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多样化的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06-20 16:36: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崭新的教学意识,开放性的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显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以音乐本身的魅力来感染学生。

多样化 创新 能力 活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育的目的是造就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音乐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听觉、感受、联想、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即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新的氛围,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遵循这一思想,我在课程多样化的设计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教学环境的创设

兴趣的产生与发展是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首先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我在音乐教室墙壁上悬挂几张音乐家的画像,张贴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音乐格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设置有特色的教学环境,创造出具有美感的氛围。例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在每个课桌上点上一根蜡烛,烛光仿佛是茫茫江面上的点点渔火,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开始很兴奋地期待课程的开始;在学唱《茉莉花》时,我事先在教室喷洒茉莉香型的空气清新剂,并搬来茉莉花盆栽布置教室,还请学生收集到茉莉花茶请大家品尝。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茉莉之形、之味、之香,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根据课题需要,改变课堂空间的座位排列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讨论、创编表演、参与教学活动的氛围。在创编表演和小组讨论时,就以三个圆形的座位排列,增加团队的合作能力;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歌唱表演或是欣赏学生个人表演时,可采用大圆圈座位排列,使表演者贴近观众;有时甚至让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自行设计座位的排列,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总之教学空间的创新布局不仅有利于组织,更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地注意力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导入形式多样化与创新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在教学导入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用录象剪辑图画、多种乐器演奏、舞蹈、名俗风情、声乐示范、类比生活例子、讲故事形式等都可以采用。比如,在讲授“号子”的知识时,我就先让学生进行拔河比赛并喊口号,从日常生活中“号子”的应用,引入新课题。学习《西南风情》一课时,老师则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乘坐“西南风情”号列车,听赏赏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的风土人情及歌曲。学生很积极地加入到探究西南风情的行列中来。在学唱《校园多美好》一歌时,我用摄相机拍下校园风光,捕捉学生在课间及课外活动的镜头,这让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孩子们顿时倍感亲切。

再比如,在讲授《故乡的云》时,为了在导入部分就能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我特地将两首不同情绪的曲子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一首是稍欢快的钢琴演奏,另一首是我的小提琴独奏《思乡曲》,并提问两首乐曲表现的情绪是否相同?请分别描述两种乐器在表现力上有什么区别?这一问使课堂气氛即刻活跃起来,接着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体会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整个导入过程自然流畅,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形式的新颖化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化形式,在方式方法上,要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灵活多变,力求“生动”、“有趣”,能促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参与中来。

如:在讲到《春天的脚步》时,我先带学生走出教室,感受春天的气息,并为我们描绘出春天的美丽景色,学生感觉非常有意思,这样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在学唱《长江之歌》时,我要求同学们根据歌曲绘出旋律线,仔细观察其实这就是长江的走向图,这样能让学生有个感性的认识。在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琵琶独奏曲时,我准备了五副不同的图片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五个音乐片段。《茉莉芬芳》一课,我让学生欣赏了《茉莉花》这一旋律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精彩视频。

在学习歌曲时,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演唱水平没有信心,我就把同学们唱的歌录下来,再放给学生们听,同学们听到自己甜美的歌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欢乐,从而真正感受到歌唱的乐趣;欣赏《春节序曲》,可让学生搜集对联、年画、小灯笼等,让学生说出其用途及所用的特定氛围及时间,再说出在春节时人们的心情,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象该曲的情绪与音乐形象,使学生形成逆向思维,让生活的感悟先走进音乐,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教学中的创造性活动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教师要提供、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创作空间。这一目标的达成可渗透于音乐教学的各项活动中。

1.制作打击乐器

学生制作乐器的方法很多,任何东西都可以做成乐器,既经济实惠又体现地方特色。如用酸奶瓶、可乐瓶、易拉罐等,装进小石子、沙子或米粒,同样也可以作成沙球;将废旧的自行车铃盖焊上把柄,用小金属棒敲击,能发出悦耳的铃声;用一双筷子敲击瓷碗的边缘,也能发出泉水般的叮咚的响声。在《青春舞曲》一课中,学生就制作了各种打击乐器,配合老师的手鼓演奏为歌曲配器。

2.即兴舞蹈

学生的创造具有直觉行动性的特点,喜欢自发主动地做一些事来表达某种感受。教师在教学中可让学生自编自舞,教师可示范一套动作,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音乐,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感受美、创造美。如《青春舞曲》、《西南风情》都可用此方法,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新疆、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歌舞。

3.填词

准确把握音乐的情绪,所填的歌词要与音乐相呼应,便于演唱。如为《红旗颂》填词;再如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可先提示学生根据该曲情绪为其填歌词,再与韦唯演唱的《思乡曲》歌词比较,找出优点与不同。

4.配曲

同样的歌词,究竟应为其配上怎样的旋律呢?这就要求学生首先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思与情绪,再分析两首乐曲哪首更符合歌曲的意境。最后,为歌词配上合适的乐曲。

教会学生了解、掌握创作歌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就好比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音乐创作的大门,通过这扇门,学生的灵感将会得到创造性地发挥。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如:填空完成旋律、根据歌曲内容与情景创编情景剧、改编旋律、创作旋律、创编节奏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灵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提高学生创造力。

五、改革评价制度

评价是实现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创新教育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评价学生时不应只着眼于知识技能获得的多少,还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等。另外评估标准也应因人而异。对后进生的评估放低要求,重在鼓励;对优等生严格要求,重在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评估为主,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果能将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则更能科学地评价学生。有一次期末测试,我以举办“迎春音乐会”形式来完成对学生的考核。当我宣布这一决定时,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绝大部分的学生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个节目表演结束后,大家一起进行评议,指出其中好的地方与不足指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考核内容,同时又充分发扬民主,使每个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这样的考核形式能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淡化以往考试的严肃、紧张的气氛,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了他们的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总之,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创造性地使教学手段、方式、内容呈现多样化,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只要我们创造性地挖掘、使用课程中的创造性因素,多样化地教,就能唤起学生创造性地学,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会在音乐教学这一片沃土上生根开花,我们的教育就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上接第184页)CAD和其他相关专业课程间的融合与联系,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设计方案。纺织品CAD课程的教学案例尽可能与相关课程有联系,并为后续课程服务。使学生把所学的纺织材料、纺织工艺、计算机技术等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学内容前后知识的连贯和统一,提高了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和教学效果。

(五)学习与职业技能考证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好的考核方式能给予学生更高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压力。把学到的知识直接运用到认证考试上及社会生产实践中,让学生认为“学有收获,学有所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职业技能考证认证,这不仅让学生更为贴近社会,按行业的实际要求去完善自己,而且能使学生基础扎实、操作能力强、角色转换快,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融入到实际工作中,这样就多了一份就业的砝码。这样的教学效果,才是真正达到的教学效果,才是实用性教学所需的效果。

(六)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室,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实验(实训)室的开放并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开放,更体现在空间和内容上的开放,应配备或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这样可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进行预习,以使课上实验顺利完成;课上做得不太理想的学生可重新设计;实践能力较强的同学可选做一些复杂织物的设计等。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弥补了教学时数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可做一些创新型设计,给出设计要求,学生按理论知识去思考,可以说是让“学生自己走”。

(七)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策略,扩展教学资源

纺织品CAD的教学应服务于企业,不应该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我们可以把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走出去”是指教师进企业锻炼,吸收新兴的实用技术,淘汰陈旧、繁复的教学内容。“引进来”是指聘请企业一线的高工或技师担任部分纺织品CAD课程内容的教学,将企业流行的领先技术教给学生,使学生所学知识与职业岗位进行有效对接。通过这个举措,我们可以构建一个面对学生、面对社会、面对企业的开放式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纺织品CAD软件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我们正处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不断更新的CAD技术迫使我们不得不跟着它的节拍往前走,由此带来了对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的一系列变革。纺织品CAD课程是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注意情景与内容的结合,通过与企业合作,扩大教学资源来源,将企业流行的领先技术教给学生,并以真实的产品为依托,突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顾平.纺织品CAD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2]任莺,张瑞云,李汝勤.国内外纺织CAD发展状况及动向[J].纺织学报,1999,20(6):59-61.

[3]孙宏,朱红,纺织品CAD课程项目教学法探讨[J].纺织教育,2010,25(1):42-43.

[4]徐红艳.CAD软件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界,2010,(10):127-129.

[5]王慧玲,周彬.《纺织CAD实训》课程教改思索[J].山东纺织经济,2011,(4):75-76.

推荐访问:浅谈 创新能力 多样化 培养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