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时间:2023-06-18 11:3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浅述了杨梅栽培管理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制约杨梅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它是长期性、高层次性的研究课题,亟待全社会共同攻关。

关键词 杨梅;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杨梅是我国著名的特产果树,它早春开花,初夏成熟时,为水果淡季,果色红艳,风味佳美,倍受青睐。杨梅生长旺盛,能快速覆盖地面,避免土地被雨水冲刷,具有良好的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之功能,且其新鲜枝叶不会燃烧,可作为防火林带种植;杨梅树叶青翠嫩绿,果实娇红鲜艳,生长迅速且自然成形好,亦是良好的庭院绿化树种。杨梅具有一树多用之功效,兼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故为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中公益林备选树种。1998年峡江县玉笥山林场在一块荒弃坡地上进行引种栽培试验,主栽品种为东魁和荸荠种,通过几年来的精心栽培管理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探索总结出了一些主要经验,现浅述如下。

1林地选择

1.1气候条件要求

气候是对杨梅影响最大的外界环境条件,也是保证杨梅优质丰产的基础条件。它是喜温暖却又较耐寒的亚热带常绿果树,最适宜的年平均温度为15~20℃;喜湿耐荫,要求雨水充沛,气候湿润,年降雨量在1 000mm以上;在幼年期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上,空气湿度越大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越高,糖酸比和固酸比越大,含酸量越低。

1.2土壤条件

杨梅喜欢疏松、排水良好、pH值4~6的酸性土壤,其中以pH值5.5~6为最适宜,它喜欢石砾较多的砂质红壤或黄壤土,以黄砾泥或晶、硝灰岩,或结晶花岗岩风化而成的黄泥沙适宜种植,沙粘土对果品产量及质量均为上上之选。

1.3山坡条件

只要在土质适宜的山地,杨梅随处可种;但从优质丰产的角度来讲,对坡度、坡向以及坡位的要求较高。在坡度方面,以5~30°的缓坡为宜,缓坡优于平地。坡向关系到光照、水分等气候资源的分配,北坡或东北坡,因日光曝晒时间短,土壤水分蒸发不严重,能使树体生长良好,果实多汁,风味较佳;南坡及山顶由于阳光直射,树体长势弱,果小、肉柱尖、品质差,成熟期比北坡早;西坡或西南坡,因夏秋阳光强烈,初栽幼树易遭曝晒而死,成年树干易遭日灼。坡位方面,据该县玉笥山林场实地调查证明,坡位对杨梅树体生长及产量有显著影响,中坡杨梅不论生长、结果都优于上、下坡,高生长比上坡大于15.8%,比下坡大3.8%,产量比上坡高12%,比下坡高42.7%。

1.4海拔高度

因海拔高度不同,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气候资源分配亦不同。杨梅对海拔高度要求在500m以下,据资料介绍,海拔高度每增加100m,平均气温下降0.6℃左右,降雨量增加60mm,成熟期推迟2d。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海拔高关系密切,如海拔高度20m处,可溶性固形物体的含量为11%;而在海拔300m处,可溶性固形物体的含量为12.5%~13.5%。因此,在适宜的海拔高度范围内,随着海拔增高,温度下降,昼夜温差加大,成熟期延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以这些规律来安排杨梅种植布局,对错开杨梅果品的成熟期、销售期大有好处。

2林地整地

2.1整地时间

应在栽植前完成,一般在10月至翌年2月进行为宜。

2.2整地方式

在坡度5°以下山场可进行全面机耕整地;坡度在6~10°的山场,按等高线挖沟整地;坡度在11~30°的山场,可按等高线挖沟或修筑鱼鳞坑整地。

2.3整地技术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行间距离开挖深100cm、宽80cm种植沟,即撩壕整地。在沟底层先施入柴或杂草15 t/hm2,再按每公顷1500kg饼肥、750kg磷肥、750kg生石灰的标准,与一定量的表土混合回填;然后将表土和深层土壤依次回填壕沟至离地面20cm处,再按每公顷750kg复合肥的标准,与土壤混合后撒施在壕沟内定植点周围;最后将剩余松土填入壕沟内,使定植点高出地面15~20cm。挖穴整地一般为50cm×50cm×80cm,表土和基肥回填。

3苗木栽植技术

3.1苗木栽植时间

在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惊蛰前后的阴雨天或小雨天进行为宜。

3.2栽植苗木选择

选择接口接穗粗度0.7cm以上、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一年生健壮嫁接苗。

3.3栽植密度

根据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及水肥供应状况、品种特性及管理技术而定。玉笥山林场1998年定植密度为495株/hm2,而今显得很密,对后期管理增加了难度。合理密度一般应在300~450株/hm2为宜。

3.4栽植技术

为了提高杨梅苗木栽植的成活率,栽植前可将苗木上的全部或部分叶片除去,并在主干20~30cm处饱满芽以上剪短。栽植时用黄泥浆蘸根,要深栽、栽正、舒根、覆土至嫁接口处,踏实再盖松土,其深度以第一分支点或第一片茎叶埋入土中为宜,以后靠接穗附近的侧根取代砧木的根。另外,杨梅为雌雄异株,为了提高产量,应在500~1 000株雌株中混栽1株雄株。

4幼树管理技术

4.1施肥

种植后15d可施稀释的人粪尿或0.2%的复合肥,每月施1次,第1年主要以保成活为主攻目标,第2~3年,以促春夏梢争取早出梢、迅速扩大树冠为目的。1a施基肥1次,追肥2次,2次追肥分别在3月叶芽萌动前和6~7月结合除草进行,每株施稀薄人粪尿2~3kg或尿素0.05~0.1kg。9~10月通过扩穴施足基肥,可选用畜粪、堆肥、饼肥、草皮泥、肥土及垃圾等。

4.2树体管理

定植后,应及时除去主干总长度1/2以下茎上发出的枝条,使其养分集中在上部芽上,促进抽生粗壮枝条。第2年,可以选出3个主枝,等分在3个方位,第一轮主枝离地面25cm左右,并保持各轮主枝间距在20~30cm之间。第3年以后在主枝上选留副主枝,枝间距30~40cm,使树冠形成自然开心形,高度控制在2.5~3m为宜。

4.3土壤管理

适时除草松土,增施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为树体补充钙素,促进根系生长,提高菌根的固氮活性。每公顷施石灰750kg,林间空地套种豆类、花生等绿肥作物(忌植高杆、攀缘植物),以增加土壤生物覆盖,保肥保湿。峡江县玉笥山林场在杨梅引种试验地上套种黄栀子的做法值得推广,既覆盖了空置地面,又增加了短期收入,以短养长。杨梅根系多忌水,为此,要及时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4.4病虫害防治

杨梅病虫害相对较少,主要有根腐病、枯梢病、蚧类、白蚁、鳞翅目害虫等,重点防治对象为食叶性害虫,主要低毒低残留农药有吡虫啉、马拉硫磷、敌百虫、克螨特、尼索朗等。

5结果树管理技术

5.1施肥

以草木灰、饼肥、复合肥为主。栏肥、饼肥、焦泥灰是杨梅的特效肥料,能促使树体快速增长,投产果园能使杨梅结果多,果形大,含糖高,风味好,确保稳产丰产。一般1a施肥2~3次,第1次在萌芽前,第2次在4月施壮树促果肥,第3次在7月上旬施采果后肥,株施草木灰、焦泥灰、栏肥5~10kg,或硫酸钾0.5~1kg,或饼肥1~2kg,挖环状沟施入。挂果树施肥,限氮禁磷,禁用硝态氮肥,氮肥施用过多,容易造成果实腐烂,特别是采果前20d,应停止一切形式的施氮工作。

5.2树体管理

杨梅树萌芽能力特强,在同等管理条件下,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一般在采果后至7月中旬前,以修剪和施肥两大关键措施来加速树势恢复,促发健壮夏梢,并删去直立枝、病虫枝、弱枝、密生枝来提高次年的产量。同时认真控制住春梢及秋梢(特别是晚秋梢)的生长,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因为春梢萌发期是在花谢后的幼果期,由于春梢的萌发,导致大量落果;秋梢萌发期是在夏梢开始进行花芽分化以后,往往由于秋梢的萌发使夏梢上的花芽萎缩,使次年树上无花或花质差,影响结果。对于进行了控梢都不能投产的杨梅树,可用15%的多效唑,于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以树冠投影面积按每平方米用纯多效唑(即有效成分0.4~0.5g)计算分量溶水施入土中,可达到控梢投产的效果。

5.3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赤衣病、癌肿病、枝腐病、蚧类、白蚁、吸果夜蛾、果蝇、天牛类等。以生物防治、人工捕捉、诱捕为主,药物防治为辅。药物防治提倡使用无毒或低毒农药。

6果实采摘贮运

6.1采摘

杨梅为核果类,可食部分由无数柔软多汁的肉柱所组成。由于杨梅成熟期正是梅雨多湿季节,果实极易腐烂落果。杨梅的成熟期与植株的坡位、树势、树龄、结果量多少等有关,具体的采收时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应在成熟度8%~9%时,抓住晴天的早晨和傍晚,分期分批采收。采时要轻采轻放,尽量不要采取摇落果实的办法。

6.2保鲜

杨梅果若不采取任何处理,在室温下贮存时间极短,正所谓“一日味变、二日色变、三日色味俱变”。杨梅果的贮存问题,现在全国尚未研究出好的办法,这是制约杨梅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共同攻关。据报道,杨梅经选果后,用防腐剂洗果,在温度0~0.5℃、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可贮存1~2周,保持风味不变,可长途运输。又据资料介绍,杨梅经选果清洗后,先在-25~-30℃温度下速冻15min,然后装入塑料袋中,贮存于-18℃低温冷库中可保鲜6~8个月;但以1~2个月为宜,可用于调节市场供求。

6.3贮运

在大量短距离装运时,盛装杨梅果实的容器,以高圆形、小口加盖的竹蒌为佳,篓的尺寸为高46cm,直径为35cm,在高度3/4处收口,开口处直径为22cm。开口处上方有把手,便于搬运、拿取。使用时先在篓内壁放入柔软枝叶,如羊齿类植物等,然后装果,每篓10kg左右。

总之,杨梅的栽培管理技术因个体的物候期不同、品种不同有很大的差异,需要不断地探索,及时地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杨梅生产。

7参考文献

[1] 缪松林.杨梅生产实用新技术[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周文来.东魁杨梅[M].香港:香港天马图书出版社,2003.

推荐访问:栽培 关键技术 管理 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