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融入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3-06-19 15:3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7-122-01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奉行应试教育,重智育、轻体育,其累积效应就是将大学生们一批批地生产成了高度近视、手无缚鸡之力,缺乏安全知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的书呆子。当代大学生亟待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机地融入生命安全教育,可以极大增强高校在校生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与安全意识,让他们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安全 体育教学

现在的80后~00后属于“捧在手里怕摔了,顶在头上怕晒了”的独生子女,家长和社会特别关注他们的人身安全。与此相应的是,今天儿童、中小学生的安全知识普及得非常广泛,中小学都开展了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尴尬的是:长期以来,从社会大众到莘莘学子,都想当然地以为高校是安全稳定的象牙塔,高校也往往忽视对在校生的安全教育,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反而缺乏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不如小朋友的怪现状。大学校园意外伤亡事故也频频发生。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是当前大学教育亟待补上的一块短板。造成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长十几年如一日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差,有高校多年来忽视素质教育,忘记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教育宗旨,仅仅进行一些陈旧的生存训练敷衍。目前,锻炼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立竿见影的方法,莫过于利用现有的体育课,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的内容中。

一、生命安全教育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创“生命安全教育”,1979年澳大利亚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未来教育有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和发展,其中“学会生存”为一切教育的基础,试问一个人如果不能生存,那么他如何学习、工作、生活呢?而且,“学会生存”还可以更充分的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在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在心理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人最为基本的个体需求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我国高校在校生生命安全现状不值得乐观,大学生自杀率已经超出全国自杀率一倍以上,广州某高校曾经在十天之内四人自杀,武汉大学也发生过博士生自杀的事件;同学、同寝之间的互相伤害、杀人斗殴亦屡见不鲜,甚至发生过震惊全国的马家爵事件,鲜血淋漓,触目惊心。这无疑反映了相当数量的当代大学生经不起压力和挫折,自卑消极,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对生命的热爱、尊重和珍惜,对家庭和社会没有责任感,且缺乏自卫本领、缺乏应急自救与互救技能。此外,近年来高校学生体质逐年下降,视力、体能、肺活量一届不如一届,每年马拉松长跑中几乎都有几个大学生猝死。

二、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大学体育教学

在传统上,我国体育教学就带有封闭性军事化训练的色彩,宗旨就是“锻炼身体,保卫祖国”,为部队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生力军。体育教学,通过不断练习跑步、跳跃、攀登,增强学生的体力、速度、柔韧性、灵敏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健学生的体魄。更重要的是,通过集体性的吃苦锻炼,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加强他们的生命体验,强化他们的生命意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起对自己、对同学、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走出封闭的内心,融入集体。体育不仅仅是体质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智育和德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可以说体育课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和生命安全教育有紧密的关系,是生命安全教育当之无愧的最佳载体。

(一)将生命安全教育与大学体育教学相结合,首先应该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向学生尤其是女生传授自卫术,使学生掌握实用的基本自卫本领。

(二)寓险于乐,寓教于乐,有意强化体育游戏的难度,增加攀岩的练习,让学生在“好玩”中掌握高楼发生火灾时的逃生技巧;在操场上组织“老鹰捉小鸡”之类的跑步比赛,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会遇到坏人如何快速逃生;组织团体对抗性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三)28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公开呼吁:全世界每个人都应该至少掌握一两种救生技能。所以有必要在体育课上定期举行防震、防火灾、防车祸、防紧急意外事件的演习,并安排课时,专门传授救生技能。

三、结束语

体育课兼有学科性和活动性特点,并以大量课外体育活动为其强大支撑,除了本身所具有的健身功能外,还能有效地提高人體的各种自救能力,避免机械外力的伤害和人身伤害。它能使大学生掌握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本领,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克服意外事故的良好体力,并给人以处变不惊的良好心理状态。有效发挥体育教学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帮助大学生加强自身安全修养,保持健康心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增强自我防范能力。

推荐访问:安全教育 融入 体育教学 实践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