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德育理念改革探究

时间:2023-04-24 10:5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五年制高职德育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构建 “社会性德育”理念,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开辟五年制高职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德育理念 改革 社会性德育

课 题:本文系基金项目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五年制高职德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以菏泽家政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为2015324)研究成果。

目前,五年制高职德育教学面临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德育课程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德育实效性不强,无法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五年制高职德育理念要革新。

一、“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认为人生来就有潜在的自我实现的本能,这种本能在条件具备时便能向前发展,最终实现自我完善。所以,德育实施者的角色不再是主体,而是主导者,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充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条件。

二、德育资源的社会性:“二类资源”,即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

五年制高职德育资源涉及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二大类。

课堂资源包括教育者提供的道德知识和其他的道德信息,创造的德育环境和氛围。

课外资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学校内的资源;二是受教育者家庭成员的道德言行、和谐的家庭关系、家风家训等德育资源;三是受教育者实习实训单位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单位文化等德育资源;四是社会大环境中对学生德育有影响的各类资源。

三、德育实施主体的社会性:“三位一体”,即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组成德育综合体

德育是高职学生社会化和主体化的过程,即个体思想道德社会化和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德育实施主体是广泛的。因此,学校只是德育实施重要的而不是唯一的主体,家庭和社会也负有德育主体实施责任。

四、德育目标的社会性:“四项目标”,即知识、情感、意志和行为

德育面临的困境,部分应归咎于德育目标不明确。学校的德育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道德能力。学生的道德能力不仅包括掌握德育知识的能力,还包括道德情感培养能力、道德意志训练能力和道德行为执行能力,它们分别是德育的基础、核心、关键和归宿。

五、德育过程的社会性:“五个统一”,即政治与思想、育德与育才、知与行、自律与他律、教育与就业的统一

一是政治与思想的统一。我国高职教育要求“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必要的文化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德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也要进行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制度。

二是育德与育才的统一。在学校管理和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坚持育德与育才相统一的价值理念,德育和智育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育德与育才统一”的育人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将德育植根于智育中,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同时,要了解和踐行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为将来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奠定基础。

三是知与行的统一。五年制高职德育在坚持传统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德育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德育实践中运用、体会、升华理论,让理论入脑、入心、入行。

四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五年制高职德育过程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既要强调学生对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遵守,又要注重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既要提升德育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要重视德育实践课程的意义。

五是教育与就业的统一。首先要加强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还要创新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开展创业教育;最后充实学生在实习和实训期间的道德教育。

(作者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推荐访问:德育 高职 探究 理念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