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好莱坞”时代韩国“分断”电影

时间:2023-06-19 20:0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20世纪末以来,韩国电影的异军突起引起了世界瞩目,有学者称韩国电影进入“后好莱坞”时代。其中战争电影在韩国电影振兴过程中起到了的火车头作用。韩国将1945年以后朝鲜半岛国土两断、南北分隔的局面称为“分断”,以“分断”这一特殊的社会状况为背景、以南北关系为素材的“分断”电影应运而生。“分断”电影是韩国战争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前期,在韩国电影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战争电影的黄金时期,尔后战争电影就随着韩国的生存危机而衰落下去。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政治的解禁,政府对电影的管制逐步放松。1997年起,由民间机构——公演艺术振兴协会(1999年改名为“影像物等级委员会”)对电影进行分级,涉及政治、性、暴力等方面的内容都不再受限制,以往受到严格监控的战争电影创作更是在题材选择和内容表现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1999年《生死谍变》的空前成功,证明了朝韩政治题材影片具有雄厚的市场前景。《南部军》《共同警备区》《太极旗飘扬》《欢迎来到东莫村》《向着炮火》《与敌同寝》《高地战》等影片应运而生,“分断”电影迎来了它“后好莱坞”时代发展的黄金时期。

朝韩在战后数十年的军事对峙和冲突,以及战争遗留下来的美国驻军等问题一度曾是韩国社会最为敏感和禁忌的话题,却为韩国电影提供了最为重要、最富特色的素材资源。韩国电影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朝鲜战争和分断的痛苦是每个导演一生中总想尝试拍摄一次的题材。韩国“后好莱坞”时代,不同的导演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战争的历史和分断的现实做出了个性化的阐释。

战争想象

一条无形的“三八”线,将原本整体统一的版图划分为两块。苏联与美国,就像手持长线的表演者,操纵着自己手中的木偶,战争一触即发。电影用其独有的影像叙事完成关于战争中南北关系的想象,一方面呈现个人的情感和命运在意识形态和冷战敌对下被扭曲、压迫、操纵和毁灭的痛苦,另一方面又期盼朝韩的血缘纽带和两方人员的情感能够跨越这些障碍。因为,他们本是兄弟。战争,因亲情而残酷无比。

《共同警备区》(2000)在韩国电影史上举足轻重。作为首部正面表现处于分裂的南北双方士兵之间友谊的影片,对于两个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突破。四个分别驻守朝鲜半岛三八线两侧的士兵,站在各自的区域内,冷漠而警觉地看着对方,总是不由自主地有一种想掏枪的欲望,他们身穿不同的服装,身上被贴着不同的政治标签。双方的部队相遇,全队一字排开,端枪警戒,各自的长官走到中间互递一支烟,各自抽完,然后归队,带着自己的部队离开。整个过程是无声的,他们是一枚枚政治与军事的棋子,毫无发言权。

虽然《共同警备区》不能算作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片,故事并不发生在战争时期,影片也未涉及直接的战争,其中的枪战与军事行动充其量算是边境冲突和摩擦。但是与《太极旗飘扬》(2004)一样,影片把朝韩比作兄弟,并且在兄弟之间展开了杀戮。正如导演姜帝圭所言,“兄弟残杀,这才叫战争”。后者将有关战争的这一切,融汇于兄弟二人从并肩作战到最后反目成仇的极端遭遇之中,巧妙地将两个同根同源国家的战争历史,置换为兄弟间爱恨情仇的亲情故事。哥哥为了能让弟弟在战争中活下来而逐渐异化。影片跨越南北战争历史而探讨朝鲜民族生存内涵的深刻主题。

所有人都期待着南北弥合的那一刻美好。《共同警备区》中的一场戏,四个士兵玩着儿时简单的游戏,放纵地欢笑,那一刻,他们忘记了自己的立场,抛下了意识形态标签,他们只是兄弟。《高地战》(2011)延续了关于南北“情谊”的叙事。讲述的是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前夕,对爱罗克高地的50多次的抢占,今天的胜利、明日的失守反复在这里重演,使得原本是充满死亡气息的高地,成为联系南北军队的媒介。南方的传信,北方的火柴,他们交换自己的信物、共享彼此的资源。《欢迎来到东莫村》(2005)则像一个美丽的童话,现实中不可弥合的缺憾在一个幻想曲一般的美丽世界里,被圆满地缝合到了一起。

然而片刻的纵情欢笑在电影中永远是短暂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演变成刀枪相向,一如现实中的南北关系时好时坏。

“为何而战?”

“为何而战?”是战争片的叙事策略中非常重要的叙事动机。每一部战争片都要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以叙事的合理性来证明战争的合法性。

“为何而战?”是《高地战》叩问心灵的一记重击,刚好呼应片头人民军军官对韩方战俘的傲然宣示:“知道你们为什么会输吗?因为你们不知为何而战。我们会在一星期内结束战争。”但战争用最残酷的一面埋没了他的憧憬。当母亲的脸已逐渐模糊,当地狱就在自己身边,当痛感在吗啡的牵引下消殆,当泪水只在死亡的瞬间滴落。朝鲜战争长达三年,在停战协议最终生效之际,那位人民军军官也已奄奄一息,终于也不能回答那永恒的追问。“这场战争的理由,开始时很明确,时间太久了,我已经记不得了”。 士兵金秀赫的目标是抓住让他深恶痛绝的人民军狙击手,而当他终于有机会实现目标时,他看到的竟然是梦中情人的脸。他停顿的那一刹那,对方抢先射击,于是他倒下了。他曾幻想着战后迎娶这个尚未谋面的美丽少女,对于战后生活充满着激情和憧憬,支撑着他在前线冲锋陷阵。而中枪的那一刻,他思考着什么?不是死亡的痛苦,他那没有闭上的双眼昭示着讽刺。

更加具有讽刺意味的还有,在停战协议的签署过程中,朝、中、美都有重要人物签字的镜头,而自始至终不论是在谈判桌上还是签署文件时都没有出现韩国人的身影,这种“被代表”浅尝辄止地交代了韩国士兵在战场上无心恋战的原因,那埋葬在无名山包的尸躯如今仅能留下累累白骨,他们到死也不可能明白,自己究竟为什么而战,或者正如导演用金秀赫的口说的那样:“我们不是在跟敌人作战,而是在跟战争作战。”所以两军在不停地更换高地的时候,还能互留礼物信件照片,因为战争的对象不是彼此,而只是战争本身。

影片《冲向炮火》(2010)中男主角吴张范,在面对一个用枪指着自己,满口振振有词大义凛然的朝鲜小孩时,他的内心开始动摇。朝鲜人并不是头上长角的魔鬼,他们在垂死之时也会念叨自己的母亲,也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太极旗飘扬》中为何而战的叙事要素几乎完全被淹没。影片的每一场战斗的处理,敌我之间对抗的概念模糊,敌人的面孔永远看不清楚,总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在影像描摹中被极度虚化,仅仅作为一个抽象符号而出现。每个人的努力似乎都是为了在这场不明不白参加的战争中活下来。

本是同根生的兄弟反目成仇,在互相的厮杀中,一个为的是统一祖国,一个为的是保卫祖国,仿佛双方都是为正义而战。无法回答的“为何而战”把这场战争放在了一个荒唐的、可笑的尴尬境地。

战争中的普通人

韩国“后好莱坞”时代的“分断”影片秉承韩国电影一贯的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剧作方式。剧作焦点不是对准斗志昂扬的战斗英雄,而是在战斗中可能会遭遇极端的普通人。关注普通士兵和平民在战争及军事冲突中的生存状态。在惨烈的生存环境下,着墨于人物细腻的心理情感变化,呈现人性的异化与美好。

《太极旗飘扬》全片中战争虽然一直处于前景,但整个的故事核心却是兄弟俩之间。弟弟被强制征召入伍,仅仅是因为他在18岁到35岁的征召之列。哥哥则是为了保护弟弟而上了前线。残酷的战争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亲密无间的兄弟最多只能活一个,他们所能被动选择的只有“到底谁活”,于是哥哥为了弟弟奋勇杀敌、沦为杀人机器而人性逐渐泯灭,弟弟为了拯救哥哥也冲向前线从而性格突变。

《向着炮火》是一部纪念韩战爆发60周年的大制作,影片在韩国大受欢迎,它把韩国人的爱国主义推向了新的高潮。影片根据朝鲜战争中的真实事件改编,286名中学生穿着校服参加洛东江战役。他们没有编号、番号、军装,被称为“学徒义勇军”,在战争经验和粮食武器极度匮乏的困境下,坚守阵地并重挫朝鲜人民军某精英团。影片中一个未上过一次战场的孩子吴张范,领着71个中学生留守学校。用一个学生兵的慌乱、奔走、惊骇和大难不死,及杂糅了女性气质的身影,去衬托雷鸣闪电般的沙场。

《欢迎来到东莫村》中有一个极富象征意味的画面:当韩国兵和朝鲜兵在村里对峙时,受伤的美国人在旁边无助地看着,东莫村人被夹到了两拨人中间。韩国和朝鲜对峙着,无辜的人民被夹在中间,时刻都有流血的危险,而在东莫村养伤的美国人也许早就自觉或无奈地成了朝鲜半岛的看客。然而《小小莲池》(2007)告诉我们,战争中没有看客,所有人都是参与者。《小小莲池》在韩国电影中,第一次正面表现了美国军队对于韩国平民的无理屠杀。1950年夏天在老斤里铁桥附近的避难村民被所驻美军悲惨的屠杀的历史事件,是20世纪以来有记录的最大规模的民间屠杀之一。为了躲避战事,村民们不得不进行疏散。逃难的路上,村民们坚信会得到美军的庇护,在7月炙热的太阳下艰难地南下前行。然而,与这种信任相悖,村民的头顶不但落下了炮弹,守在防御阵地的美军更把枪口对准了这些手无寸铁的无辜村民。影片中对峙的双方都以群像形式出现,不着墨于单个人物,是韩国战争片创作的一个特例。

更早反映国家分裂,战争降临中普通人苦难的电影还有1994年的《太白山脉》,林权泽导演根据韩国同名历史小说改编。南北双方的拉锯战中,一个叫筏桥的村庄,村民成为权力更迭过程的牺牲品。村中的尚九和尚珍两兄弟分属南北两个阵营,为了各自的信仰,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该片获得了1994年青龙奖最佳影片奖。

另类战场

战争年代家破人亡的悲剧总是不可避免,但在停战后的和平时期,南北双方的军事对峙和冲突仍在继续,当朝鲜半岛上大多数普通民众正在享受着安定祥和的生活之时,军事间谍、军人这些处于南北对峙风口浪尖的人依然饱尝着分裂带来的伤痛。一如影片《生死谍变》和《共同警备区》那样。片中的主人公们一方面无法摆脱国家的使命,一方面又难以抑制心中的情感,当国家利益与个人感情产生冲突时,爱情、友情、人性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政治的壁垒下扭曲,他们只能沦为地缘政治的牺牲品。

《生死谍变》(1999)描写了当代背景下的南北间谍战,韩国国防部科学研究所研发的液体炮弹被朝鲜秘密部队劫走,韩国情报机关的特工柳忠源与战友李常吉负责侦查,在追查过程中柳忠源发现自己的未婚妻李明贤的真实身份竟是朝鲜间谍李芳熙。最终,朝鲜秘密部队在南北足球友谊赛上引爆而后发动战争的阴谋被韩方挫败,李芳熙也死在了柳忠源的枪下。死在爱人枪下的李芳熙是可悲的,而手刃爱人的柳忠源更将永远活在痛苦之中。

《共同警备区》讲述了一起发生在朝韩共同驻守的警备区里的离奇的枪击事件,两名朝鲜士兵死亡,幸存的韩国士兵李寿赫与朝鲜士兵吴敬必各执一词、相互指责,瑞士籍韩裔军官苏菲奉命前来调查。尽管案件扑朔迷离,苏菲还是探寻出了真相,原来涉案的南北士兵竟是朋友,因隐秘的友情暴露而不得不举枪互射。当韩国士兵李寿赫跨过分界线去与北方的朋友相聚时便已经踏上了一条毁灭之路。触犯了政治禁忌的结局只能是以悲剧收场,曾经的友情岁月只能在照片上化作永恒。

《非武装地带》中,一直对部队抱有天真幻想的大学生金志勋被派到搜查队服役,虽然身处最前线,但他一直过着悠闲自得、有惊无险的生活。总统朴正熙突然身亡,南北关系急转直下,朝鲜士兵进入非武装地带向韩军发起攻击,搜查队也投入了战斗,志勋一直视若兄长的李兵长在军事冲突中不幸牺牲,他这才真正体会到战争与死亡的残酷。

“后好莱坞”时代,姜帝圭、康佑硕等当代导演从好莱坞商业电影中获取到了丰富的经验,并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为韩国电影注入了新鲜活力。此时的“分断”电影广泛利用好莱坞式的叙事模式、影像风格及技术手段来表现本土化的故事,使影片兼具商业性与艺术性。

以独特的视角书写朝鲜民族的历史,与多种类型电影相融合,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得此类影片成为最能体现韩国民族文化特性和本土意识的一种电影类型。分断的现实和朝鲜战争对于朝韩两国及其民众来说都是一道难以言说却深埋心底的痛,电影则将这道伤疤重新掀起。“分断”电影是人们寻找历史,反思伤痛的一个载体。电影在大的悲剧中追问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也在寻找治愈伤痕的良药,寻找整个解救民族的未来之路。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影视创作离不开国家和民族作为创作土壤,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和创作准则,谨记之,中国的战争电影也将在此中受益良多。另外,中国作为朝鲜战争的参与者,近年来对这场战争的言说仍然是一片空白。对于这一空白的填补,和对韩国战争电影的类型化的学习,任重而道远。

【作者简介】李丁,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北京电影学院访问学者。

责任编辑 王 龙

推荐访问:好莱坞 韩国 时代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