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少数名族地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06-16 14:24: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项重要的任务。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特别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特色、历史使命和教育目标,赋予了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新的内涵。通过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系列措施,锻炼和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对于构建适应于特殊区域的科研创新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继续深造和就创业及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西部少数名族地区 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西部地区高校,如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以便培养的学生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成为大学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增强学生科研创新意识、锤炼科研创新思维和导师制等方面,探讨西部少数民族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旨在总结经验,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1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创新基础

掌握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发展、培养创新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要切实抓好理论知识的教学,努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培养其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前沿的最新研究信息、动态及成果引进课堂,促进学生对本学科前沿研究信息、成果的了解,借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2采用创造性教学方法或开设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造性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运用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来吸收已有文化成果,探索某些未知问题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譬如:潜科学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社会探究法、角度教学法等。学校可根据创新人才的需要,开设一系列专门课程,从某一学科如思维科学或心理学、方法论的角度来探讨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同时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大作业或小论文题目,对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的基本训练,教师再加以必要的指导和辅导,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3营造校园及院系创新环境与创新氛围,建立科研活动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要把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定期举行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和大学生科技报告会,出版大学生论文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对于不同领域的知识有一个大体的涉猎;建立激励竞争机制,举行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对在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与奖励,并作为选拔优异生、免试推荐研究生和颁发奖学金的重要依据,对于在科研创新活动中做出成绩的学生,可申请免修与之相关的课程学分、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论文)学分等。

4开展 “大学生研究计划”,构建“开放性导师制”

大力推行“大学生研究计划”,并纳入本科生正常的教学计划中,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这样在论文写作和科技创新实践等方面则可显示出色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应强化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工作,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过程、学术思想的演变、研究方法、发展动态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及今后选择职业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为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最后,建构起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指导制度和人才培养体系,在西部高校中积极推行“开放性导师制”。

5注重对学生创新心理的塑造作用

学习最重要的动力应该是对其的热爱、兴趣和对社会的价值而产生的快乐。在日常学习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和科研兴趣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心理的塑造,只有这种心理基础才能激发他们去积极快乐地追求知识,以积极快乐的心态进行科研创新。

6结语

西部少数民族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应把握专业发展前沿,不断吸纳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面向全国,立足西部,根据西部经济建设需要和发展需求,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为根本目标,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史洋玲.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培养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4.

[2] 秦虹.创造性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教育科学研究,2014,12(3):10-16.

[3] 吕柳.开展理工类大学生研究计划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6(4):119-120.

推荐访问:创新能力 数名 科研 探索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