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的民族追求

时间:2023-06-19 20:18: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战争大片,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通过对人性的思考、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战争的反思体现了美国的民族特色。《拯救大兵瑞恩》突破了传统好莱坞电影的瓶颈,在赤裸裸地表现战争暴力的同时,又声势浩大地赞美人性。因此,本文从文化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民族特色,探讨现实社会中人们民族意识的构建。

[关键词]《拯救大兵瑞恩》;民族精神;人性;自由;战争;审美艺术特征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战争大片,这部影片获得了多项奥斯卡大奖和金球奖,被选入2014年美国“国宝影片”。影片叙述了执行特殊命令的八人小分队在枪林弹雨中拯救生死未卜的瑞恩的故事。导演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呈现了一部荡气回肠的创作,由此影射出人性价值观的更高层次。《拯救大兵瑞恩》突破了传统好莱坞电影的瓶颈,在赤裸裸地表现战争暴力的同时,又声势浩大地赞美人性。因此,本文从文化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民族特色,探讨现实社会中人们民族意识的构建。

一、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思想内涵

从文化角度出发,电影一方面影响着社会公众舆论,另一方面也推动着历史的发展。随着知识文明的不断提升,电影创作的思想内涵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被逐渐弱化,同时阶级层次也被削减,不过在军事题材的影片中我们依然能够捕捉到潜在的民间文化价值。在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虽然故事情节表意被简化,但是影像表意却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强,其注重主体意识与历史文化思想,彰显个体意向,符合后现代观众的视觉需求。虽然《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战争大片,但是影片中不乏对生活细节的描写,从而赋予影片深远的人文思想,同时提升了影片的观赏性。

(一)对人性的思考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以独特的话语承载了对人性深刻的思考。虽然在战争语境中,人性与意识形态存在极度的矛盾,不过在战争中反压迫、反侵略,为了追求自由而牺牲的勇士正是积极、正面的品性。影片大胆突破了意识形态性,巧夺天工地把一部战争片演绎成了一部追求幸福、和平的影片,将人性的一面发挥得淋漓尽致。

导演以独特的视角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充满人性的话语、感人至深的影片。在真实的战争中,个人的生命仅仅代表着一个小小的标志,这个标志随时都有可能被战争吞噬。在战场中什么是可为的?为什么瑞恩值得让八名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去拯救?影片对“人性”予以力透纸背的刻画。这不仅仅是表面八比一的对照,而是对人性的思考,对于一个士兵而言,救人的价值远远大于杀人,通过自己的救助让生命得到延续。当然小分队也有过强烈的心理冲突,但是最后还是发自内心地去拯救大兵瑞恩,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转变,让人性的光辉照亮了黑暗的战争。

烽烟薄天的战争场面与人性关爱的强烈对比赋予《拯救大兵瑞恩》鲜明的戏剧性,对人性的思考使影片的叙事逻辑更加严谨。

(二)对自由的追寻

透过一部影片,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是个人对自由的追求、对生命的探索。人类追求自由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对美的超越。对于战争片而言,其观照的是一个团体的命运,甚至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勇士为了自由而战死沙场,影片中的英雄形象所昭示的正是自由。

在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导演坚定不移地探索着生命与战争、生命与自由,实现对深远的人生哲学的思考。影片中惟妙惟肖地展现了普通人的情感,在残酷的战争面前,这些普通人表现出的是对生命的渴望,影片所演绎的是延续生命、追求自由的价值和意义。为了一个生命得到延续,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不惜牺牲更多的生命,体现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对情感的寻觅、对道德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探索。美国是一个追求自由的民族,自由成为美国民众毕生追求的目标。影片中拯救一个生命,就是将自由归还于这个生命,让这个生命重新感受自由的美好。影片通过对生命的追求、对自由的探索影射出这个民族对自由有着相同的期待。

(三)对战争的反思

对生命的尊重是一种大爱,生命的美妙在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在残酷的战场上,对人性的生死存亡漠不关心,然而无论是哪一个民族都会极力维护自己民族的荣誉和利益,当民族利益被侵害时,所有成员团结起来对抗外敌责无旁贷,哪怕是牺牲自己的生命都义无反顾。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从一个平民的角度体现出这种民族意识,一位普通的母亲将身边所有的亲人送往残酷的战场,米勒和小分队所有士兵虽然对拯救瑞恩存有个人看法,不过他们还是以执行命令为己任,成功完成任务。每一个人都明白生命的可贵,当民族面临危难之时,个人的生命价值可以得到更深意义的诠释。影片承载了美国的民族文化,在表现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时极力削弱了政治立场,在探索思想与艺术的过程中彰显出对人性、自由和生命的追求。

电影与现实相辅相成,两者相互启示又相对应。对于一些战争题材的影片在再现现实的过程中,为了增加艺术的感染力,挖掘人性的深度,特意将战争与民族意识融为一体,从而使人性的美丽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的对比,赋予影片强烈的戏剧性。战争是残酷的,生活是美好的,影片告诫我们要远离战争,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二、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审美艺术特征

电影通过对纪实进行艺术处理,呈现出迎合人们视觉需求的文本,电影的美学特性就是揭示真实。电影的审美艺术特征并不是表层的“美”与“丑”,而是由电影文本的类型、艺术特征等元素的综合体现,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有其独特的场景画面、音乐艺术、人物塑造以及叙事风格,这些独特的因素相互影响,构成了独特的审美艺术特征。本文以美学为原则,从影片风格出发,通过导演斯皮尔伯格的拍摄手法来分析影片的审美艺术特征,探讨影片中的民族特色及深刻的意蕴。

斯皮尔伯格是美国著名导演,他擅长使用长镜头和跟拍镜头,赋予影片强烈的艺术张力的同时拉近观众与故事间的距离。在影片中,每一段小故事或每一个场景,都会先给出一个特写之后打开全景,使影片的结构严谨、节奏明确。

(一)人物塑造体现的价值观念

人物塑造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这种行为即是一种价值和态度的体现,为了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需要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多种因素,包括语言、动作等,刻画出鲜明的人物性格最为关键。

电影中的人物塑造以影片的重要人物为主,性格刻画也尤为突出。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不仅对主人公瑞恩的形象予以重点刻画,对其他士兵的刻画也十分鲜明。影片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刻画影射出存在于观众内心的思想,从而使观众在观影的同时重新审视价值观念。

影片中米勒上尉居然大改昔日冷酷无情的态度,同意释放德国俘虏,不过在最后的战争中,这名俘虏居然再次出现,并打死了他的士兵,最终被一心向善从不开枪的下士厄本击毙,使影片充满了戏剧性色彩。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关乎生命的价值观念历经了人性的拷问。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始终贯穿在八个人组成的小分队中,影片浓墨重彩地讨论了战争中士兵的价值,导演凭借其标新立异的修饰手段进行美化。小分队对执行拯救瑞恩的命令有着自己的态度,米勒上尉严肃地与士兵探讨着生命的意义。米勒的观点是,在战场上,如果牺牲一个人能够换来更多人的安全,这个人的生命就是有价值的。可是为什么影片中要让八个人去救一个人呢?这与我们所弘扬的精神大相径庭。在传统影片中,小分队拯救任务的对象都是重要人物,而瑞恩却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影片也在此提出了士兵的价值互换的问题,并突出了问题的犀利性。可以说正是影片将瑞恩的身份定位于普通士兵才得以大放异彩,以瑞恩兄弟全部阵亡为前提才使瑞恩的身份与众不同。

(二)场景画面揭示的情节构思

场景作为电影叙事要素,为影片提供不可或缺的空间,为观众带来鲜明的真实感,同时场景画面也极富深刻的寓意。

在《拯救大兵瑞恩》的开头部分,斯皮尔伯格不惜花费20多分钟为观众呈现了二战时期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景,凭借渲染的画面为观众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事件,旨在以此来再现残酷的战争场面。水中奋力抗战的勇士、敌我双方的肉搏演绎得栩栩如生,对于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观众而言,如同自己亲身经历了一场大战,而对于参加过战争的观众而言,如同再一次身临到战场上。在影片开头就交代故事的背景是好莱坞电影的一大特点。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而且由一个小小的拯救士兵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残酷的战役,情节构思恰到好处。此外,时间的转换是好莱坞影片的另一特征,比如将短暂时间发生的动作或某个特定的事情扩展为长时间的场面,或者将一段长时间发生的事件压缩在短时间内完成。战争的场面并不是很长,而在影片中镜头插入多个人物“细节”,从而拉长了叙事时间。

虽然电影画面具备形象的准确性,不过在阐释内涵上却有着灵活的丰富性,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叙事侧重于场景画面的设计,极力渲染了对“生命”的震撼。

(三)音乐艺术抒发的风格基调

电影音乐从最初作为中介串场和遮盖噪音来平衡视听感受,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艺术而具备深层的意义。音乐已经成为现代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不同的乐器奏出不同的旋律,来渲染影片所需氛围,为影片增添艺术的魅力。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后期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在波士顿音乐厅中进行的。音乐能够体现出影片的内涵,渲染影片氛围。影片中米勒上尉带领小分队在敌营寻找瑞恩的过程中,整个背景音乐节奏悠扬而舒缓,影片结尾部分,配以激情悲壮的羊鼓乐,震撼观众的心灵。电影音乐已经发展成为电影叙事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电影中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使观众得到更多的启示,从音乐中感知画面设置的意蕴,可以说电影音乐提升了影片的观赏价值和美学价值。

(四)蒙太奇的运用

蒙太奇就是碰撞,银幕的方位感确立会影响到镜头的自如转换,在战争题材的影片中,为了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攻伐双方,必须要确立明确的方向。一些需要群众参与的场景画面就更需要进行处理,才能够创作出完美的震撼效果。对于战争题材的历史影片,所叙述的故事有可能不适合于电影文本,这就需要考验导演的功底,是否能够游刃有余地使故事符合银幕的需求。斯皮尔伯格在《拯救大兵瑞恩》这部历史战争片中将这种技能发挥得炉火纯青,使影片脱离了平淡。他在很多片断中采用了抑制的手法来渲染氛围。比如影片中有一个情节是瑞恩的母亲透过门窗看到远处而来的汽车,心头涌上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但是她仍然蹒跚地走出门口,军官脱帽走向她后终于忍不住跌坐在地上。在这个场景中镜头一直在瑞恩母亲的背后,十分收敛,如同一双同情的目光在注视着她。虽然在这个场景中没有任何台词,但是却湿润了无数观众的眼睛。影片聚焦于战争中的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充分运用蒙太奇手法,赋予影片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观众呈现出一幅诺曼底登陆的全景图,体现了美国的民族精神。

三、结语

电影是对腐化现实的对抗和对历史的追溯,好莱坞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不仅在创意、叙事及对先进技术运用上具有高超的造诣,而且整个制片过程也尤为严谨,体现了美国全景式战争电影的特色。军人要为大多数人的幸福做出牺牲,导演斯皮尔伯格拍摄《拯救大兵瑞恩》正是在抚慰烈士的英灵,再一次提醒人类战争的残酷,并且以最大限度地接近现实来呈现。《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真正具有人道主义思想,并且郑重地探讨人性和生命价值的影片,让观众从中体会到美国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 马彦皎.从《拯救大兵瑞恩》和《集结号》的互文性看悲悯情怀的叙述[J].四川戏剧,2011(03).

[2] 胡新颖.从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看美国文化及价值观[J].文学界(理论版),2011(11).

[3] 张礼敏.解读《拯救大兵瑞恩》的美国文化价值观[J].电影文学,2013(09).

[作者简介] 徐海涛(1981—),男,河北唐山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胡万霞(1980—),女,河北张家口人,硕士,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处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大兵 瑞恩 拯救 追求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