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对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的影响

时间:2023-06-16 15:0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大学语文课程自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众多高校开设,成为理工科大学生接触人文知识,塑造健康人格的一支重要轻骑兵。其中,上个世纪20、50、70和80年代该课程都颇受重视。关于大学语文经典作品及其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对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的论述已相当众多。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角度论述该课程的作用,以期引起领导、同仁和大学生们的重视与坚守。

关键词 大学语文 课程定位 精神家园

1传统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与定位

大学语文课程曾有大学国文、中国语言文化、大语文等称谓,其基本定位是面向理工科大学生,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和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英·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在娱乐上学问底主要用处是幽居养静;在装饰上学问底用处是辞令;在长才上学问的用处是对于事务的判断和处理。”(强调了学问的具体用处)“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论学问》)意即各类书籍有益于人们的精神,能变化人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可以说是各种学问可以补救人们精神上的缺陷,变化人的气质。钱学森说:“创造性很丰富的伟大科学家,往往在文学艺术上也有很深的修养,他在科学上的创造也得益于文艺的修养。”(《在北京地区第四次思维科学研讨会上的讲话》)。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呼吁:“理工科学生也必须懂人文科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方面的素养,否则他们就有可能给四化建设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实例,如武汉大学就有物理学教授出版诗集;华罗庚、竺可桢、茅以升等都国文渊源深厚,学术造诣精深,写得一手好文章,工诗能文,其科研成果著述简洁、准确、明白,现代学子少有企及。

传统的大学语文课程在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等诸方面发挥了作用。大学语文课还可使理工科与文科思维互补激发创造力,进而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优美、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丰富业余生活爱好,富有高雅、高尚、健康的情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进而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包括口头的与书面的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健康人格,全面提高修养,培养合格人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事业。

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高校公共基础课,一门素质教育课程,以武汉大学为例,现阶段大学语文课是作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必修课来开设的,大学语文课正在多方面发挥着作用。

2大学语文与中学与研究生相关课程设置的区别与差异

如前所述,大学语文是高校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属于素质教育课程,主要面对理工医科本科生。在北京理工大学,曾经实行过本科生、研究生进校后统一大学语文考试,合格过关的可不修,不合格的都必须修习大学语文课;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理工科本科生还必须拿到包括大学语文在内的两个学分,才能毕业;武汉大学曾规定要求理工科生必须拿到两个人文学科类学分。中学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要是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学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字词句阅读理解能力等,打基础为主,语言教育的应试目标很明显,中学语文课程的定位较少顾及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研究生阶段相关课程的学习,如语文类选修课或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更多的是要让研究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研究的方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力图有所拓展和创新,在学习研究领域有一定的挖掘深度,试图找出一定的规律。此阶段的语文学习除进一步巩固知识,夯实基础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理论性。

大学语文本科教育有人称之为“高四”语文,体现了它的基础性,是高三语文的继承和延伸。大学语文针对的本科生主要是理工医类专业学生,语文课是他们专业课之外的有效补充,无疑此时的大学语文课具有基础课的性质。事实上一些理工医科大学生由于专业学业负担重,无暇或并不是很重视大学语文课,也有的人因兴趣爱好而偏爱一些会多花点时间,或作为业余生活的调剂与娱乐将大学语文课用于放松消遣;另一方面,大学语文课是思想政治课和音乐课等众多必修、选修课外的一门形象而生动的课程,它可用优美经典的文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审美观。此时的大学语文课担当了素质教育的重任。所以,大学语文面向本科生,一方面传道、授业、解惑,有知识传承、审美鉴赏、提高写作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相对于中学的应试压力,大学语文可以有效扩展知识空间,课外延伸深广,可将传统文化融铸其中,又将活跃的思考与命题结合起来,启发学生思维,开拓视野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样,大学语文会比中学语文有深度、广度、新意、灵活,还可将课内、外结合起来,校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而大学语文相对于研究生阶段的相关课程,大学语文没有研究生相关课程的专题性那么强,并没作研究的理论性的高要求,探索、讨论、交流的频率也有限,不同于研究生相关课程的专题、创新、理论与交流。如研究生的习作论文一般字数上要求会更多,理论的建构与文献占有的程度要求也更高,研究生自主学习探究思考的成分更浓等。总之,研究生阶段的语文类相关课程的学习已带有探讨、创新、专题的意味,(如硕士研究生“语文学科教育”专业及相关研究生人文素质类选修课)。

简而言之,大学语文高、深、广于中学语文,研究生语文专、新、活于大学语文。现阶段大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素质课,也应是一门铸造人格、锻炼提高能力的课。

3时代特点与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社会,一个网络社会,更是一个知识更新迅速的社会。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专深又广博。地球村社会对人们的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和语言表达(口头的、书面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留学生人数日益增多,改革开放为国人与外界的联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桥梁和平台,邓小平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险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让当代大学生们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现代社会既要求现代大学生有较强的外语能力,一般大学本科要求过大学英语四级,研究生阶段过大学英语六级;又要求大学生有良好的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找工作难,有的大学生有许多证书,献血证、考有外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水平测试证、驾照、实习证、各种社团会员证、获奖证书等等,可以说社会要求的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既有专业又有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具备较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不仅仅重视学历文凭,更看重能力。社会要求大学生需有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人文综合素质,具有审美鉴赏能力,掌握各文体的写作规范知识,外语能力强母语水平更必须高等。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大学生们的功课和社团活动丰富,生活忙碌,学习紧张,而且一些名牌大学常常为大学生们开设了众多的选修课,让他们自主安排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自主学习,这样大学语文课的优势又何在呢?

4当代大学语文课的设置与定位对大学生成长与精神家园建设的作用

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历来都定位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也作为一门人文素质课来设置,重在扩展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学知识涵养,进而树立正确的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学作品作用于人和影响人发挥的作用是间接的,人们阅读文学作品后在自己头脑中再创造出文学作品形象,进而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行动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是,时至今日,高等学校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名牌学校的高等教育,对一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选修课目繁多,学校对选修课、通识课的设置也有诸多定位与要求限制。课程之间无形中都形成潜在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大学语文课程如何定位与进一步优化完善内容设置,无疑有助于人才的培养,有益于这门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更有益于名校课程设置结构的完善与合理布局。本人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在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人文素质课外,定位还应加上能力培养课、人格铸成课与审美鉴赏课。其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实际运用(学以致用)方面,大学语文课除肩负传统的角色定位以外,应适应并顺应时代、社会的新增要求,体现大学语文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通过朗读、背诵、讨论、发言、演讲等方式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对范文写作方法特色的分析等对提高写作能力的影响;在实用写作能力中突出专业特色,结合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具有创造性,视野开阔,具有前瞻性等。张海迪说:“把你学到的知识运用来给别人解除痛苦,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医科生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再直接不过了,理工科大学生可将知识直接转化为科技生产力。大学生做义工、志愿者给留守儿童心灵的抚慰和鼓励(全国现有留守儿童5800万人),让他们看到希望……大学语文课也应与时俱进,将社会活动、社团活动、社会时代的需要和大学生的发展、成才、职业规划、人生目标、理想等结合起来,大学语文课在这些方面极有优势,它不同于政治课的说教,也不同于音乐、体育课的所限,大学语文课可寓教于乐、寓教于学,教学相长,帮助确定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提高丰富大学生的语文质素与文彩,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效率地获取知识,突出大学语文轻骑兵的特色,有益于大学生的人格铸造,对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可发挥良好的影响,让学生会读书更会用知识,活学活用,丰富大学生精神家园,早日成人成栋梁之材。那么,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可作哪些相应的调整呢?

5现代大学语文课定位下的相关教学法与配套课程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成长的意义与作用

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是一本书(教材)一支笔(粉笔)一张嘴(教师讲),现在多媒体设置已基本普及,笔者这里所说的大学语文教学法的调整主要是指与时代要求相符的内容上和方式方法上的调整完善与丰富。

5.1将鉴赏与习作练习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习作的内容可结合学生的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从思想情感观点观念上指导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大学语文课由课堂内向广阔的课堂外延伸。师生讨论交流思想情感可丰富师生文化,“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老师读书、为学、做人的良好的经验体会常常是多年的心血和结晶,融洽的师生关系更利于学生成人成材。习作课还可结合校园文化中的名家访谈进行,如学生找院士、资深教授、知名学者、博导等访谈请教,可促成学生的思考与写作,在为人治学方面亦会多有收获,利于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与成长。听讲座、看大学视频公开课、学网络课程、观DVD等,做笔记、写论文、写随笔、报告等,均可增长学生的见识并提高表达能力。

5.2结合大学生专业特点与要求适当调整大学语文课讲课内容,教材编订选篇有所注重

医学与文学关系紧密,鲁迅、郭沫若、张洁(女)、契诃夫、福楼拜等名作家都曾学过医,后又成为著名作家,他们透彻地了解人生。医学与文学同样关注人,关注人的身体情感健康,语文具情感性,审美人文性强。针对医科生,因其将来职业生涯中有写病历、护理日记等,可适当开列写作练习,写读书笔记、演讲稿、小品文、散文、论文、求职信等,大学语文课可结合他们的专业课特点与要求调整讲课内容,将大学语文课变成能力培养课,人格形成培养铸造课(医者仁心,为医须德艺双馨,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关爱人守护人,护其人理其心),精神家园建设课。理工科大学生可有实验报告、科研报告的写作讲习,锻炼提高其写作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为社会作贡献。温家宝总理原是学地质的研究生,但其谈吐儒雅,常引经据典,说明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在大学语文课堂中有意识地突出和联系专业特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起学生思考,怎样更好地关注人、关心人、以人为本、关注社会、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等,有利于大学生精神家园的丰富充实与成材。

大学语文课是祖国传统文化、民族遗产的精华浓缩,在大学语文教材的编订上,篇目的选择也可有所侧重,选篇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侧重选有益于大学生人格铸造培养的篇章,教材篇目的选择可从铸造人格的角度出发。德·尼采说:“读书的益处多多。古典作品的营养尤其丰富……遭遇瓶颈时阅读古典作品,是知性的特效药。”(《尼采的心灵咒语》第191页,[德]尼采著,[日]白取青彦编,[中]遭逸冰译,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教材选篇上,依从时间发展脉络,文学史的框架,从古典至现当代文学多有所编选,如有的选篇注重爱国精神,有感染力,具有榜样力量,如李清照、陆游、文天祥、苏雪林、郭沫若等人作品;有的选篇侧重谈对读书为学的看法,如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朱光潜《文学的趣味》、培根《论学问》等;还有的注重对人生的真知灼见等,如钱钟书《论快乐》,毕淑敏《提醒幸福》等。有特色的选篇可为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发挥较直接的作用。教材的篇目还可有古代科技知识介绍的文章,如《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本草纲目》等选篇,可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开阔其视野,学习古代科学家的精神,富有启迪性,对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能有所助益。

5.3运用网络、视频、讨论等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认为教师不仅需传道、授业、解惑,传递知识,而且还应完成教育的创新任务,教育还应是创新的,教师应富有创造性,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特定教学情境,运用网络、视频、讨论、判断题、课堂练习、提问等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全民参与意识。其作用是可丰富提高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具体形象可感,让学生学以致用,内容具体、针对性强。如学习鲁迅小说《伤逝》,通过教师给出的参考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讨论,做幻灯片,在发言、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体悟到大师作品的深刻性与前瞻性,对大学生的爱情、婚姻观形成产生良好的影响,对生活也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提高人文素质脚踏实地厚基础的同时,将课内外结合,将思想情感、思考与实践相结合,与其他相关课程相融合,与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学生能力的提高培养锻炼相结合,改善教学内容的设置可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利于学生将课内知识活学活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利于学生较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这样的活动多多益善。大学语文课文中的许多故事也可成为典型事例和学习的典范。如《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中,各弟子畅谈理想,但孔子为什么恰恰赞同曾点的观点呢?曾点谈的不是雄才大略宏伟抱负,恰恰是一幅春游图,之所以得到孔子的赞赏,这说明孔子已超越了功利的范畴进而达到了审美的人生新境界。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和与教师的思想意见的交流,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铸造人格,从而发挥大学语文课的审美鉴赏作用,人格铸造课作用。现在人们在宣传提倡雷锋精神,雷锋精神至今五十年来不衰,这也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同步进行两手一起抓,不放松,精神文明的建设应贯彻渗透在学校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大学语文课作为重要的基础课、人文素质课、审美鉴赏课、能力课、人格铸造课,理应担当起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为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出一份力。

总之,大学语文课既不同于中学的应试教育课,又有别于研究生阶段相关课程的一定探索创新性,现代大学语文课程应顺应时代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高要求,将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为在传统公共基础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外,进一步拓展为重能力培养课程和人格铸造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思考能力,学以致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高尚的情操等,在此基础上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会更有效地发挥大学语文课程轻骑兵的优势,促进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大学本科是高等教育的基础,重中之重,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长寿课,长期以来受到理工医类大学生的肯定与厚爱,此门课程理应在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中不断完善改进,有所担当,发挥出长远的效益。

推荐访问:精神家园 语文课程 定位 影响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