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时间:2023-06-20 14:1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设计与课程资源目标挖掘力度不够、教学效果华而不实、学科思维与地理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解决的对策一是创造性设计地理教学;二是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三是严格案例选取,以期更能体现真实性、科学性和综合性。

【关键词】 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笔者从事高中地理教学近十年,在这十年的教学经历中,深感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新课程,是一届不如一届,笔者为此进行了长时间的反思与探究,觉得我们的地理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借此机会想将自己的见解诉诸于笔端,以求抛砖引玉。

一、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教学设计与课程资源目标挖掘力度不够

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不能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生活经验来构思,设计教什么,怎样教,对课程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落实不全面,主要偏重知识设计和形式的多样化,欠缺情景与案例的过程式教学,并且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求不严。

2、教学效果华而不实

笔者参加过一些评审课,发现都是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师生频频“互动”,只见教师的激情和主动,而学生的回答只有简单的对,错,或者是或不是,甚至直接照着课本读一下,显得非常被动,岂不知世界上及国内的许多热点、焦点问题都涉及地理教学内容,而这些焦点、热点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如这次日本大地震,由于地震,海啸所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核泄露及引发的世界核恐慌和环保问题。

3、学科思维与地理实践能力欠缺

过分追求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一方面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教师替代,往往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圈套”钻洞,成了真正的“教”学而非“导”学,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创造性思维被扼杀。另一方面,地理课本要求开展的活动并没有开展,因为受教学资源、环境条件、时间保证等的限制,学生很难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没有新意,学生自然对地理也就没有学习兴趣。

二、解决新课程地理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创造性设计地理教学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构思。在确立好课堂教学的主线和中心后,一切教学内容、活动都因围绕主线进行设计,尤其是以情景和案例为基础,引出问题,分析问题,比如《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就应该以流域治理开发为主线,首先教给学生为什么要治理与开发,其次是治理什么,开发什么,第三是怎样治理,怎样开发,第四是治理开发的成功经验是什么,有什么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要努力做到转变教师角色,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向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转变。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大体总结出了以下三种课堂教学模式:

(1)讲述——领悟型。这种课型主要针对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如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章第一节 “大气的运动”等,对于这些内容,在课堂上首先采取以教师讲述为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练习自我领悟,最后再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从而使学生达到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基本知识的目的。

(2)自主学习——探究型。这种课型主要围绕那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而进行。如“地球在宇宙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其基本组织形式是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我学习,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学或课前预习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究,最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小结,这种课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实践活动型。这种课型主要是针对新教材上的一些探索、案例研究等内容而进行。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或在教室内完成的,那么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课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这种课型主要就是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耳等,如教材P34的探索“模拟海陆热力性质”、P50的探索“模拟水循环”等内容就可以把它单独设计成一节实验课。

3、在案例选取时应该严格遵循一些要求

(1)客观真实性。案例的客观真实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客观真实性。案例不真实,就不能反映事实的客观存在,这样假设的条件也只能得到假设的结论,地理教学的实践指导意义也就不能凸显出来。地理是有着丰富的基本理论,运用理论的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应用性学科,地理学科在学生未来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应用客观事实做到理论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能让学生对地理课产生兴趣,快速适应未来的生产和生活。

(2)时代性和科学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地理科学研究也不断取得新成果,出现新结论。这些都要求地理教学案例的选择也要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比如对《产业转移》的讲述,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成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移入地区,而在20世纪90年代却成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出地区,时至今日已基本实现产业的升级。通过对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事件可以看出案例的剖析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综合性。教学案例内涵应比较丰富,不能过于简单,案例的选择要助于学生应运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原理做出正确的分析,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同样在《流域的开发与治理》中,以美国田纳西河为例的活动中就要深入的挖掘案例的内涵。田纳西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洪涝灾害和经济落后,根源是洪涝灾害,就要对洪涝灾害的形成进行综合分析,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又要从地理位置,流域内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特征、面积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人为原因则要从历史上工农业生产活动等方面加以分析,通过综合分析,找出形成的主要原因,学生也就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通过综合治理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贴近生活实际,可以加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总之,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不断地发现问题 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推荐访问:新课程 存在问题 对策 地理 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