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课程现状与改革研究

时间:2023-06-15 11:48: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一、体育田径教学课程的现状

中国田径在竞技体育项目上获得的成绩不乐观,以及中国在竞技体育项目开展上的一定弊端,正对高校体育田径项目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纵观中国田径28年在奥运会上的表现,中国在田径运动项目上的成绩确实太少。伴随着中国田径110米栏,刘翔连续两届奥运会的退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民众对于田径的热情。因此,改革创新开展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课程活动,加强中国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成为改变中国田径命运的必行之路。

田径课教学在高校体育选项课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而且逐步在萎缩,甚至消亡,这对高校田径运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压力。甚至一些高校由于学生选课人数少,不得不取消田径教学课。同时笔者从田径运动普及性差角度进行阐述田径运动从小学、中学一直延续到大学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过分追求竞技项目的完整性、系统性,只重视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基木运动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再加上田径教学课的教学手段、方法及考核过分依赖竞技运动模式造成学生闻田径而心惊,望田径而胆怯,使原来就己经笼罩着阴影的田径运动又蒙上了一层灰。

当前,在学校体育推行素质教育和进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环境下,许多新的体育健身项目如健美操、健美、体育舞蹈、形体等正逐步充实到体育课程之中,并得到学生的认可。而原本作为高校体育基础课程、具有重要地位的田径课却出现了萎缩和滑坡,受到学生的冷落。在推行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兴项目的引进和发展越来越收到学习者的喜爱和认可,田径项目山于自身项目设置和改革创新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径,最终导致受众选择新的体育健身项目。体育课选项制使学生主体意识得到了张扬,由于选择田径课的人数少,使体育教师纷纷改行从事其它开展性强的项目,对田径教学产生了空前的冲击。

政府每年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障高校体育田径项目更好更快的发展,各个省份也纷纷建立田径训练基地。每年参加竞技体育为中国田径获取好成绩的很大一部分人员,便就是来自高校。国家通过为高校提供更多的体育场地设施拨款,建立相配套的田径场地、器材、教师资源等软硬件条件,最大程度的满足高校体一育田径教学课程的需求。通过建立更好的运营机制,提供强大的资金流做后盾,出台更加合理化的一些政策。充公发挥高校体一育田径教学课程的功能和作用,为中国竞技舞台提供和输送更多田径运动后备军。

二、田径教学的制约因素

基于前文所述理论,笔者对本科院校的田径教学展开研究,期望可以从中找到田径教学课程开展的制约因素。

项目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单一,使学生难以产生兴趣。“选项课导致学生只能学习一种运动项目,知识面过窄。现在的专项体育课程完个按照训练队的形式进行上课,并且只能学习一种体育运动,严重妨碍了大学生求知欲,背离了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宗旨。大学田径教学课程设置上大多采取单一的定向越野代替原本内容项目丰富多彩的田径教学,学生选择的机会和余地较少。定向越野虽然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学生的教学来说不能满足其为了学习田径课程基木技能和锻炼方法的需求。再加上田径项目自身运动的周期性特点,许多同学课程中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反应,导致学生对田径课程望而生畏害怕上体育课。田径教学课程项目的自身运动特点局限性等这也对学生兴趣的调动没有起到积极作用。从体育课程与体育运动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自文艺复兴以来,教育和体育发展的历史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体育文化交流,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多,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是目前高校却出现了田径项目开展走向越来越窄的死胡同,形式越越来越单一,教材的内容也缺乏系统性、新颖性、吸引性、针对性等影响了学生参与田径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田径教学模式组织单一,不能获得良好的健身效果,学生参与展示自己的机会少。体育课程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体育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是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田径选项课组织形式过于单一,更多教师采用的是按照教案预设的组织形式进行,忽略了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学生变化等突发状况,便经常出现很多将错就错的场面。在教学课程中没能通过合理的组织使得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田径课程采取太自由的“放羊式”教学模式,由于受过去传统三段式、四段式模版的过分思想禁锢。或者采取不太自由的“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过分的重视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在参与田径教学课程中不能充分的展示自己,以获取成功体验的感受。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田径体育教学内容多功能的特定,使其不能在实现学习领域目标及内容标准要求过程中发挥多指向性作用把健身性抛弃了。学生本想通过参加田径比赛展示自身的机会,随着现有教学模式的陈旧,使得学生获取成功体验感、自豪感、认知感、集体荣誉感都大大降低,这也是造成对于田径教学困境的另一个因素。

三、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的建议

结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对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的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定位,紧密结合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

高校体育教育肩负着为中小学培养教育人才的重担,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小学体育课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师资需求中心将逐渐从数量转向质量,培养创新型的教师,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是适应21世纪需要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的关键。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的性质界定为“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随着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功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教学主要内容的田径课程功能也要做适当的调整。改变以往的以技战术为核心的体系,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意识、能力、习惯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对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和健身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明确,如何以田径课程中的各项内容的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进中小学生健康的主要教学目的,这有助于学生正确的对待田径这门课程,为终身体育教育奠定基础,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走向也起到了很大的决定作用。

与社会接轨,挖掘和拓展田径类课程资源。

学校只有立足于社会,才能有更好的依托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课程改革也应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现状,拓宽课程目标,挖掘和拓展田径类课程资源,开展定向越野和野外生存生活等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健身功能的教学内容,使课程的时间、空间、项目、内容随着社会的需求与人们的健身需求发展,使学生具备发展体能、增进健康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方法。因此,田径课程目标的拓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已成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田径运动具有其他运动项目难以替代的优势,并从其他运动形式及特点来看田径运动在挖掘人的运动潜能,培养人的意志品质上是功不可没的;但其形式简单,周期化的动作和内容枯燥无味,缺乏趣味性,娱乐性,多样性等特点,而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指导思想是指在大学体育教育工作中的具有方向性指导作用的基本观点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实际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不能偏颇。

推荐访问:田径 现状 高校 课程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