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陶瓷装饰研究

时间:2023-06-22 11:12: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装饰

装饰是一个极为广阔的领域:即“凡是从属于环境,装饰环境的;凡是从属于器物,装饰器物的;凡是从属于工艺制作的。”装饰作为一种中国传统工艺是及具工艺性质,也是制作性极强,在新石器的彩陶装饰、汉代的画像砖、六朝的敦煌壁画、明清的版画中都有所体现,装饰工艺历史悠久。装饰在于表现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技法表现不同的美,以适应不同的环境,起到独特的装饰韵味。在陶瓷上进行艺术加工的各种方式、技法,能提高产品的艺术性和档次,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单色釉、杂色釉(窑变釉、花釉)、结晶釉、裂纹釉、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金银彩、斗彩、贴花、喷花、印花、刷花、刻花、划花、剔花、塑雕等。

德化陶瓷装饰的发展

德化的陶瓷装饰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就烧制的青瓷(三班尖山窑址),从最初简单的线条发展到今天的釉上、釉下、浮雕、堆雕、青花、粉彩、五彩、斗彩、贴花、电镀等,可谓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宋元以来德化日用瓷的大量出口,德化陶瓷装饰也随之发展并兴于清代的青花,没落于民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重新组建德化第一瓷厂,第二瓷厂等,德化的陶瓷装饰得以重放光采,特别是第二瓷厂集中一些陶瓷装饰骨干如陈其章、郑晨钟、陈天宽、林质彬、颜聪敏等致力于器形与图案结合的研究,把中华民族传统的水墨画运用在德化特有的瓷质上,使瓷与画结合的更加完美,七十年代人民大会堂的日用瓷、礼品瓷的器形及装饰画面就源于陈其章等人之手,当时的陶瓷装饰达到一个高峰期,每家瓷厂都有陶瓷装饰工艺师,个个工艺师都带学徒,陶瓷装饰一片繁荣,80年代随着西洋工艺瓷的兴起,国营企业的解体,政府对整个陶瓷装饰行业的不重视,德化的陶瓷装饰于90年代又陷入困境,进入低谷,从事陶瓷装饰的工艺师寥寥无几,但到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市场对陶瓷需求的萎缩,德化陶瓷出口急剧减少,迫使政府重新审视国内市场,急需开拓新的市场已取代在国外失去的市场,国内陶瓷市场营销随之展开,政府又重新关注起传统的工艺,开始对传统的工艺进行包装营销,并投入资金培养传统工艺美术师,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德化职业技术学校相继开设陶瓷装饰这门传统的工艺课程,以现德化昔日的辉煌,使德化的陶瓷装饰具有传统的传承,又有西洋的融入。

德化陶瓷装饰的特点

一 德化陶瓷装饰线条简朴、器形日用化

由于德化的瓷器历来不受官方的青睐,没有景德镇官窑瓷器的豪华与气派,也没有钧瓷的细腻与典雅,没有皇家与士族大夫的追捧,律属民窑,宋元、明清以来的历朝工匠只是追求器皿造型的实用性,画面的简洁。装饰手法线条简朴,器形多为生活日用器皿,以下是德化各个朝代出土陶瓷遗物的特点。

1、一九七六年六月九日德化盖德碗坪崙宋瓷窑址,发掘出土遗物,共采集生活用器标本一千零八十二件,均为白瓷器,有碗、盘、碟、洗、钵、壶、粉盒等十几种器形,以碗、盘、粉盒的数量最多,质量最好,支烧为主。器皿装饰手法内壁多为划刻云水、竹篾和“∽”纹,外壁常压印莲花瓣牡丹或划篦状曲折纹,如粉盒多完整器,都是圆形的,为字母口,盖内不施釉,盒底稍平或为凹,露胎。盒盖一般印有2-3重图案。有以莲荷、牡丹为主体的二十几种花纹。一部分盒底和盒盖凸印有“林立”“前”、“上”、“飞”等文字或花种记号,胎质白细坚致,白釉,或青、或灰白,一部分生烧泛黄。模制,伞形支烧器迭烧。

2、元代约元初至元末百年不到。产品为青白釉和白釉器。如1976年4月25日屈斗宫古瓷窑址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日用瓷器,采集标本六千七百九十三件。瓷器的种类,就其造型来说,有碗、盘、碟、壶、罐、瓶、洗、盅、盒、高足杯等十余种,而每种又各有不同形状的变化,确实多样别致,瓷器的釉色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近乎影青系统的白釉,即青白釉。有的洁净莹润,光泽强,纹饰从釉色中反映出来,显得非常美丽,可说是一种标准釉色。第二种是白釉,有的洁白无疵,滋润莹净。器皿装饰手法:大量使用器外模印法。多见瘦长莲瓣纹,缠枝卷草纹。还有蝴蝶,凤纹,菊瓣纹,折枝牡丹等花纹。部份碗盘内心印莲,龙纹,及菊瓣条纹。如粉盒,都是圆形的,有盖有底,子母口,大小的差距较大,最大的直径18、最小的只有4.3厘米。这类盒盖上的图案花纹变化较多,用各种不同的文字和花卉组成。如“福”、“寿”、“卐”、“寿山福海”、“长寿新船”等。或者专画花卉,如莲花、梅花、葵花、菊花、牡丹等。而每种花卉又有各种变化,雷同者极少。也有一些画云纹、钱纹、凤纹和人物的。盖上的边纹和盒底的纹饰,大多是卷草纹。这些花纹和文字,都是模印阳文,线条比较流畅,反映了当时制瓷匠师们的艺术水平,宋代和元代的制作流程基本一致,装饰手法基本保留刻划、压印等简单手法,画面多见简单划刻线条或压印牡丹、莲荷等。

3、明初由于中原战乱,大量的北方工匠涌入德化,德化的瓷器器皿产生质地变化,由原来的青、白釉釉发展至建白瓷,造型由原来的日用逐渐发展至陈设供器、人物瓷雕和日用器皿。名扬四海的何氏瓷雕(何朝宗)就是明代嘉靖、万历间的能工巧匠,在此期间,他运用揉、捏、雕、刻、镂等装饰手法创作出大量的瓷雕作品,其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渡海观音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由何朝宗所创作的陶瓷装饰手法延袭至今,现已经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可见德化的何氏陶瓷的装饰手法影响极大。明代起的建白瓷装饰由此应用了印花、堆贴、划花和透雕四种手法,因器而异,不落俗套。常见图案是松鹿、松鹤、八仙、螭龙、梅花、盆景和仿古的云雷纹、夔龙纹、饕餮纹等。其中堆贴技法最为普遍,对增强器物的立体视觉起到显著作用。划花技法的应用也很灵巧,除一般花卉图案外,在玩赏品上大多刻划细如蚊足的诗赋文句和印章嵌记,颇具特色,如在酒杯腹部刻“君拍手、我高歌,且进酒,莫辞岁”。“但得酒中趣,莫为醒者待”;在香炉底部刻“周伯香彝”、“子孙永宝”等,反映士大夫阶层的闲情逸趣。透雕作品则比较少见,一般用于笔筒、熏炉、套杯、狮子、洞箫等,极见工巧,弥足珍贵,清初陆廷灿《南村随笔》云:“德化磁箫,色莹白,式亦精好,但百枝中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其声凄朗,远出竹上,不意云梦柯亭之外,有此异种。”明瓷器的装饰手法对德化及全世界的陶瓷装饰的影响起到——牵一发而动身的作用,明瓷器现已成为收藏界趋之若鹜的“新宠”。

4、德化窑的瓷器到清代时,盛行百年的明代建白瓷已经消失,由青花瓷器取而代之。 德化青花瓷器的品种甚多,以日用饮食器皿数量最多,陈设供器次之,有碗、盘、杯、碟、瓶、炉、觚、罇等等,其胎体坚白细腻,釉色或幽清淡雅,或明快浓艳。青花纹饰题材异常丰富,既有山水人物,又有花卉鸟兽、草木鱼虫等等;布局得体,构图简洁,运笔自然奔放,无繁缛堆砌之俗气,反映了民间窑业的朴素品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令人一见而生爱意。各种器物底部都有款识,最常见的是商号名称,如“顺兴”、 “美玉”、“珠玉”、“合吉”等;亦有以画代款识的,如小兔、秋叶、双鱼、火焰等。

二 德化陶瓷装饰构图题材民间化

宋元、明清德化各窑址出土的遗物,都可以看到,德化陶瓷装饰题材都是民间大众身边常见的东西,以及一些琅琅上口的经典民间故事。书生课读”图案是德化青花瓷器中很流行的题材之一。古虬老树之下,回形勾栏旁,一少年学子,席地临几而坐,面前书卷厚叠,案上香烟缭绕,寥寥数笔,勾画了一幅痴情憨态的书生寒窗苦读的情景。

三 德化陶瓷装饰西洋化

德化地处泉州西北角,瓷土矿资源丰富,盛产日用瓷,宋元时期,刺桐港的兴起,海运的繁荣,中西贸易频繁,带动经济文化交流,西方文化很快溶于当地各种领域,德化的日用瓷器也随之发生变化,器皿造型装饰等也逐渐西洋化,大量的西洋化瓷器由刺桐港经海运进入阿拉伯国家及西方国家。但自清朝起由于清廷实行闭关锁国,禁止海上贸易,德化瓷器逐渐淡出阿拉伯国家及西方国家自此延续上百年。

改革开放的春风传遍整个中国,地处山区的德化人,也不甘落后,80八十年代,开拓海外市场先驱温克仁决定为德化陶瓷打开销往欧美市场之路,温克仁的几次出国市场考察,发现西方人喜欢摆设工艺品,而陶瓷工艺品比例最大并带有季节性,随季节变化需求不同的陶瓷工艺瓷器,如圣诞节的圣诞老人、天使;复活节的陶瓷南瓜头;还有一些适应花园的各种造型花瓶、花盆等等。在他的带动下德化掀起一股西洋陶瓷热,西洋工艺陶瓷制品成为国际市场的紧俏产品,吸引了全球各个国家的客商订货并以此带动起德化经济的发展,如今德化的西洋陶瓷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极具规模的西洋工艺品集团公司,如佳美集团、创意集团、为国家创收大量的外汇。

四 德化陶瓷装饰的环保化

改革开发春风满神州,德化瓷器扬四海,经广州商品交易会推介,国外客商直接下单订购,德化瓷器源源不断经各港口出口的世界各地,经济发展迅速,瓷器种类琳琅满目,随欧美市场对商品环保要求,德化的环保瓷器也应运而生,德化三班的各种环保瓷器也研发出来,环保的瓷器经过800-900温度烧成成品,破损瓷器或不满意的瓷器便可直接埋入土壤中,经过3-4年的自然风化,化为土壤,这一环保瓷器风靡全球,如顺美集团公司研发的各种轻质圣诞产品等等。

德化现有2000多家陶瓷企业,且每年以18%以上速度增长。据了解,陶瓷生产过程中约有5%—25%的陶瓷废弃品,由于陶瓷碎片千年难于风化,废弃品难以处理,环保费用高。德化宁昌陶瓷厂职工苏友谊从2001年研究再生陶瓷技术,把陶瓷废弃物回收制成再生陶瓷,使陶瓷企业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甚至可以实现零排放,具有较高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再生陶瓷以废瓷粉末为主要原料,由于废瓷已经过一次烧成,大大降低了烧成能耗,且变型率低,规整度好。据测试,再生陶瓷比普通陶瓷原料成本下降30%,烧成成本下降50%,一级品率达98%以上。利用废瓷加工制成的再生陶瓷工艺品在国外拥有很大的市场,生产前景十分广阔。 据了解,此项技术的使用,宁昌陶瓷厂年创产值1000多万元,纳税50多万元。此项技术被中国第十八届发明展览会评为金奖,也被中国第十六届环保发明会评为金奖。该项技术推广后,可产生3亿元的社会效益。把陶瓷废弃物回收制成再生陶瓷工艺品,既解决了陶瓷废弃品危害环境的难题,又增加出口创汇收入。该项产品问世,便受到欧美顾客的青昧,且在欧美市场畅销,目前已创汇近1000万美元。

五 德化瓷器色彩的装饰

1、宋元的青白釉,前期德化窑的器皿釉色呈青灰,青绿釉之青色较青白釉为深,而较青瓷颜色浅淡。酱褐釉系仿建黑盏,较之建盏胎釉俱薄。施釉至足上,底足无釉。

后期制作工艺有发生改变器皿胎色洁白,胎质细腻,胎壁坚硬且较薄。青白釉呈水青色,积釉处呈淡绿色,光泽较强。白釉滋润细腻,有的呈乳白色,奠定了明代建白瓷基础。

2、明清 此时期的德化青花瓷器白釉质地和青花色调的特点,大体有如下的发展趋势;前期白釉质地洁白微泛淡淡的水青色,青花色调比较肥厚滋润,蓝中泛紫,色彩浓艳,浓重处求铁锈斑点;后期白釉质地白中发灰,青花色调稀薄光亮,蓝中泛灰,色彩淡雅,缩釉处往往呈现崩裂纹。青花 明末清初,德化瓷器,由于窑炉结构、配方原料和烧成气氛的变化,由乳白演变为淡青色的白釉,这种色调很类似当时景德镇的白釉,只是釉光比较景德镇白釉刺目,因而又有“填白”或“甜白”之称。胎骨的瓷土淘洗不如建白瓷精细,加上成份有所变化,呈色由“糯米胎”变成普通的白色或灰白色,质地非常坚实。日本人上田恭辅在其《支那陶瓷之时代的研究》一书中说:“德化窑在明朝时代的产品白釉瓷……胜于白玉”;“从大约十六世纪起,这个白瓷偶然通过葡萄牙的东洋贸易船介绍到西欧以后,……得到全欧洲贵族阶层的欣赏和欢迎,并接受大量的定货。从明末到清初,德化窑轰动一时”。法国学者德拉梅尔在其所著《中国白瓷》中赞道:“若能一睹建白风味,人生已无憾;若能拥有,更是其缘。”国外一些陶瓷鉴赏家推崇其为中国白瓷的代表,称之为“中国白”。

3、民国德化瓷器的发展还是沿袭明清的特点,许游义的瓷雕作品在巴拿马博览会上一举成名,成为民国德化瓷器最有力的见证。民国德化还全方位仿造历代以来的重要瓷器,少量的仿造精细优美,但大部分胎体粗糙,胎釉结合不紧,易脱落。可贵的是民国瓷器较有独到之处的是清朝咸丰年间风行的浅绛彩瓷和民国初年兴起的新粉彩瓷。浅绛彩瓷来源于元代黄公望的浅绛山水画法,把此画法用到了瓷器装饰上,则有别于前朝。新粉彩瓷的特点,是把瓷器当作画板,将以往各朝精细工笔画,特别是山水、花鸟画稍加改编,完全体现在瓷器装饰上,扩大了彩瓷装饰的范围,这种画法成为当时德化瓷器彩绘的主流。

4、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德化陶瓷研究所成立,相继研制出各种釉色的陶瓷,70年代的“红光开电”、80年带的“宝石黄”、90年代的“素彩”,千禧年后的“中国红”等等,可谓是琳琅满目,品种繁多,色彩艳丽。产品一经研制出市,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目前陶瓷产业已经成为德化的支柱产业,为德化的经济发展创造神奇色彩。德化已经成为中国著名的陶瓷产区之一。

德化的瓷器经过唐、宋、元、明、清至新中国的成立以后,陶瓷装饰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传承技艺,又有外来的西洋文化,即讲经济效益,又有环保创意,在代代老艺人的不断的传承、创新、开拓德化的陶瓷装饰定会越来越来发挥出金子般的光彩。

推荐访问:德化 陶瓷 装饰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