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C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独立模式探究

时间:2023-06-15 19:1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论文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与MOOC三者间的关系着手,分析在MOOC时代高校图书馆所扮演的角色,阐释高校图书馆独立开设信息素养教育类MOOC的可行性,并试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氛围、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合作与共建等五方面构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独立模式。

关键词 MOOC 高校图书馆 信息素养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5.×××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llege library,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MOOC, and analyzes the role of college Library in MOOC era. Also, it explains the feasibility of college library offering MOOC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independently. Then, it constructs the independent model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college libraries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atmosphere,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teaching cooperation and co-construction.

Keywords MOOC. College library. Information literacy.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本质上是全球信息化进程中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近年来,随着Web2.0、移动科技、新媒体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个人信息素养的要求提升至新的高度,“信息素养”的内涵也随之丰富,同时,国民的信息素养教育也将面临新一轮的改革与创新。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所参与的信息素养类MOOC建设情况调查,探究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独立模式,以期为创建更多以提升高校学生与社会民众的信息素养为宗旨的MOOC提供参考。

1 图书馆、信息素养与MOOC

1.1 图书馆与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来源于图书情报检索技能的发展和演变,它与包括图书馆、信息中心在内的各种文献信息部门具有密切的联系。而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内部重要的文献信息部门,一直以来也肩负着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素养课程教学内容的更迭和教学手段的进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養教育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即信息检索阶段,“信息素养”的内涵更侧重于文献信息检索时所需的“技术和技能”[1]。当时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也以文献检索技能、用户教育为主,课程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文献与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主要检索工具的内容、结构与查找方法,主要参考工具书的内容、作用及使用方法等[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信息素养”的内涵被极大地丰富,推动着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从“信息检索”拓宽至“信息利用”,也使国内的信息素养教育进入了信息利用阶段。2002年2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并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2]。在该阶段,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内容从单一的信息检索技能培训向全面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培养转型,并且开始出现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这一新型的自主学习模式。

近五年来,相关学者和机构又从广度和深度两个角度分别对“信息素养”的内涵进行了扩充。从广度上看,视觉素养(visual literacy)、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等也被逐渐纳入信息素养的内涵中[3][4]。从深度上看,则体现在对于个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的进一步挖掘与提升,关注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作用以及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5]。

1.2 图书馆与MOOC

自2012年起,国内外图书馆界先后举办了数场以“MOOC和图书馆”为主题的会议,相关学者积极探讨了图书馆在MOOC环境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所能发挥的作用等问题。如OCLC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联合举办的以“MOOC 和图书馆:众多的机会还是巨大的挑战?”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6]。超星集团副总经理常宏与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部主任秦鸿在全国第五次图书馆2.0研讨会上分别作了以“慕课与图书馆”和“MOOC浪潮中的图书馆”为题的报告,就MOOC浪潮下图书馆的角色定位以及服务创新进行了讨论[7]。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其第三期的创新交流沙龙活动中,以“MOOC环境下信息素养课程建设”为议题,邀请了《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MOOC主讲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高级顾问罗昭锋担任嘉宾,并与五十余位同行共同探讨了新形势下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机遇与对策[8]。

另外,不少学者也对图书馆、图书馆馆员在MOOC中扮演的角色或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挖掘与总结。C.Barnes指出MOOC 环境下图书馆学术馆员可能发挥的作用包括:版权清理;内容授权;提醒 MOOC 开发商开放资源;帮助确保所有用户可以获取MOOC内容;提供信息素养教育以及鼓励开放许可的使用等[9]。M.Schwartz则建议图书馆可以进行版权内容清理、支持MOOC制作、帮助学生进行MOOC学习、评价MOOC课程、保存学生在MOOC学习中创造的内容等工作[10]。郝群等人对清华大学等12家985高校图书馆分管教学参考服务和外国教材引进管理的馆长和馆员进行了问卷调研,调查表明:在图书馆界人士看来,“信息素养培训”是MOOC教育环境中,图书馆所能担任的最重要的角色之一[11]。除此之外,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于2014年3月发布《开放教育资源、MOOC与图书馆的环境扫描》白皮书。该书对图书馆在支持开放教育资源及MOOC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一个阶段性“定论”,认为图书馆在开放教育资源的支持中可发挥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发现与利用、保存、和可持续发展等作用,而在MOOC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提供版权咨询服务;协助课程设计;提倡开放获取、开放科学;开放教育资源等[12]。

在具体实践方面,图书馆可以联合相关机构进行MOOC平台的建设,也可以参与某一门MOOC的制作与教学。如2013年9月,大英图书馆、大英博物馆和利兹大学等21所大学以及英国远程教育组织等机构,与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合作建立FutureLearn平台,并开设信息素养相关课程。目前国内高校开设的部分信息素养类教育MOOC,如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论文写作与检索》、中国科技大学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等中也出现了高校图书馆的身影。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MOOC时代中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可大致总结为两种:一者为辅助者,即为其他课程的设计、制作、推广等一系列工作提供资源、技术、场地等多样服务;另外一种则为主导者,即独立承担某一课程的制作,在课程内容方面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尤以提倡建设信息素养教育类课程居多。潘燕桃强调,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全国高校信息素养公选课程(通常由图书馆员担任授课教师),其形式和内容均已过时,“开设多学生信息素养慕课是大势所趋”[14]。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参与建设信息素养教育类MOOC时可采取两种不同模式,即嵌入模式和独立模式。

2 基于MOOC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独立模式

2.1 独立模式的内涵

独立制作信息素养教育类MOOC是高校图书馆参与MOOC最直接的方式。独立模式是指图书馆作为教学主体,独立完成教材内容设计、教学队伍组建、教学视频录制、教学管理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的一种参与形式。该模式对于MOOC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图书馆应充分考虑自身在教学资源、教学经验方面的优势,更侧重于制作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等通识类教育课程,要求课程内容具有良好的普适性。首先,图书馆可直接将成熟的传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MOOC化,并根据新的学习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与创新,既能节省时间和制作成本又能满足新时代对于信息素养的要求。其次,全力打造新型信息素养教育MOOC课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融入信息素养概念中关于视觉素养、数据素养、媒体素养等方面的新内涵,更加注重课程的互动性、参与性,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从教学对象上看,教学内容的普适性要求图书馆的教学对象应该是大规模、全校性甚至社会性的,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学院或专业的学生。此外,学生间存在明显学历分级情况,甚至本科毕业生与大一新生对于课程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不同学历水平的教学对象又对图书馆所推出的课程具有针对性。

2.2 独立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2.1 信息素养类MOOC的课程需求与供应

《MOOC对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调查显示:近50%用户对信息素养“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同时,76%的用户认为信息素养“很重要”和“比较重要”;而依靠图书馆员的帮助获取學习所需信息的比例只有4.05%。当前学生普遍具有提升自我信息素养的需求,具备开放、在线、互动等特点的MOOC则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训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目前,国内各个MOOC平台上已有北京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单位等开设的信息素养类课程共计十余门,而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在MOOC平台上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寥寥无几。国外较为典型的案例是美国维克森林大学Z.Smith Reynolds图书馆所启动的ZSRx:Lifelong Learning项目[15],国内有且仅有武汉大学于2015年6月推出的《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MOOC[16]。

鉴于此,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领域内的MOOC制作与推广上拥有巨大的操作空间,必须抓住MOOC这一机遇,实现高校信息素养在线开放教育的变革,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巩固高校图书馆在不断变革的教育环境中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地位。

2.2.2 信息素养类MOOC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为加快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促进课程引用,加强组织管理,教育部于2015年4月28日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文件指出:“高校应切实承担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主体责任。高校领导要深刻认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将建设和使用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这无疑彻底打破了高校图书馆是否参与、多大程度地参与MOOC的犹豫心态,给观望中的高校图书馆吃了定心丸,也为制作经费的筹集提供了政策保障。在该项政策的鼓舞下,高校图书馆可以放心投入MOOC的建设、服务和管理,并将“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尤其是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作为指导方针,融入MOOC浪潮,推动新时期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大变革[17]。

3 高校图书馆独立信息素养教育实施

北京大学首批MOOC的结课情况是80000人参加选课,最后4000多人参加考试,仅1500多人获得证书[18]。,自MOOC出现以来“高参与度,低通过率”就是其最大缺陷之一。据各项问卷调查及笔者亲身体验反映,这一问题归根结底是由MOOC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制度上尚存在的不足之处所导致的。譬如,课程内容照搬照抄传统教材,缺乏新意;课中课后没有或较少互动;课程准入门槛低;课程认证的有效性低以及授课教师僵硬不自然的教学神态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独立模式下高校图书馆开设信息素养教育MOOC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分析。

3.1 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内容的总体把握与选择上,基于学生对课程内容需求的差异性、相似性以及高校图书馆人财物资源的有限性,图书馆可以运用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细分理论对MOOC受众进行归类细分,进而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开设相应课程,力求最大化满足本科生、研究生乃至社会公众等不同学生群体对于课程内容的要求。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在6月推出的《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MOOC(以下简称《规范》)就是针对研究生在从事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及成果发表过程中的现实需要进行课程内容设计,主要介绍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政策要求[16]。而美国维克森林大学Z.Smith Reynolds图书馆于2014年启动的ZSRx:Lifelong Learning项目,则主要是为其学生父母及校友所开设的,以提供终身学习机会、提高在线学习技能为宗旨的一系列MOOC化终身教育课程[15]。

细化至某一门具体的MOOC时,则对课程的“新鲜度”和“精炼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正如前文所述,“信息素养”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与时俱进,除了保留常见的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等知识外,更应增添数字素养、视觉素养、网络素养等新内容。另外,受课程视频时长所限以及综合考虑网络时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情况,MOOC的教学内容应该以单个知识点的讲授为目标,以知识要点为单元进行每一则教学视频的安排与制作,以达到简短而精炼的教学效果。

3.2 教学方式多元

教学视频、课后练习、线上或线下讨论小组共同构成了MOOC的全部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MOOC将视频教学和课后教学两种教学方式整合统一,共同影响着最终的课程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视频教学虽然有其不可比拟的受众广、可重复利用等优势,但它将教师与学生隔离在两个不同的空间,使得师生间面对面的实质性交流减少,大大削弱了真实课堂中能对学生产生学习压力和动力的氛围。为了弥补这种氛围的缺失,在MOOC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可利用提升教学“吸引力”的方式进行弥补。第一吸引力,内容为王,即保证课程内容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第二吸引力,精品至上,即重视教学视频本身的质量,包括精美流畅的课件、高清视频画面与清晰音频等。第三吸引力则是指授课教师本身的吸引力,包括仪容、仪态、语速等多个方面,尤其是面对镜头的“自然感”。在“注意力时代”,从容不迫、侃侃而谈的教师更能有效吸引学生,进而增强学习兴趣。正如《规范》的授课教师林嘉在接受采访时所说,MOOC的制作过程就像编写一出剧本,需要在讲义的基础上不断构思“课程脚本”,考虑哪里放讲解视频,哪里放PPT和动画,怎么让课程不枯燥等一切能够使课程更精致、更具吸引力的设计[19]。

与传统教学方式一样,MOOC的学习者同样需要通过积极完成课后练习,参与课后学习活动和讨论才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以得到最佳学习效果。因此,完善的实体与虚拟教学与交流平台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一直在积极建设信息共享空间,其在提供实体学习空间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另外,在虚拟平台方面,高校图书馆凭借着多年来开展的参考咨询服务也具有一定的平台基础。通过课后教学,学生可以及时地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或知识难点、疑点,借助图书馆馆员和MOOC平台自带的讨论板块、课程官方博客或微博、QQ群等各类网络工具进行师生间的交流指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等。

3.3 教学氛围创造

教学氛围的创造事实上是对MOOC课后教学方式开展的具体操作。“一位难求”的大学图书馆充分证明了学生们依然喜欢有“氛围”的团队式学习。安静、认真的学习氛围在无形中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约束力,而无人监管的独自学习总是容易懈怠懒散。MOOC 课程的学习环境是虚拟的电脑网络世界,即使每門课程注册学习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传统课堂,并且设有专门的讨论互动区,但虚拟、隔离、无人监管的网络环境让学生很难真正凝聚在一起,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是造成MOOC 高注册率、高退出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纽约公共图书馆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的Kelly Writers House(KWH),共同为参与Al Filreis教授的MOOC《现当代美国诗歌》(简称“ModPo”)的人员创建了一个实体空间,使在纽约的ModPo学生能够有机会相互认识并面对面讨论课程内容。这一实践显示:人们最初都认为,MOOC是一个只要能上网就能获得学习机会的平台,不需要考虑为用户提供实际交流或挖掘整体趋势。但项目负责人认为,无论参与程度怎样,实体会议将普遍提高“积极响应和责任感”[20]。这一事实也证实了在MOOC 时代中,学生的学习不是不需要图书馆了,而是更需要图书馆来帮助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能提供MOOC学习场所。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致力于打造具有学习室、讨论区、数字参考咨询、自助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空间,恰好弥补了MOOC实体交流的不足。如果由图书馆馆员牵头组成学习小组,每周固定时间和地点,有面对面探讨和督促,而不仅仅是虚拟网络上的隐身互动,将会有助于改变MOOC平台中学习者的持续性不强,退学率高的状况。

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图书馆推出的信息素养教育MOOC在向本校学生开放的同时也面向全社会,对于校外的这一部分学生而言,虚拟平台上的学习氛围是至关重要的。真正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落到实处,不仅要求图书馆能够建立一支轮流在岗、实时在线的专业的课程服务队伍,协助授课教师的课后教学工作,还需要图书馆利用政策、活动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互动交流的热情,让虚拟平台同样具有活跃的学习气氛。

3.4 教学评价与反馈

和传统教学一样,MOOC教学同样要求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验收,这需要行之有效的反馈机制和评价机制。

在大数据时代,学生们在网络世界中留下的各类注册、点击、学习等痕迹以及提交的作业、交流对话等资料都具有宝贵价值。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相关信息技术抓取有效的资料进行数据保存、分析和评估,并将成果反馈给学生,同时应用于下一阶段的学习。良好的反馈机制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更能发现当前MOOC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症下药,推动MOOC的良好发展。

对于学习成果认证,深圳大学副校长李清泉教授认为:“能够授予学分是MOOC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更进一步讲,实现学习成果认证是MOOC从课程开放发展为教育开放的根本和前提。学习成果认证是在让人人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和良好学习体验的基础上,享有学习成果;是在教育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的基础上,实现结果公平”[21]。2014年,北京大学在推出第二批MOOC时,在成果认证方面也做出了新的尝试,即身份认证证书,这一举措使得该年的结课率超过90%,这也证实了有学分压力或者有学分的要求就会提升MOOC结课率这一假设。但前提是只有当课程面向在校生时,才能够进行学分认证,而其他社会公众一般仅能得到课程证书,但仍未得到相关机构和传统大学的认证,学分授予仍然面临较大困难。当前情况下,MOOC的开放程度和成果认证依然是一对难解的矛盾,但MOOC热潮的发展将推动着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也将促进在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课程认证中心或课程认证平台,对课程的层次、类型、学分、所属专业以及相应的师资、教学条件、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学习质量保证要素进行统一认证[21]。

3.5 教学合作与共建

从上述几方面对于高校图书馆参与MOOC的独立模式的具体操作要求来看,制作一门优秀的MOOC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高校图书馆在决定独立制作信息素养MOOC之前,首先应该对自身“实力”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包括是否具有优秀的教学资源、强大的技术资源、充足的人力资源以及制作与服务经费等等。而合作则为克服“实力不足”难题的有效方法。

从宏观角度看,“合作”体现在国内信息素养教育MOOC整体结构与布局之间的相互补充,以构建一套完整、全面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不同高校图书馆在推出自己的信息素养教育MOOC時应充分考察“市场”,避免相同或相似课程的重复制作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发现并填补目前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空白。从微观角度看,“合作”则可以产生于几所高校图书馆在某一门具体的课程制作中。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某一实力相对不足的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寻求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互助互建,联合制作一门或几门MOOC。这不仅能有效解决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人才不足的问题,更能整合优秀资源,从而制作更为优秀的信息素养MOOC,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与服务。

4 结语

回顾国内图书馆界对MOOC的研究发展历程,其热潮的形成尚不足两年,关于高校图书馆在MOOC中所能开展的重要服务方式——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实践更是屈指可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大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机构一直扮演着无可替代的教学角色,而MOOC的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能造成信息资源的市场化,从而削弱图书馆“信息中心”的地位,但也为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信息素养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在此背景下,国内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思索如何将图书馆资源和研究技能应用于MOOC,除了为其他的课程制作提供嵌入式的学科服务外,更应该推出独具特色的优质信息素养教育类MOOC。

参考文献:

[ 1 ] 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EB/OL].[2015-05-10].htpp:///law/1194895.html.

[ 2 ]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2015-05-10].http:///2013/05/library-services/massive-open-opportunity-supporting-moocs/#_.

[11] MOOC与高校图书馆:基于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的预测和述评[EB/OL].[2015-06-06].http:///course/2718366.html.

[16]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EB/OL].[2015-05-10].http:///a/1052508.html.

[19] 纽约公共图书馆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提供MOOC支持[EB/OL].[2015-04-29].Htpp://mooc.lib.edu.cn/?p=2961.

[20] 袁松鹤,刘选.中国大学MOOC实践现状及共有问题:来自中国大学MOOC实践报告[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3-12,22.

钟云珍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 210046。

郑建明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江苏南京 210046。

(收稿日期:2016-07-01 编校:刘忠斌)

推荐访问:素养 探究 图书馆 独立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