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凡河都市农业区规划研究

时间:2023-06-14 14:30:1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论述了都市农业规划的相关问题。介绍了城乡一体化和都市农业的涵义,探讨了城乡一体化与都市农业之间的辩证关系。从空间布局、产业结构、配套服务、新农村建设4个方面论述了铁岭县凡河都市农业区规划的基本思路,并从政策、技术、资金、信息4个角度阐述了规划的保障体系,以为促进都市农业的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都市农业;规划;辽宁铁岭;凡河都市农业区

中图分类号F29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8-0377-02

最早提出城乡一体化思想的是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1902年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倡导“用城乡一体化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1]。总的来说,城乡关系经历了3个辩证发展阶段:第1阶段,诞生于乡村,城乡依存;第2阶段,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城乡出现分离、对立,城市统治乡村;第3阶段,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乡逐步融合,走入城乡一体化[2]。从融合角度看,城乡一体化是城市与乡村2个不同特质的经济社会单元和人类聚落空间,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区域范围内谋求融合发展、协调共生的过程[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一体化战略,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

都市农业是位于城市内部和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是一种包括从生产(或养殖)、加工、运输、消费到为城市提供农产品和服务的完整经济过程,与乡村农业的重要区别在于它是城市经济和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4]。近年来,学术界对都市农业的研究愈发重视,并进行实践性探索。国内外实践证明,都市农业在加快推进城市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因此,探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都市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城乡一体化与都市农业的辩证关系

1.1都市农业的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首先,都市农业除了包括城市内部的插花状小块田园,而主要是指城市近郊、远郊,甚至环大都市经济圈在内的适宜大都市市场需求的农业[5],这些农业地处乡村,却依附于城市,为城乡融合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其次,从都市农业的起源和功能上来看,都市农业是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产物,是一个开放式的城乡产业一体化结构,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农业产品和活动场所,而且提高了乡村居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促进了城乡之间的平等、互助与合作,缩小了城乡经济和收入差距,有助于城乡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重组,为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奠定基础。

1.2城乡一体化拓展都市农业发展空间

城乡一体化表现为多个方面,包括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政策的一体化等[6],这些都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机遇和条件。都市农业既是城市化高级阶段的产物,同时又是最易受城市化扩张影响的危弱地带,必须将其纳入到城市规划或城乡一体化规划设计中。另外,都市农业涉及的行业门类较多,如农业、加工业、物流业、服务业等,必须以城乡统筹的理念,协调好都市农业与城市其他产业的关系,做到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共生共赢。城乡一体化进程使城乡基础设施共享,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为农村社会全面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必要条件,为都市农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拓展了都市农业的发展空间。

2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凡河都市农业区规划思路

凡河都市农业区位于辽宁省铁岭市南郊,紧邻铁岭市新城区,隶属于铁岭县凡河镇管辖。该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京哈电气化铁路、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横穿南北,建设中的沈铁轻轨和京哈高速铁路均在镇内设有车站。随着铁岭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铁岭市新城区的建设,2009年春季,铁岭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凡河都市农业区的构想,主要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铁岭市区周边地域城乡一体化进程,在以城乡一体化为背景下的凡河都市农业区规划建设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建立合理的城乡一体结构

逐步形成“双核、一带、两区”的都市农业空间结构。“双核”即“都市核”和“生态核”,“都市核”即铁岭市城区(包括新城区),为都市农业的主要服务对象,其功能是以城市的刚性经济需求来拉动和支持都市农业的发展。“生态核”即莲花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重点保护区域,充分发挥该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在保护湿地的同时对湿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实现保护与利用双赢;“一带”即以凡河镇中部地区为中心,从东北到西南,围绕“都市核”建成有机稻米生产带,将独具特色的人工湿地景观与自然湿地景观融为一体,进而拓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功能;“两区”即现代化设施农业区和都市农业配套服务区。形成重点突出、功能明确、城乡互补、特色鲜明的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格局。

2.2发挥自身的基础和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区内绿色稻米生产已具规模,应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多个有机稻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连栋式智能温室,用于该区域有机水稻的规模化生产和种苗繁育,远期(2020年)内实现沿沈铁工业走廊分布的有机稻米生产带布局。另外,大力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以工厂化方式生产有机蔬菜、水果和特色花卉,建立多个现代化、高标准的蔬菜、水果、花卉基地,集生产、示范、引繁为一体,实现生产基地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生产产品市场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目标。以莲花湖湿地保护区为中心,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可开发的休闲农业类型有观赏型、娱乐型、采摘型、教育型、体验型、餐饮型和购物型,既拓展了农业的发展模式,又能带来可观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3建设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

以有机稻米加工为主,有机蔬菜、水果精加工和花卉加工为辅,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进而提高都市农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益。利用该区交通区位和产品资源优势,在各都市农业农产品产地建设以销售、储存、运输为主要业务的现代物流中心,以满足都市农业产品流通的需要。以周边的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以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为载体,对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长期、即时的农业科技服务,促进产品的更新和升级,使凡河都市农业区快速、健康发展。

2.4全方位进行新农村建设和改造

在做好为城市服务的同时,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面貌。按照“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的目标要求,以优化村庄布局、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住宅美化、路灯亮化、环境洁化为主要内容,进行文明村庄建设。通过“四清”工程、乡村道路改造、农村清洁能源、饮用水、废水及垃圾处理、厕所改造、迁村并点等一系列村屯整治工程,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使农民享受到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成果。另外,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挖掘和培育辽北特色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室、活动室、娱乐室等场所,定期组织一系列的问题活动,营造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

3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凡河都市农业保障体系

3.1组织管理体系

都市农业涉及的行业和管理部门较多,必须全面统筹城乡规划与建设,建立密切的城乡联合组织和管理机构,以保证都市农业发展的组织有序、管理科学。首先,要建立协调的工作机制,政府要牵头成立都市农业的实施领导小组,组织各部门及乡镇负责人参加,同时成立若干个专业工作协调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和管理工作,按照“全面规划、总体布局、共享互利、分步实施、重点建设”的思路,实行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地进行建设。其次,要加大宣传和教育,使作为实施主体的广大农民群众有意愿、有能力参与到都市农业的建设中。

3.2政策支持体系

农业本身的弱质性决定了都市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应围绕都市农业发展的全过程,辅以宽松、有效的政策扶持,加大由城市向农村,由工业向农业的政策倾斜力度,促进都市农业快速发展。首先,政府应逐步出台鼓励与扶持都市农业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如用地、资金、人才、技术、补贴等各项措施,引导凡河都市农业快速发展。其次,政府要努力营造投资创业的良好环境,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特别对农民创业、村镇集体经济发展的有关现代都市农业项目,应以最便捷的服务、最优惠的政策措施、最完善的后续保障来支持项目的开发、建设与发展。

3.3技术支撑体系

都市农业的发展必须依托高新技术,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和运用,提高科技贡献率。首先,通过开展跨区域、跨行业的全方位技术合作,加强与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各市级农科院校等的科技合作。其次,组织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通过培训和指导,多途径提高农民业务素质,并加强农技队伍建设,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农技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另外,加强科技推广网络建设,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到都市农业生产第一线。最后,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示范使农民更快、更好地学到新技术、应用新成果。加快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引进,推广农业标准化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4多元投入体系

都市农业是高投入产业,其发展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应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先导,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驱动力,外资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凡河镇都市农业投资、融资体制。首先,对都市农业的发展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通过政府投入,解决都市农业前期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其次,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都市农业的开发,鼓励个人投资。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外商独资或合资参与都市农业建设,大力吸引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积极促进投资的多元化。金融部门可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信贷资金来支持都市农业的发展,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的困难,通过金融投入,解决都市农业的资金问题。

3.5信息服务体系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实用的信息服务,是促进凡河都市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首先,加快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在全市范围内有步骤地建立覆盖全市、外联全国的农业信息网。开辟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渠道,扩大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空间和领域。其次,建立农业科技教育网络,包括远程教学培训、农业信息咨询、农业专家库等,凭借城市咨询业的优势和农业科技实力,开拓农业咨询业的新领域。最后,要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快农业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建立资源丰富、信息面广、辐射能力强的凡河都市农业信息系统,全面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

4结语

都市农业以其特有的性质和功能,联系着城市及其周边广大乡村地域,为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城市发展奠定农业基础,而且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都市农业发展前景广阔,以城乡一体化为背景规划、建设都市农业,可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避免都市农业成为城市的附属品,而应该成为城乡交流、合作、互助、融合的纽带,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城乡一体化为背景规划的凡河都市农业区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发展前景无限。

5参考文献

[1] 杨玲.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与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5(9):23-26.

[2] 杨荣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1997(5):41-43,52.

[3] 陈雯.“城乡一体化”内涵的讨论[J].现代经济探讨,2003(5):16-18.

[4] 蔡建明,杨振山.国际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借鉴[J].地理研究,2008(27):362-374.

[5] 俞菊生.都市农业的理论与创新体系构筑[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0):207-210.

[6] 周颖杰.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及主要途径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7):30-31.

推荐访问:农业区 城乡 视角 规划 研究