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美大美育人

时间:2023-06-17 08:06: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邳州市炮车中学基于学校办学实际,提出以追求极致、崇尚美好、遵循规律为内涵的“大美教育”。学校通过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开展丰富的美育活动、培养专业的美育师资,积极构建贯穿学校教育全程的“大美教育”体系,推动了学校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大美教育;环境;课程;活动;师资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A-0031-03

以美育人,方能正心化人。“美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迫切要求。邳州市炮车中学秉持“育人为本,共同发展,幸福人生”办学理念,坚持“办适合的教育,育多样的人才”办学思想,提出“大美教育”,积极构建贯穿学校教育全程的“大美教育”体系,推动了学校的创新和发展。

一、“大美教育”的内涵

(一)追求极致

“大美”思想最早的文字记载来源于《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美”即美到极致,含有实体之美、精神之美、哲理之美。莊子的“大美”思想追求的是一种自然、本真、淳朴、博大的精神境界,“大美教育”追求的是尊重生命的教育,是公平和谐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为学生终身成长负责的教育,也是不断追求超越的教育。

(二)崇尚美好

美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1]席勒认为,“从感觉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的转变,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2]。“大美教育”追求卓越、和谐、美好的理想境界,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但要懂得发现美、欣赏美,学会感受美、热爱美,更重要的是要成为美的守护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怀一颗向美之心,做一个向美之人。

(三)遵循规律

“大美教育”强调按照美的规律来实施教育,对100%的学生在100%的教育时间和空间里,提供尽可能多的“美”的熏陶。“大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审美能力的发展,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3]。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因材施教,因此“大美教育”要以人为本,始终遵循美的规律和教育的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4] “大美教育”,是用大美眼光去观照教育的本真,倡导和追求教育的大美,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境界,为师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大美教育”的架构

“大美教育”的落实,就是立足“求真、崇善、尚美、致慧”四个维度,依托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基地、人文艺术课程基地,深化学校教育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就是以“大美教育”为价值追求,不断挖掘美的内涵,提升美的精神,构建“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以美扬长”的特色育人体系,将“大美教育”打造成学校的特色和亮点;就是在教育中追求“完美”,在校园里发现“真美”,在教学中形成“淳美”,在师生中塑造“和美”,在发展中追求“至美”,在学校环境、课程、教学、活动、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中,培养学生具备美的品行、美的才智、美的情趣,努力实现由传统名校向优质特色学校的转型。

三、“大美教育”的体系

学校“大美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的原则,渗透于学校各个方面。学校的“大美教育”体系包括优美的校园环境、科学的美育课程、丰富的美育活动、专业的美育师资。

(一)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

我校基于现有的校园文化状况,以艺术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为契机,完善学校硬件建设,加大了校园绿化、净化、美化等方面的力度,突出校园人文艺术特色,营造大美育德、尚美求实的文化氛围。

我校的建筑体现了“楚韵汉风,诗意田园”的建筑特色,青砖黛瓦、挑檐斗拱气势恢宏、敦实大气。校园整体规划布局用古代的园林设计手法,使校园具有浓郁的古典园林韵味,典雅端庄。教学区由致真苑、致善苑、致美苑、致慧苑四个院落组成,相对独立又互相映衬,静谧而悠远,蕴含和谐、典雅、厚重之美,散发着浓郁的“大美”文化气息。四个院落的四副楹联,分别用隶、楷、草、行字体镌刻,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体现了人、景、情高度的融合。

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主阵地之一是校园的廊道。一是科普文化长廊。长廊分图片区与实物展示区。实物展示区定期展出学生的航模建模作品;图片区由科学教研组和各班级负责,定期更换内容。二是大运河文化长廊。长廊介绍了大运河历史、大运河现状、大运河申遗以及邳州大运河风情。三是影视文化长廊。长廊分为静态与动态两部分,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四是图书文化长廊。在各班教室门口的展板上,学生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相互推荐好书。另外,在楼梯的拐角处设计了两个开放的图书角,方便学生课外阅读。

加强基于互联网的美育学习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美育深度融合。加大资金投入,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完善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学习环境。积极建设数字化艺术情境体验平台,以虚拟场景、裸眼3D、全息投影、影像捕捉和微信分享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将美术书法临摹、影视场景模拟、器乐即时培训、舞蹈体验学习、在线远程辅导等文化元素进行有效融合,提高艺术普及的知识性、趣味性,增强艺术普及的参与感、体验感。

(二)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

以美育人,课程是核心。学校逐步构建了“全员参与、普艺融通、艺文并遒”的“大美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我校开发的美育校本课程共有三大类74门,编写校本教材54本。一是素质养成类,如“尚美书法”“灵魂的歌唱——中国民歌欣赏”“当代艺术的人文关怀”“电视音乐散文”“课本剧表演与创作”“扇面艺术及扇文化”等。素质养成类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素质在社会活动中充分展现,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特长发展类,如“一画一故事”“古典音乐中的人文艺术”“摄影艺术”“播音与主持”“‘舞’动花鸟字”“古诗新唱”“创意速写”等。特长发展类校本课程有利于学校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三是地方文化类,如“邳州剪纸”“邳州纸塑狮子头”“邳州跑竹马”“邳州柳琴戏”“邳州银杏盆景栽培”“邳州农民画”“乡土美术之邳州烙画”等。地方文化类校本课程有利于传承本土文化,挖掘邳州地区民间、民俗的美育特色资源,拓展美育空间。学校的美育校本课程不仅对本校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还发挥了辐射作用,“尚美书法”“邳州剪纸”“古诗新唱”等课程被多所学校使用。

学校美育课程为三级管理模式,扎口管理在校长室,分管副校长负责日常事务,艺术中心负责策划管理,音乐、美术教研组负责具体实施。美育课程实施以学校团委、学生会为合作团队,以各处室为协作部门,保证了课程的有效实施。根据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确定每学期的校本课程课时数。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一周3学时或2学时安排。学校不断完善美育评估标准,建立评价激励制度,将美育工作绩效纳入考核体系。

(三)开展丰富的美育活动

學校高度重视社团建设,依托社团开展美育活动,将社团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学校现有社会服务类、文学艺术类、科技实验类、体育健康类社团共35个,学生参与率达100%。依托社团组织,定期举办各种活动,主要有:文化艺术类活动,如书画展、校园课本剧表演、柳琴戏表演、歌咏比赛等;体育竞技类,如武术操表演、太极拳表演、韵律健美操表演等;知识竞赛类,如美读美写竞赛、古典诗词竞赛、演讲比赛、法制知识竞赛等;讲座学术类,开设“大美讲堂”,开展专家讲座、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志愿者活动,如爱心志愿者活动、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赴邳州市儿童康复中心献爱心活动等。我校和邳州市博物馆、展览馆、养老院以及社区、学生家庭以及校外德育基地密切联系,联合开展活动,初步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构建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大美教育”体系。

(四)培养专业的美育师资

以艺术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为契机,提升全体教师的艺术素养。充分向学校专业艺术教师借力,对非艺术学科教师进行艺术专业培训,有效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美育能力。学校积极构建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艺术教育资源体系,包括依托专业机构和省内外高校建设校外专业基地、成立专家指导组织等。

学校着力建设两个中心:一是建设学校艺术教育中心。学校本着“立足需求、适度超前、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的原则,组建艺术教育中心,下设教师专业发展部和学生实践活动部。中心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实现教师间即时的交流研训、资源共享,推动教师加强合作交流,共谋专业发展。二是建设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一方面与高校联系,聘请专家教授担任指导教师,为教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教师提供交流成果、分享智慧的平台。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和规划,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估机制、激励机制,鼓励学科教师积极发掘本学科的美育因素,将美育渗透到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校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的形成,实现特色发展和持续发展,为美育实施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138.

[2]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984:11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126.

[4]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家长教育学[M].林志英,等,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1982:145.

责任编辑:杨孝如

推荐访问:美育 育人 美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