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川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3-06-19 19:0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马铃薯又名洋芋、土豆等,在黑龙江省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其作为是粮菜兼用型作物,既可作粮食,也可菜用,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途广泛,是广大老百姓喜食乐种的薯类作物[1-2]。2011年,桦川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逾1 333.33 hm2,随着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一些地块栽培管理粗放,马铃薯晚疫病也随之发生严重。因此,探讨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措施,总结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选择良种

应根据桦川地区的气候特点选用丰产、抗病、优质的品种,特别要考虑该品种的生育期。桦川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有东农303、早大白、黄麻子、费乌瑞它等,生育期为60~70 d,密度为6万株/hm2,产量为22.5~30.0 t/hm2;最好选用脱毒薯种进行播种,如紫花白、海伦一号、克新一号、大西洋等高产抗病品种。购买马铃薯脱毒种薯时应选择有生产资格的单位或科研机构。脱毒种薯表现为生长势旺、光合生产率高、抗逆性强、氮磷钾吸收能力强,产量高。

2合理轮作

马铃薯的播种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马铃薯种植需要轮作倒茬,避免重迎茬种植[3]。轮作倒茬,前茬作物有玉米、大豆、高粱、水稻、大葱、大蒜;不适合与马铃薯倒茬的作物有茄科类,如茄子、甘蓝、大青椒、柿子等,否则会引起马铃薯晚疫病及其他病害的发生,并降低马铃薯的品质与产量。

3田间管理

马铃薯全苗15 d,第1次中耕、除草、培土把空行内的土一部分培到马铃薯行上;隔30 d左右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培土,尽量把空行上的土培到马铃薯的种植行上,使墒高达到0.2~0.3 m,使墒面成垄,空行成沟,春旱时有利于灌水,夏季降雨集中时有利于排水。一般实行中耕垄墒2~3次,达到深种深盖,使马铃薯匍匐茎全部深埋于土内,以增加结薯量及提高产量。小垄田块马铃薯六至八叶期,株高45~50 cm时,喷施0.001%~0.015%多效唑或者喷施0.1%的矮壮素,抑制地上部旺长,促进光合产物向块茎输送,提高单产。

4水肥运筹

合理施肥,科学用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一次性施足底肥,底肥以农家肥和马铃薯测土配方专用肥为主,施农家肥22.5~37.5 t/hm2、马铃薯专用肥900~1 200 kg/hm2。避免偏施氮肥,若氮肥施用过多,就会发生地上部徒长,影响地下部块茎膨大。应注意平衡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最好在团棵期和现蕾期各灌1次水,天气干旱和土壤过于干燥时,应适当增加灌水次数;若引水灌溉,灌溉时间不宜过长,水不能淹过墒面;收获前15 d应停止灌水,以防烂薯。发芽期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幼苗期40 cm土层内保持最大持水量的65%,发棵期和结薯期60 cm土层内保持最大持水量的75%~80%,结薯期以后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按此法管理马铃薯水分,能增产20%以上。

5病虫草害防治

5.1马铃薯晚疫病

5.1.1发病规律。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瘟,属真菌性病害,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或氮肥施用过多地块,发病严重,甚至成片枯死。当温湿度符合其发病条件时,晚疫病迅速扩展、蔓延,田间损失可达20%~50%,窑藏损失重者达30%以上。马铃薯晚疫病一般在7—8月发生,白天暖夜间凉,空气潮湿,多雨,多雾,日平均气温15~22 ℃,均有利于病害发生。多年重茬地土壤传菌或种子带菌,持续多阴天或降雨天气易发病。如能够防治好马铃薯晚疫病,则可使秋马铃薯的生长期延长10 d以上,且能显著提高其产量。

5.1.2发病症状。叶部症状:最初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溃状病斑,常在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遇潮湿天气,病斑会很快扩大,形成轮廓不明显的褐色坏死区,病斑边缘有1圈白色霉状物,叶背尤为明显;气候干燥时,则表现为干枯、变褐,不产生白霉,在发病部位常造成皱缩不平的霉轮;叶柄和茎部症状:形成褐色稍凹陷的条状斑,长短不一[4]。在气候潮湿时,也能在其表面形成白霉,常造成叶片萎蔫、干枯下垂。茎杆和叶柄染病,多形成不规则褐色条斑,严重时致叶片严重卷曲,终致全株黑腐;块茎症状:在块茎上出现不规则的淡褐色、紫黑色污斑,稍凹陷。薯块内受害部位呈水溃状、褐色。干燥时病部发硬、干缩;潮湿时,也可生出白霉,块茎发病后期常感染其他菌类,病部皮下薯肉呈浅褐色至暗褐色,终致薯块腐烂。

5.1.3防治措施。①加大健康种薯的推广应用。最好选用当年调运的健康种薯种植,建立无病种薯基地,保证种薯不带菌,有效地从种源上降低病菌的侵染源,这对晚疫病防治十分关键,也是马铃薯增产的有效途径。②消灭中心病株,抓好药剂防治时机。中心病株一旦发现,一定要拔除,深埋消灭。药剂防治晚疫病,是目前应用广泛且作用效果好的技术手段。经过试验筛选,50%甲霜锰锌是一种对晚疫病防效良好的农药,应在中心病株出现的6月上旬,就开始喷药防治。一般在10~15 d连喷2~3次,并在中心病株周围30~50 m喷药防治,如果雨水频繁,喷药时间间隔缩短,增加1~2次,一定要群防群治。③改进栽培技术,加强田间管理。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避免偏施氮肥和雨后田间积水;马铃薯晚疫病多在7月中下旬发生,因此可种植早熟品种,适时早播,确保7月中旬块茎基本成熟,从而避开此病流行时间,进而减少损失。注意适时多中耕、深中耕,株间高培土,沟灌,灌水后起垄。低洼地注意排水降湿,以创造有利于马铃薯生长的环境条件。晚疫病严重发生地块,在薯块收获前10 d可割除地上部茎叶,减少块茎感染机会。④重施基肥,培肥地力。马铃薯的生育期短,基肥要一次性施足,施用方式可结合整地先施入70%,余下的30%作种肥,采用条施、穴施或沟施的方法施入。⑤块茎形成膨大期,应勤中耕,分次培土,促进根系生长和匍匐茎形成,增加结薯量,保证植株健壮生长。⑥摘除花蕾。当马铃薯花蕾形成、花序抽出时,应及时摘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养分积累。⑦根外追肥。后期如果脱肥,可向叶面喷施0.1%硫酸镁溶液和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液肥600~750 kg/hm2。⑧防止早霜冻害,及时收获。当地上部茎叶停止生长、变黄,薯块不再膨大时,适时收获,以防止冻害。

5.2其他病虫害防治

其他病虫害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并及时防治蚜虫,减少病毒传播,以药剂防治为辅,采用综合防治的原则,可有效防治马铃薯病害的发生,提高马铃薯单产,以增加总产量。

5.3草害防治

苗前封闭除草,用72%都尔2.25~3.00 L/hm2对水450 kg进行土壤处理,可有效预防一年生禾本科、阔叶科杂草;苗后当杂草二至五叶期,用10.8%的高效盖草能乳油600~750 mL/hm2,对水450~600 kg喷雾;或用20%拿扑净1.50~2.25 L/hm2,对水450~600 kg喷雾;在始花期辅助人工进行1次拿大草,杂草基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6参考文献

[1] 马立功.50%氟吗啉·代森锰锌WP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0(1):41-42.

[2] 姚国胜,吕国朝,杨志辉,等.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及交配型测定[J].华北农学报,2007(S2):260-262.

[3] 陈娟娟.庄浪县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策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63,87.

[4] 牛锦山.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5):191.

推荐访问:桦川县 栽培技术 马铃薯 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