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工作的依法决策问题

时间:2023-06-09 18:18:02 工作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校依法决策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教管理中的具体体现。高校管理者把握法的精神,确立法的权威,树立法的观念,用法律手段来规范、约束决策行为,将决策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对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依法决策;高校;法制建设;高等教育法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1)-02-0035-01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依法决策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法决策是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多种法律和民主决策程序,作出推进和发展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决策[1]。这是新时期党对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保证深化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要求。高校作为社会的功能性组织,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必须是一个独立的需要接受行为规范的存在体。

一、依法决策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有效性

决策的有效性是指决策能够产生预期的效果。决策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决策的合理性和认可水平。为了保证决策的合理性并且使决策达到一定的认可水平,高校领导者在决策时,就要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体系,它本身就是一定价值观、价值标准的体现,而且是通过国家权力机关为社会制定的具有普遍性和权威性的评价尺度和评判标准。社会主义法律既反映了社会客观规律的要求,又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因此,依法决策是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认可水平的重要保证。决策的有效性还取决于决策的可行性。影响决策可行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决策所需要的资源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法律以权力和义务的规定确认决策所需要的资源来源、种类和数量,保障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使决策过程能得以顺利进行并产生预期的效果。

2.有利于树立决策的权威

决策是高校领导者向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任何决策都是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领导的本质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领导者行使决策的权力,是一种需要他人服从的能力[2]。而一个领导者以权压人,就会丧失民心动摇其权力根基。依法决策把领导决策与法律要求联系在一起,并不是把决策维系于传统或个人魅力。因此,依法决策成为高校现代领导决策的主要形式。

3.有利于避免领导决策中个人感情因素的影响

决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不是只要有了相关的知识和任务,并用先进的方法与技术,精心设计,就能制定出好的决策。由于决策最终是由人作出的,而人是有感情、有倾向的、有利益追求的主体。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领导者的主观因素如心理特征等都是在有限度的理性条件下进行的。依法决策可以有效防止和制止领导决策中的过分个人感情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决策的客观公正性。

4.有利于保持决策的稳定性

决策从本质上讲应当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为了保持决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就必须依法决策,运用法律手段使决策定型化。由于法律本身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除了通过法定程序由专门机关修改、废止外,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即使由于情况的变化决策必须修改,也应使决策的改变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一项决策如果是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任何人包括领导人自己都不得随意改变。反之,就是违法,就必须承担由此而带来的法律责任。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稳定性。

5.有利于提高决策质量

只有健全法制依法决策,使各项决策能够健康有序运行,才能够很好地预防和消除高校活动中的种种弊端,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很好地协调解决高校发展与进步中的各种矛盾,才能及时处理和化解各种不安定因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高校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6.有利于决策行为规范化

依法决策是实现决策行为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它要求运用法律来规范和调整决策行为,使决策行为合法、公正、公开。高校决策者受治于法,才能有效地执行权力,防止少数决策者滥用职权,才能使领导人的言论、决策及领导干部的任免均同法律规定相一致。

7.有利于完善和提高决策者的道德素质

决策者的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形象。决策者的以权谋私往往和违法谋私结合在一起。在法制化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里,高校决策者自觉地用法律来约束和矫正自己的行为,就能不断增强抗腐拒蚀的能力,从而树立高校决策者崇高的威信和良好的形象。

二、高校实行依法决策的具体途径

1.加快立法步伐

不断增强法制的完备性,是实现依法决策的前提。就《高等教育法》来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法制建设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形式。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没有作出详细规定,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对“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规定缺乏明确说明,限制了大学的经营投入渠道和发展空间;对高等学校党委与校长的“领导”与“负责”的规定缺乏操作性;对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权力没有作出应有的规定。其次,法规间配套性差,“高等教育法”在不少条款中留有授权性的规定,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等,在实施中一些重要的,所需依照的“法”或“规定”还未制定;有些出自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存在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再次,大学在教育活动中的权力缺乏保障机制,虽然赋予了高等学校众多权利,但没有规定保障这些权利最终实现的法律救济途径,一旦被侵权,大学没有有效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应该对其中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力变化的条款和内容进行全面修订和补充完善,强化程序立法,提高其严密性。

2.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高明的领导,并不在于不犯错误,而是在于能及时地发现和改正错误,尽量少犯错误。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对那些习惯于“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领导干部进行追究惩处,无疑会大大增强决策者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促进珍惜民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3]。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降低决策失误率。决策责任失误追究制是一种事后追究。其好处是既能达到对决策失误者进行追究处理,做到赏罚严明,又能对其他决策者给予警示,能有效降低决策失误率。建立决策责任失误追究制,一是要明确决策责任,实行决策法制化。二是要抓紧建立和完善与决策责任制相关的包括决策失误赔偿制、决策失误辞职制等一系列的相关制度。对决策失误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和进行惩处[4]。同时,对那些决策正确并取得良好效益的,应该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激励高校决策者们努力提高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水平。

3.着力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

高校的发展和具体运行,如果离开了有效的民主监督,法律和制度的执行就不能得到保障。因此,民主监督是依法治校的有力保障。民主监督的有效实施,能够促使高校各级干部严格依照法律和制度办事,能够防止一些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也能够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5]。因此,着力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应当成为推进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强化学校的民主监督,可以在以下方面加以努力:一是加大各种监督机构的监督力度,即加强党委对于学校监督工作的领导,强化上级部门、纪检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工作;充分发挥校务、学术、学位委员会和教代会的监督作用。二是开辟各种监督渠道,方便师生员工的监督,如开辟校园网、设立各种信箱、建立申诉机构和投诉机制等。三是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扩大校务公开范围,便于师生员工充分了解学校管理的各种信息,实施有效监督。四是建立各级干部向教代会报告工作制度以及教职工参与干部考评制度,使干部的管理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下。

4.不断提升干部的法律素质

干部是高校管理的主要力量,他们在管理中能否严格按照法律和制度办事,关系到依法治校的实施状况。因此,高校干部的法律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依法决策的根本。这些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具有很强的法治观念。一个干部能够自觉地按照法律和制度来管理学校事务,必须确立较强的法治观念,如法律至上观念、民权观念和平等观念,同时必须摒弃人治的观念,如权力至上观念、官本位观念和等级观念。其次,熟悉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一个干部能够依照法律和制度办事,就必须熟悉所处理事务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学校的管理制度。最后,具备依法办事的能力。应当看到,高校管理的事务都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加以规范,实施管理的结果都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因此,管理本身就是运用法律和制度处理具体事务的过程。所以,高校干部必须学会运用法律和制度来处理管理中的具体事务。

参考文献:

[1]戴树源.江泽民决策思想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246

[2] 蒋晓雷.论领导干部的非权力因素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影响力[J]. 职业时空,2008(6).

[3]姜明生.论领导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J].中州学刊,2008(4)

[4]张锡杰等.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J]. 理论前沿,2005(7)

[5]叶明生.确立依法治校理念,提高高校管理水平[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责任编辑:邓文巧

推荐访问:决策 依法 高校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