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并轨,将会给民族教育带来什么?

时间:2023-06-21 20:54: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高校招生并轨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性、系统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实现同一种招生体制计划、同一条录取分数线、同一批录取、同一个收费标准,逐步达到自费上学、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这一改革,自1994年拉开序幕以来,已有800多所高等院校实行招生并轨制。今年,我国高校招生将全部实现新旧体制转轨。招生体制的这一重大改革,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在招生过程中体现教育公平性原则,即在考生本人条件可选择的范围内,对所有考生按照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从中择优选拔新生。很显然,招生并轨改革是高等学校为主动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转变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所采取的新举措。这一措施,总的来说,是正确的必要的,但是,它也必将给民族教育带来十分严峻的挑战,而且,不久就会表现出来。

首先,实行同一录取分数线,表面看来十分公平客观,但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恰恰是一种不合情理的做法。尽管民族教育是全国教育大系统中的一分子,但我们也不能无视它的各种特殊性,简单地搬用全国统一的招生模式,重蹈“一刀切”、“大一统”的历史覆辙。中国之大,地区差异和民族差异当是不言而喻的。笔者认为,招生工作实行“全国同一录取线”,有违“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众所周知,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是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农奴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虽然有了四十多年的发展,但民族地区的整体发育程度仍然很低,尤其是民族基础教育还十分薄弱,如果这样下去,势必给民族教育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须知曾几度遭到“左”的干扰和破坏的民族教育,到80年代才逐渐恢复“元气”,近年来,虽有一定的发展和提高,但是,如果现在就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教育水平,叫那些刚刚从母语过渡到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与内地的千军万马争夺“独木桥”,未免有些不合情理,其结果是不难想象的。

其次,有人把实行同一收费标准、所有学生都要缴费上大学,硬说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是从国情出发的”。笔者对此实在不敢苟同,且不说是否是国外的经验(就算是成功的他山之石,也未必可以攻中国之玉),就国情而言,人都知道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对巨大的教育投入,国家的确难以承担。但是我们不能也不该回避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人均收入差距甚大,很多居住在山区、牧区的少数民族尚在温饱线上挣扎这一真正的国情。缴费上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可大大地加重了老、少、边、穷地区老百姓的负荷。国家把沉重的包袱平均地卸给贫富悬殊颇大的学生家庭,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应当承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民族工作,恢复和制定了很多正确的方针政策,使民族地区的各项建设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很多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境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哪里有少数民族,哪里就有贫穷落后。毫无疑问,如果现在就实行全国同一个收费标准,那么,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的优秀学生将会因无力缴纳天文数字一般(他们看来如此)的学杂费而被无情地拒之校门外,而那些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农民孩子,连读大学的梦都不敢做了!一言以蔽之,如果无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基础、教育基础等诸多差距,在全国实行“一刀切”的招生模式,那么,520个贫困县的基础教育必将遭到致命的打击,原来就难以提高的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将会“一落千丈”,“到2000年,约占总人口5%左右的特别贫困地区,要普及三至四年小学教育”的要求也只会成为一句空话。因为,这些地区的人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今后,贫穷人家的娃娃没必要读书了,反正读了也考不起,考取了也读不起。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高校招生并轨制应作如下补充完善:

第一,建议缴费要分三个档次六个等级,即: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各为一个档次,每个地区又分城市和乡村两个等级。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一定的学杂费是合理合法的事,自然无可非议。但是,对缴费上大学这一新鲜事物,国民除了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之外,还存在许多具体困难。对此,我们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让每一一个学生家庭都有一个量体裁衣、量力而行的选择机会。缴费上大学,涉及到千家万户,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我们只有充分考虑到每一个社会群体的经济基础,并采取减免、补助、借贷等有效措施,才能保证来自不同家庭的大学生们真正“共享一片阳光”。

第二,录取线应分为三条,即全国重点院校一条线,普通高等院校一条线,民族院校一条线。我们不难想象,在收费标准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实行全国同一录取分数线,那么,农林、师范、民族等艰苦行业院校将会被冷落被遗忘。而在这些院校无人问津的同时,那些重点院校卻会出现门庭若市、应接不暇的现象。需要指出的是,出现这种现象,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优胜劣汰问题,它不仅影响着考生和学校的命运,而且关系到国家能否有计划、按比例地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而让每个考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考分填报相应的学校,每一所学校都能凭借自己的优势拥有一大批选择对象的唯一办法是:将录取线划分为上述三条。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坚决杜绝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大学毕业不包分配,在客观上给社会,上那些善于以权谋私、投机取巧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果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势必出现任人唯亲、拔茅连茹的不良现象。为了营造一个真正“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就业环境,使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我们认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

总之,教育政策是国家对教育行为所规定的行政依据和准则,是教育工作的指南,它对教育的发展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笔者认为,“并轨”是否有利于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是否适合国情,是否需要作必要的补充调整,有待于专家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推荐访问:并轨 会给 高校招生 带来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