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其心理干预

时间:2023-06-15 08:18: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田径运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通过田径运动技术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各项目的基本技术,有效的提高学生其他项目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为学生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打好基础。然而,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运动创伤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干扰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健康发展,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搞好学校体育工作,我们有义务,有责任重视田径运动创伤问题,使学生们的运动创伤事故减少到最低程度,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开展。

一、 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1、准备活动不充分,心理准备不充足。在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大部分学生都忽视或不重视这个程序,而我们在教学、训练和竞赛中,由于运动员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却是运动员创伤常见或根本原因。在运动前,运动者不仅要有充分的身体活动准备,而且还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而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身心能量不能充分地得到动员,在运动中就容易产生犹豫、过度紧张造成运动损伤。

2、焦虑,麻痹大意,思想不集中。在运动过程中,特别是学习新、难技术动作时,如果教学训练的方法不当,使得一些运动技能或体能水平较差的学生,在练习中因强迫完成动作而产生紧张、不安和焦虑等消极情绪,造成其心理、生理能量的大量消耗,多表现为注意分散、情绪抑郁、行为怠慢、动作勉强,如果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学习,就很容易产生运动损伤。

3、技术上的错误或身体素质差。田径项目对练习者的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等素质要求很高,若身体素质差容易致伤。如股四头肌力量不足容易引起髌骨劳损、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不足和柔韧性差容易引起肩关节损伤、踝关节力量差,容易造成其扭伤或内外侧韧带拉伤。教学过程中运动员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未形成复杂的、巩固的条件反射,存在缺点和错误,这类错误的技术动作易造成伤害。

4、教学措施不力安排不合理。学校运动场地狭窄,有的学生不在规定区投掷,有的学生则不在跑道上按同一方向跑,体育课内学生过多,教师教学组织不力,课堂纪律松弛、混乱,分组练习时,教师未在现场指导与保护,有的学生不听教师劝告,固执己见,坚持去做力所不及的练习,有的学生好出分头表现自己,冒险去做不熟悉的动作。

5、场地、器材、服装不符合要求。场地不平,有碎石杂物;跑道过硬、过滑;沙坑过硬或沙坑的边缘过高,踏跳板与地面不平齐;跳高垫子连接处有缝隙或安放不平等都是造成伤害很重要的原因。此外,运动时服装不适合,鞋子过大或过小,或穿皮鞋、牛仔裤进行跑、跳、投活动也易引起损伤。

二、运动创伤的心理干预措施

1、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掌握心理应付技能。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肌肉能得到充分的血液,增加肌肉力量和弹性,为正式活动动作做好准备。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准备活动与最后训练内容紧密相联。如跳高做一些下肢柔韧练习,投掷垒球做一些徒手出手练习,短跑做下肢练习和一些专项准备活动。在教学中,仅仅了解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生理、心理因素是不够的,还需掌握一定的心理应付手段。

2、提高思想认识,消除焦虑、麻痹思想。体育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焦虑的表现,理解焦虑的来源和产生,将更多的身体能量转化为有效的治疗行动。坚持预防为主方针,经常进行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使广大师生对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有较正确全面的认识,相信运动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树立信心,在学校运动实践中积极贯彻各项预防措施,杜绝运动损伤的发生。

3、加强技术动作训练,提高身体素质。我们在做技术动作练习时,首先在大脑中建立一个正确地动作概念,从不熟练到熟练到运用自如。教师运动员要讲清楚动作要领,要意识地强调动作的重点与难点,并通过挂图、幻灯、录相和正确示范以及必要的了解练习和辅助练习,使队员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这样训练中既不易造成损伤又易提高运动成绩。为了避免运动损伤的,教师必须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才能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如跳远项目中,快速助跑转为腾空落地,对起跳爆发力有较高要求,易造成局部负担过重,从而导致落地损伤。从此例子看出跳远对于下肢要求较高,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4、合理安排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充分了解教材中的难点,对不易掌握和容易发生损伤的动作和环节要做到心中有数,事先做好预防准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全面身体训练,提高身体各方面的素质,不应过早地进行专项训练;要加强基本的技术的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动作技术的要领;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尤其要注意运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的体育锻炼问题;要不断改进教学训练方法,在学习动作时要注意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分解动作到完整的教学;要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等教学训练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5、改善和管理好运动场地与设备,着装规范。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在一个设备先进健全、周围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流畅的地方进行运动,更容易激发运动员的兴趣,使其产生积极运动的欲望,在运动中会格外投入。因此,在体育教学、训练、比赛中,应尽可能地改善运动场地与设备,为运动员营造一个情绪高昂、肌肉兴奋的运动环境,避免因场地设备等原因引发运动损伤。教师要经常检查和维修场地器材是预防不可缺少措施之一。对于训练中必备的工具,要及时修理、检查、摆放规范。对场地要时常平整,清扫。检查队员着装是否符合要求,身上是否带有尖锐物质,把不必要的损伤减少到零。

总之,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训练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较多,就心理方面而言,导致运动损伤的因素也很多,深入探讨心理因素与运动损伤之间的关系,对预防并避免因心理因素引发的运动损伤,促进运动者的个性心理和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运动损伤是机体与心理的双重创伤,在重视机体损伤康复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心理创伤的精神康复。在运动损伤治疗康复过程中渗透心理疗法,使心理康复促进机体的康复,以彻底清除运动损伤给运动员带来的影响。

推荐访问:田径运动 干预 损伤 原因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