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逸仙主题报告,罗丽【精选推荐】

时间:2022-08-06 09:48:02 调查报告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逸仙主题报告,罗丽【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孙逸仙主题报告,罗丽【精选推荐】

 

 革命伟人孙逸仙孙中山名文, 字逸仙, 1866 年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因他后来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 曾化名“中山樵”, 故名孙中山。

 孙中山之所以被称为 20 世纪的历史伟人, 是因为其对中国政治、 思想、 文化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弃医从政,走上救国之路孙中山早年曾人私塾读书, 接受传统教育, 后来在哥哥的帮助下, 先后在檀香山、 香港和广州等地上学, 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 眼界大开。

 21 岁时, 孙中山进入香港西医书院学习。

 他博览群书, 手不释卷, 五年后以全校最优的成绩毕业。

 随后, 他先后在澳门和广州等地行医。

 这时, 他认为“医国” 比“医人” 更重要, 便“借医术为人世之媒”,联络有志改造中国的仁人志士, 寻求救国的途径, 开始从事政治活动。

 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孙中山上书给清政府要员李鸿章, 提出自己富强中国、 发展生产的系统主张。

 但是, 他既没有得到答复, 也没能见到李鸿章。

 孙中山意识到, 通过上书请愿的办法来改革中国的政治是行不通的。

 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上书受挫使孙中山毅然抛弃改良幻想, 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

 甲午战争爆发后不久, 他来到檀香山, 开始在当地华侨中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活动。1894 年, 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于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在《兴中会章程》中, 他明确指出兴中会的宗旨是“振兴中华”, 并把斗争纲领概括为“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兴中会的建立标志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第二年, 他在香港建立了兴中会总机关, 积极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由于有人告密, 这次起义没有正式发动就失败了, 遭到通缉的孙中山从此开始丁长期的海外流亡生活。

  1905 年 8 月, 孙中山以兴中会、 华兴会为基础, 联络光复会部分成员, 在日本东京成立于中国同盟会,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孙中山被推举为同盟会总理。

 他亲自制订章程, 以“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作为同盟会政纲。

 不久, 他又把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 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

 三民主义政纲比兴中会纲领有了进一步发展, 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尽管同盟会在政治上、 思想上和组织上都存在缺陷, 但是, 它的建立以及革命纲领的提出, 还是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领导辛亥革命,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同盟会建立以后, 一方面,在思想上与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展开针锋相对的论战; 另一方面, 策划、 组织和发动了一

 系列旨在推翻清王朝、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武装起义。

 这些起义因为缺乏群众基础和条件不成熟而失败, 但沉重打击了 清王朝统治, 为辛亥革命的到来作了 重要准备。

  1911年 10 月 10 日, 武昌起义爆发, 各省纷纷响应, 清王朝土崩瓦解。

 正在美国的孙中山听到消息后, 取道欧洲于年底回到国内。

 经宣布独立的 17 省代表投票选举, 孙中山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1912 年 1 月 1 日, 他在南京宣誓就职, 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宣告诞生。

 同年 2 月 12 日, 清朝宣统皇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 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 公布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和法令。

 1912 年 3 月,他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

 它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 原则, 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它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 赋予国民自由权利,这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仅仅三个月时间, 在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 于 1912 年4 月 1 日宣布辞职, 将临时大总统职务让给旧势力的代表人物袁世凯。

 从此, 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场革命最直接的结果, 是通过暴力方式, 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这是一个伟大创举, 也是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

 为争取国富民强而奋斗, 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 孙中山认为, 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 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 接下来就可以一心一意地致力于民生主义了。而实现民生主义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 孙中山对此满怀信心。

 他把实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业上, 尤其是铁路建设方面。

 他还亲自担任全国铁路督办, 到处发表演讲, 表示自己计划在十年之内, 修建二十万里铁路, 使中国早日富强。

 袁世凯在接替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之前, 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要忠于共和。

 但是在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后, 很快便撕下了民主共和的伪装, 向革命党人举起屠刀。

 1913 年 3 月, 袁世凯在上海制造血案, 派人刺杀了主张议会政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宋教仁。

 随后, 又与西方财团签订了 2500 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 合同, 用来购买军械, 扩大军队, 准备镇压革命力量。

 残酷的事实使孙中山等革命派从陶醉中清醒过来, 再次举起斗争旗帜。

 1913 年 7 月, 孙中山组织发动了讨袁的“二次革命”, 但很快失败。1915 年, 袁世凯复辟帝制。

 为此, 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 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以换取

 帝国主义的支持。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反袁护国运动。

 孙中山等革命派积极参加了这场运动。

 在全国人民的反对下,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并在人民的唾骂声中, 结束了可耻的一生。

 袁世凯死后, 北洋军阀分裂为直、 皖、 奉三大派系。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把持中央政权, 不仅出卖国家主权, 还拒绝恢复象征民主共和制度的《临时约法》 和国会。

 为反对段祺瑞的卖国独裁统治, 维护《临时约法》, 孙中山于 1917 年发起了第一次护法运动, 并在广州召集非常国会, 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他担任大元帅。

 由于遭到滇、 桂军阀的排挤, 护法运动很快失败。

 但是, 孙中山没有气馁, 继续探索中国的出路。

 1920 年底,他返回广州, 重新组织军政府, 发动了第二次护法运动。

 两年后, 由于陈炯明发动叛乱, 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孙中山的思想转变, 促成国共合作捍卫共和斗争的屡屡失败, 给孙中山带来极大困惑。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五四运动的爆发, 使孙中山受到很大的鼓舞和启发。中国共产党给处于困境中的孙中山以真诚帮助。

 第二次护法失败以后, 孙中山避居上海, 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等多次与他接触, 说明中共主张, 商讨合作事宜。

 这使他逐渐认识到,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是革命的坚定力量。

 孙中山排除一切阻力和干扰, 适时作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政策转变。

  1924 年 1 月,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 确定了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组织革命政党, 发动武装起义, 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 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 功载千秋, 万古流芳。

 孙中山的博爱, 即“我汉人同为轩辕之子孙, 国人相视, 皆伯叔兄弟诸姑姊妹, 一切平等, 无有贵贱之差, 贫富之别, 休戚与共, 患难相救。” 这种博爱不仅表现在他的宽容广大的胸怀, 而且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道德。

 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是他的精神遗产中的瑰宝, 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炎黄子孙神圣的历史使命, 也成为我们两岸中国人共同的追求和责任。

 孙中山明确指出, 谋求国家统一只有用兵力去征服和用文治去感化这两种道路, 也就是只有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两种方式, 但他主张国家统一最好采用和平方式。

 1923 年 1 月, 他在《和平统一宣言》 中说:“文窃以为谋国之道, 苟非变出非常, 万不获已, 不宜轻假兵戎, 重为民困。” 并且孙中山明确指出, 我所主张和平统一的办法, 是召开一个国民会议。

 孙中山与历代反抗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英雄和同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显著不同之处在于:

 一是通过其他方式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 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与

 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 从 “以民为本”的宗旨出发, 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基础学说, 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 从国体、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设想和规划, 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 二是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 终其一生, 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 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 面对满清朝廷的通揖、 反动军阀的围攻、 帝国列强的威逼、 维新保皇派的论战、 阵营内部的叛乱、 同党战友的分歧, 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 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 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愈挫愈奋, 再接再厉”, 不屈不挠, 战斗不息; 三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 的崇高精神境界, 从建立兴中会、 同盟会, 发动广州、 惠州、 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 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 举行二次革命, 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 组建黄埔军校、 实施国共合作, 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抛却个人名利, 彰显博大胸怀, 大公无私, 一生操劳,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孙中山的理论学说、 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 可说是独秀一枝前无古人, 也正是由于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革命理论的宣扬, 才使得广大中国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走出对民主共和的“反动” 政治思想认识误区, 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 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即便是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 也是在孙中山工作的基础上才得以发展。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活动领导人。

 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 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尽管孙中山也有种种缺点, 但是, 作为站在时代潮流前面, 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 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 他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

 之所以将孙中山先生称为一个伟人, 因为孙中山先生是和平统一的国父, 平等博爱的表率, 民主共和的先驱。

推荐访问:孙逸仙主题报告 罗丽 孙逸仙 精选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