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毛泽东历史观的特点

时间:2023-06-21 18:4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毛泽东历史观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历史学家,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政治影响和政治贡献也被历史和后人所铭记。

[关键词]毛泽东 历史观 特点 影响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0-0013-02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理论来指导,伟大的实践必然产生伟大的理论,为给中国革命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毛泽东思想应时而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的思想又以其科学性和适应性燎原了我们这片中华大地,指引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毛泽东科学历史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多少革命者日日夜夜挑灯夜读积累的科学理论,是多少仁人志士不怕牺牲,以死明志形成的科学理论,是多少革命战士在战场上杀敌流血,用生命铸就的科学理论,毛泽东的一生都在践行着他的科学历史观。

一、毛泽东历史观的特点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与他热爱学习历史知识是分不开的,也是因为其对历史的热爱,毛泽东科学的历史观才得以形成。在1938年中国共产党的第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学习中国革命历史,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运用规律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而且毛泽东还强调,不仅要学习中国的历史还要学习外国的历史,不但要研究中国的现在状况,还要研究中国的明天和未来,在后来的几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多次语重心长地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拿起书来,学习历史。其实毛泽东解放中国人民的历史就是其科学历史观从产生、形成、成熟再到发展的历史,正如毛泽东曾说的,一个伟大的党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和一定的历史文化作指导,理论是推动世界发展的火车头。由是观之,毛泽东历史观具有丰富的知识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一)唯物史观

毛泽东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认识的一项重大飞跃,为人类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理论武器。毛泽东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时候,明确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是讲历史辩证法的。”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为我们前进的理论指导,再将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认真分析中国状况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革命理论来改造中国,中国革命也正是在这种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会突破艰难险阻,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会有最后中国的大解放,之后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这所有的一切成功大部分得益于坚持了正确的唯物史观。

(二)革命史观

毛泽东认为所谓革命史观,就是以革命战争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来进行研究的一种历史观。而社会的变化最基本的原因还要归结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革命年代经济技术发展落后,革命打仗的时候全靠小米加步枪,而后来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新式的武器装备,这完全得益于经济的发展。阶级冲突是引起社会巨变的导火索,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里产生的任何阶级冲突都将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必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由此,只要密切地把握社会各阶级冲突的起源、变化、发展以及会出现的所有情形,才可以牢牢把握未来社会的走向及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社会的发展中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和开历史的倒车所造成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一系列现代文明因素遭到破坏。

(三)人民史观

毛泽东的人民史观就是现在我党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最初来源,其内容大致为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可见,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作用是十分看重的。这也体现在他领导的中国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时刻不忘团结人民,他始终坚信只有人民才可以引领革命的洪流,并创造新的历史。毛泽东的人民史观在后来又有了新的发展,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成为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必须遵循的守则,中国人口众多,只有为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考虑,中国共产党才会历久弥新。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只有得到大多数人的心才会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四)阶级斗争史观

阶级斗争史观是毛泽东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其在中国革命斗争过程中,认真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从而精确地找到了革命可以团结的对象及革命要打击的敌人,最终取得了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战争的伟大胜利,并最终验证了他的理论的正确性。不同时期阶级斗争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奴隶社会分为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他们之间矛盾的激化导致奴隶社会的覆灭;封建社会分为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他们之间的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联合起来斗地主;资本主义社会分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他们之间的矛盾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所以说,阶级史观就是把阶级矛盾看作社会的主要矛盾,它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二、毛泽东历史观产生的深远影响

毛泽东的历史观内容十分丰富,并对后世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强调青年学者不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还要注意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里面蕴含的无穷智慧用我们的一生都学不完,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理应对本国的文化进行不断钻研和研究。而且,我们不仅要学习中国文化,还要学习国外的优秀文化,博采众长,从各国文化中萃取精华为我所用,争取早日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只有继承和发扬毛泽东优秀的历史观,才会有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中国才会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才会在世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确定了唯物史观在共产党领导思想中的地位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毛泽东十分重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和行的辩证统一关系。1959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发表谈话号召广大共产党员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并将其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反对迷信思想,刻板教条,顽固不化,不要做理论的巨人,实践的侏儒。既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积累和解读,又要重视实践的重要作用,在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借鉴历史的经验,切记不可盲目莽断,只有这样,才可以指导革命取得成功。

(二)推动了历史领域的丰富发展

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对历史的热爱丝毫不差于历史学家,毛泽东十分重视历史教育,他多次提到各行各业的人都要学习历史知识,从中汲取营养,吸取教训,学习经验。毛泽东一生致力于对中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他还曾透露自己想从事有关历史学的研究,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就表现出了对历史的钟爱,他常常在许多文章谈话中引经据典,将现实中晦涩难懂的道理与历史典故巧妙地结合,深入浅出,能够引起读者听众的内心共鸣。毛泽东凭借其对历史敏锐的嗅觉提出了许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其见解往往深入人心,有关意见和建议也往往中肯而恰当。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在通往共产主义这条康庄大道上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继续发扬艰苦朴素、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国人民将会越来越幸福,国家越来越强盛。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使历史的学习深入人心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我们看到了红色政权永不褪色,这其中所有的经历都是革命战士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造了未来的阳光大道,他们的革命经验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去研究和学习。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更要自觉地肩负起振兴祖国的重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争取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人。毛泽东历史观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内涵影响了后世好几代的人,最重要的是激发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其进行不断探索,通过后人的不断研究和深入,使其逐渐得到完善和扩大。在当今社会,从小学到高中还有各大高校开设了历史课程的学习,由此可见,历史的学习一定要趁早,而且不能中断,要一直坚持将历史研究下去。只有熟知自己国家的历史轨迹和发展状况才能算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不忘国耻,从而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发展道路做好铺垫。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而今,沧海桑田。在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的过程中,也伴随着无数仁人志士和革命英雄的奉献与牺牲。五千年的民族魂,生生不息,一代一代的炎黄子孙,风雨前行,挥汗水、洒热血。中国共产党以社会主义的先进思想为武装,领导全国人民不懈抗战,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他们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危不惧,抛头颅、洒热血,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现在,长空中从远方传来的击斗声已渐行渐远,新中国也已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但先烈们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伟大中国的富强还需要我们后一辈人继承先烈遗志,需要我们把爱国作为自己精神的支持和力量的源泉,在这祖国伟大复兴的光辉岁月里,燃烧青春和理想,释放光和热,把祖国映照得更加光辉灿烂。经过60年的曲折探索,30年的奋勇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光明大道已经真实而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并没有完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任重而道远,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历史学家,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政治影响和政治贡献是被历史和后人所铭记的。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髓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去学习、研究、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历史观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研究,从而吸取有经验的方面,避免犯同样的历史错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谐、生态的国家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M].人民出版社,1986.

[6]张海鹏.试论毛泽东的历史观[D].中共党史研究,2004.

责任编辑:张丽

推荐访问:历史观 浅析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