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3-06-21 13:06:01 教育整顿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200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要求“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这些都表明国家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

意大利蒙台梭利提出:秩序的敏感期是2~4岁,社会化发展敏感期是2.5~6岁。可见,幼儿期是一个人礼仪行为养成的重要时期,此时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对于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培养人的教育,良好的礼仪教育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院开展礼仪教育至今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幼儿的行为规范性有了较大提高:入、离园时主动与教师问好、道别;吃饭喝水时秩序井然;与同伴关系更加密切;有初步的责任感等等,园所的风貌也有了很大改变。如何在现有基础上使幼儿的礼仪教育更具实效性呢?我们认为应该:

一、在幼儿园教育上

1.细化目标设置,方便操作执行

据已有实践经验来看,目标设置越细致具体,目标的执行相对越容易,礼仪教育也如此。因此应该设立具有层次化和针对性的目标,使教育实践更具有可操作性,如下表所示,可从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设立3~6岁幼儿礼仪教育培养目标和3~6岁幼儿礼仪教育内容细则,并按小、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对目标进一步细化,使礼仪教育目标更具层次性与科学性,方便操作执行。

通过这样的方式细化礼仪内容,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避免了礼仪教育中不同内容彼此混淆模糊的情况,能更明显看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

2.创设礼仪环境,营造文明氛围

环境作为“隐性课程”资源,对幼儿文明礼貌素养的发展、文明语言习惯的形成,具有非常显著的熏染和陶冶作用。

(1)在幼儿园大环境中,应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观察和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利用可利用的角落、地方,形成礼仪教育的良好文化环境。例如,将礼仪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以及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用语等做成宣传窗,悬挂幼儿园各处醒目的地方,积极暗示幼儿和教师运用礼貌用语;另外,可以将反映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的生动有趣的喷塑宣传画张贴于走廊墙面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影响幼儿的言行。这些提示语和宣传画处处彰显礼仪,幼儿园的大环境处处呈现文明礼仪教育元素。

(2)在班级小环境中,应充分利用主题墙和区角环境的作用。教师应依据幼儿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特点认真规划班级教育环境,创建优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例如,教师可开辟礼仪教育的主题墙,设置“礼仪宝宝”、“礼仪之星”,将行为表现较好的幼儿的照片贴在礼仪主题墙面上,来鼓励幼儿养成礼仪行为;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在睡房、卫生间、区角处制作张贴图文并茂的文明礼仪提示语和礼仪小儿歌,让幼儿学习不同环境应有的礼仪言行,通过这些方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礼仪环境,营造文明氛围。

3.渗透一日生活,注重持之以恒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使礼仪教育达到应有的效果,使幼儿形成初步的礼仪行为习惯,就需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之中,并注重持之以恒。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幼儿每天在幼儿园有学习、游戏以及各种各样事情发生,幼儿礼仪教育应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随时随地进行随机教育。教师要注意把握好随机教育,关注幼儿生活的契机,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教育其他小朋友向他们学习,使幼儿时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此外,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日常交往中出现的不当行为,并及时组织讨论,引导幼儿建立新的认知,提高其判断的能力。教师应根据礼仪教育的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及身心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行为,长期坚持,使幼儿的礼仪认知、情感和行为在反复积累中得到内化,最终形成稳定、良好的礼仪习惯。

4.完善教师素质,树立良好榜样

要实行长期有效的礼仪教育,幼儿园应打造具有礼仪素质的教师团体,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教师礼仪活动方案设计与说课评比、各班礼仪环境创设评比、邀请优秀教师来园进行教师礼仪知识系列讲座、教师礼仪教育试卷测试等方法使教师们知礼后而育礼,形成具有礼仪文化的园风园貌。

另外,教师自身要主动加强个人修养,提高文明礼仪素质,在日常教育中,教师要重视自身的示范作用,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方方面面都表现出良好的礼仪行为举止,发挥积极影响,树立良好榜样。以际行动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文明礼貌言行感染幼儿,影响幼儿。

5.细化评价量表,保障教育效果

幼儿园应制定出各年龄段幼儿礼仪行为规范的评价标准,使评价更具有操作性和标准化,进而评选“礼仪行为小标兵”,使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得到巩固。如下表,依据3~6岁幼儿礼仪教育培养目标和内容制定出行为检测与评估量表,了解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进而建立出人手一份的成长记录档案袋,反映幼儿的进步历程,促使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保持,保障礼仪教育的效果。

(2)教师注意将收集来的幼儿信息进行适当收集处理,为幼儿成长记录档案袋提供信息资料,并及时就幼儿的发展情况与家长联系交流,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做出努力。

二、在家园合力共育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八章四十八条也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要进行幼儿礼仪教育,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品格,幼儿园需要与家庭多沟通联系,共同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努力。

1.更新教育观念,形成家园合力

幼儿家长因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学历层次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在这些不同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中,总有些与幼儿园教育相脱离的,不利于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观念和方法。要想使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把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结合起来,使家长转变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更新陈旧的教育方法,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与幼儿园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以此提高幼儿园礼仪教育工作的效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通过以下途径来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促使家长成为幼儿礼仪行为的榜样示范。首先,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及教育方法,例如开办“礼仪教育专题讲座”、“怎样做孩子的好榜样”来向家长传授礼仪教育的方法,使家长能够注重自身的榜样作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规范孩子的礼仪行为,并学会一些对孩子进行礼仪行为的培养的方法,促使孩子良好礼仪行为的养成。其次,幼儿园可以多利用“家长开放日”把幼儿所学的礼仪言行展现给家长,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礼仪教育的成果,更重视礼仪教育。例如,可以开展“礼仪教育成果展示会”、“亲子礼仪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视,推动幼儿园幼儿礼仪教育工作的开展。另外,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校讯通”向家长宣传评选“礼仪家长”、“优秀家教日记”的事宜,让家长也身入其中,成为幼儿言行的好榜样,促进幼儿礼仪教育的开展。

2.及时沟通联系,达到教育共识

从细节上来讲,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习惯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达到家园教育的互动和一致性。

首先,可充分利用幼儿园宣传栏、广播站、网站等媒体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开展情况和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使家园及时沟通,为实施礼仪教育提供资料。其次,可在家园联系栏中按时张贴班级的“主题计划”和“周计划”,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提醒家长教育幼儿时应注意的问题,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文明、礼仪、习惯教育目标。另外,在日常接送孩子过程中,教师应与家长进行简短交谈,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礼仪表现,多表扬孩子好的行为表现,以建议的方式请求家长配合帮助改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向家长了解在家庭里的行为表现,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当幼儿有出色表现时及时进行家园沟通,通过幼儿园、家庭有效互动形成合力,幼儿良好礼仪品格定会形成。

要把一种文明、礼仪、习惯行为转化为幼儿内在的品质,需要家园的密切配合,形成家园合作,达到教育共识,幼儿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形成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总之,幼儿园应该在环境这一“隐性课程”下,通过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活动,三方共同学习良好的言行举止,使礼仪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推荐访问:礼仪 幼儿 策略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