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鲍小雄

时间:2023-06-22 18: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计世网 独家】(记者 贾鹏雷)亮晶晶的额头,挥舞的双手,镜片后炯炯有神的双眼,怎么都让人想起鲁迅笔下的柔石。

他就是被称为“神人”的杭州人鲍小雄。一个总是喜欢把软件的哲学根源和未来向人们解释得一清二楚的民间软件思想家。

在第四届网商大会上,这位精力充沛、充满激情的“软件思想家”,似乎并不活跃。但一发言,却分外引人注目。

“软件业的真正危机在于,软件不够平民化。” 鲍小雄说,“任何需要花一定时间去学习如何使用的软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软件。真正的软件是软件的使用和识字同步(初级化),软件的应用和智能同步(高级化)的大众化软件。”

“我们要从哲学根源上找到软件的出路,从根本上去解决软件业的危机。”

“不务正业”的生意人

40多岁的鲍小雄一直不愿意强调其职业身份,从名片上看,也几乎找不到其所服务的公司与其气质有什么关系。目前,只知道他任职于浙江东方集团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的某管理职位。无论怎么看,这个生意人都有点“不务正业”的意思。

“20多年的外贸经验,每天和不同类型的客户做贸易,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没有一款外贸软件是真正能解决用户问题的。”

1982年,鲍小雄从英语专业毕业,就一直从事对外贸易业务。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外贸业务和其他业务的主要不同就在于其供应链两端的空间跨度很大。而且其链接的接口向纵向和横向的维度四处扩散,既有企业类,如制造与销售; 又有服务类,如运输、保险与银行; 还有非企业类,如商检与海关; 还有政府类,如配额与许可证等,所以对信息的集成度要求很高。但现有的,包括跨国软件公司在内提供的软件产品,在鲍小雄看来,都不能够让用户在处理多跨度如此的海量信息中实现真正的智能化。

“直到目前为止,在外贸领域,我们所有的外贸软件主要还是集中在内部信息管理、财务、单证等部分,至于销售、服务、采购等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的部分,基本上还是空白,如果有,基本上也是不能实际使用的。”

“1997年起,我开始请人开发软件,后来忍不住,干脆自己去开发外贸软件。”这个过程,在让鲍小雄积累了不少经验的同时,也逐渐明白了软件开发商的苦衷。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鲍小雄在逐渐明白外贸软件核心问题的同时,也洞悉到了整个软件业的死穴——软件开发者和软件使用者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巨大落差。长久以来,IT业中始终存在的矛盾是: 用户试图采用某种软件解决自己在业务中遇到的问题,软件厂商也总是暗示自己的某款产品是万灵药,但当用户和厂商碰到一起之后,却都不能像预想的那样美好。

民间软件思想家

在鲍小雄看来,软件厂商、软件开发者和软件用户的苦恼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而要解决这种苦恼,必须要找到软件的哲学根源。

“联系”与“统一”,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任何哲学流派都离不开这个话题。鲍小雄认为,“联系”是人类思维的起点,“统一”是人类思维的终点,终点之上又是新的起点。

“软件的危机就体现在需求与环境的对立,经验和理性的对立,个性与共性的对立,思维与行为的对立,模式识别与逻辑推理的对立等等。”

在当今信息社会,不是简单地从“对立”中去发现“统一”,而是从事物的“多元性”和“多样性”中去寻找它们的“统一”性,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怎么样去建立一个能够使人们很容易发现这种“统一性”的“联系”平台。这就是鲍小雄的软件思想的哲学基础——即把目前不同体系的专业知识平台统一于具有联系性的综合知识平台上。

几年前,鲍小雄参与一个项目的需求架构讨论会。当时,一位资深的软件架构师在把需求转化为功能时,用原型演示给用户看,有一位对软件并无多大了解的用户,忽然指出了架构师的一个从需求转化为功能的逻辑结构上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逻辑关系。而正是这个小小的解决方案,竟成了该软件公司以后销售产品时的一个亮点。

这让鲍小雄有醍醐灌顶之感。“软件本身并不复杂,最重要的是要在合适的数据之间,建立合适的联系,并通过合适的逻辑关系把它表述出来。”

人们之所以觉得软件复杂,是因为数据之间的联系是因环境而异,而逻辑关系的正确表达又是因人而异,你很难从中找出他们的共性。“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提供一种人们可以自由建立数据间联系、自由地用自己的逻辑去表达出来的规则,这样的软件就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软件。”

“非专业”的软件开发者

在找到了软件哲学的命门之后,鲍小雄开始用自己的逻辑去开发软件。

鲍小雄认为,现在的应用软件体系,是一种基于经验和精英思想的开发思路,强求每个人都要按精英们的逻辑思维方法和经验去建立自我信息的联系。

“软件的历史证明这种思路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 鲍小雄说,这会导致软件开发人员把软件做得越来越精英化,越来越复杂化; 而用户看软件却是眼花缭乱,学习起来越来越困难。

“神人” 鲍小雄着手研发的软件,颠覆了传统软件的思维,引起了一些大型软件公司的注意,尤其是一些大型外贸公司的关注。在他还没有拿出成型的软件之前,浙江的一家大型外贸型公司已经提前预订了这种尚在实验室的软件产品,并提供了资金支持。

尽管这个产品还有许多工作去做,但在记者的软磨硬泡下,鲍小雄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这个“伟大作品”的架构:

该软件由信息、文件、活动、智能、接口5大部分组成,这5大部分可以自由交叉组合,无论是结构、类、元素都可以突破原有的框架,进行跨结构、跨类、跨元素的自由整合。这个软件可以大大提高软件使用者对信息知识的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可以解决知识管理、活动管理中一切涉及到信息集成的问题。在适用环境上,它可以应用到所有的环境中,以某个人的知识管理、活动管理为起点,延伸至组织,社区(价值链) 乃至整个社会的知识管理和活动管理。

用鲍小雄自己的话来说,自己是一个不专业的软件开发者,但是20余年对外贸业务和外贸软件的理解,使得他有机会看到颠覆传统软件哲学思想的必要性。而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自由软件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因为未来,组织的概念将越来越虚拟化,组织的集体化生存优势和组织的短距离信息传递优势将越来越弱化,软件发展的方向会逐步从企业、团体、政府转向个人。“IT业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只有个人用户才是信息产业革命的动力。上世纪末PC的普及、Window操作系统的普及,以及今天的互联网的普及都证明了这一点。”

人物简历

鲍小雄 浙江杭州人,1982年英语专业毕业,一直从事对外贸易业务至今。1997年,开始探索外贸软件开发,致力于从哲学根源上解决软件智能化的理论基础,现任浙江东方集团轻工业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经理。

推荐访问:神人 鲍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