加深学生对美好诗歌的深刻印象,我们可采用各种方式,指导学生对原诗进行美的创造。如试试古诗今译,要求译出音乐美、意境美。引导学生学习诗歌评析性文章,提供资料,让学生试写诗评或者改写原诗。如可以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改成散文,将《石壕吏》改成记叙文,等等。

指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领悟力、洞悉力和想象力,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作为语文老师,在进行诗词教学时,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推荐访问:诗词 谈谈 初中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