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上的宣传画(二)

时间:2023-06-21 10:12:02 党史学习 来源:网友投稿

《念书好》

在解放区的宣传画作品中,出现最多,也最为重要的一类题材,是直接描绘和反映在解放区这片明朗的天空下出现的“新的时代”、“新的世界”、“新的中国”的生活题材,被老百姓称为“新年画”。正是这类作品,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从事生产劳动、合作化运动、拥军爱民运动等,不仅密切配合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斗争的需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旧年画的革命,更是把一种基层的民俗文化提升到社会政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当时的美术工作者在创作时,常常是在旧年画的基础上进行形象的置换,首先利用旧年画版子加上革命的标语口号,如在灶王爷的版子上把“一家之主”改为“一家民主”,把两边的“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改为“天天做好事,人人都旺祥”。后来则进一步把旧年画中的美人换成劳动妇女,将圣贤换成战斗英雄,通过这样的置换突出了“新”字,既照顾了老百姓旧有的审美情趣,又发挥了新年画的政治教育和宣传功能。

江丰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宣传画《念书好》就是这样一幅典型作品。其画面表现方法仍然沿袭了传统年画的勾线、套色技法,人物形象也是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头娃娃,但其衣着装束则是新时代的儿童,背着书包,拿着笔、算盘等,典型地体现了“按着内容的需要,采取其中好的地方,加些老百姓可以接受的新的成分”的创作原则。

《人民代表选举大会》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正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在为后来新中国的建立积累经验,在各个领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与试验,创建了一系列能使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社会制度和新的体制。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解放区的美术工作者们,以艺术的方式,对解放区的性质——明朗的天——给予了创造性的形象表达与阐释。在解放区的宣传画作品中,才有了大量反映土地改革和党的方针政策的题材出现。至今留给人们深刻记忆的优秀作品有:力群反映大生产运动的《丰衣足食图》;邓澍表现边区扫盲运动的《学文化》;以及沈柔坚的《庆功图》、洪波的《参军图》、施展的《新年劳军》、彦涵的《开展民兵爆破运动》、以及力群的这张《人民代表选举大会》等。

力群1933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40年到延安,任教于“鲁艺”。不同于传统年画的是,这张宣传画场面较大,人物众多,因此,作者借鉴了西画中焦点透视的构图方法,把人物分为几组,分别表现选举过程的不同阶段,又巧妙的利用画面上方的条幅,把多组人物贯穿起来,使画面气氛既热烈又统一,并且作者能根据众多人物的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付与不同的表情和动态,却同样传达出当家作主行使选举权力时的喜悦心情,体现了作者的写实主义高超技巧。

《清算图》

解放区的宣传画艺术中,新四军的宣传画也很好地起到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战斗作用。1938年新四军军部迁移至南昌后,就组建了战地服务团美术组。新四军的美术工作者,也像其他解放区的美术工作者一样,研究和学习民间美术,吸收民间美术中的“窗花”、“挂浪”、“门画”等艺术形式,为创作新的作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为了培养艺术人才,满足抗敌宣传工作的需要,1941年新四军在盐城成立了鲁迅艺术文学院华中分院,莫朴任美术系主任,教员有许幸之、刘汝醴等。

莫朴1933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曾参加“上海国难宣传团”,赴华北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清算图》是莫朴在战争年代的代表作。这张宣传画的人物也较为众多,表现了在党的领导下,翻身作主的穷苦人民参加土改,与地主清算受苦帐,进行面对面斗争的场景。有意思的是,莫朴首先曾以油画为手段创作了一张《清算》,很显然,为了配合批量复制和张贴的需要,作者又在此基础上创作了木刻彩色套印的宣传画,前后两幅作品的构图基本未变,而宣传画更加注重了色彩的亮丽鲜艳,人物面部也没有过分强调光影效果的“阴阳脸”。充分体现出来自大城市的艺术家们,虽然有深厚的西画功底,接受了正统的美术教育,但当他们来到解放区后,尤其是学习了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主动转变思想,普遍加强了群众观点,纠正了过去容易脱离实际的倾向。《讲话》之前,解放区的文艺家们的作品虽然在内容上也是歌颂陕甘宁边区的,但由于在风格上有着比较刻板的欧化倾向,老百姓不认账,他们不喜欢油画、木刻画中人物的“阴阳脸”。学习了《讲话》之后,美术工作者们开始向民间学习,向年画学习,从而使他们的作品逐渐脱离了“欧化风”,具有了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很快赢得了解放区老百姓的喜爱。

推荐访问:宣传画 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